第 1 頁:模擬試題 |
第 5 頁:參考答案 |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 A
[解析] 按照利率的形成機制利率分為市場利率和法定利率。參見教材18頁。
2:[答案] B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永續年金現值的計算:250000/8%=3125000元。參見教材53頁。
3:[答案] B
[解析] 對于類似項目來說:
16%=6%+b×40%
所以,b=0.25
所以新項目的必要收益率=6%+0.25×20%=11%。參見教材33頁。
4:[答案] D
[解析] 因為β系數反映的是系統風險,本題說明的是某資產的風險大于整個市場組合的風險,因此無法判斷該資產的系統風險與市場組合風險的大小,也無法判斷β系數的大小,因此大于1、小于1、等于1都有可能,選項D正確。參見教材31頁。
5:[答案] C
[解析] 本題的考點是遞延年金現值的計算。根據題意可知本題中第一次流入發生在第4年年初即第三年年末,所以遞延期m為2,等額收付的次數n為5,本題中A.B.D為遞延年金現值計算的三種方法。參見教材52頁。
6:[答案] A
[解析] 選項BCD的分子都是債券年利息,并沒有反映資本利得收益水平。參見教材57頁和64頁。
7:[答案] B
[解析] 這是關于實際報酬率與名義報酬率換算的問題。根據題意,希望每半年能收入5000元,1年的復利次數為2次,半年報酬率=5000/200000×100%=2.5%,故年名義報酬率為2.5%×2=5%,實際報酬率=(1+5%/2)2-1=5.06%。參見教材56頁。
8:[答案] A
[解析] 單純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是指只涉及到固定資產投資而不涉及無形資產投資、其他資產投資和流動資金投資的建設項目。單純固定資產投資的現金流出量包括:固定資產投資、新增經營成本和增加的各項稅款等內容。參見教材79頁。
9:[答案] C
[解析] 第4年的累計凈現金流量為-120萬元,說明第4年還有120萬元投資沒有收回;第5年的累計凈現金流量為140萬元,說明第5年的凈現金流量為260萬元,所以,包括建設期的回收期為:4+120/260=4.5年,由于建設期為1年,所以不包括建設期的回收期為3.5年。參見教材86頁。
10:[答案] D
[解析] 股票投資相對于債券投資而言具有以下特點:股票投資是權益性投資、股票投資的風險大、股票投資的收益率高、股票投資的收益不穩定、股票價格的波動性大。參見教材112頁。
11:[答案] C
[解析] 認購權證基金的投資風險較股票通常要大得多,因此認股權證基金也屬于高風險基金,選項C不正確。參見教材122頁。
12:[答案] A
[解析] 投資基金不斷變換投資組合,未來收益較難預測,再加上資本利得是基金收益的主要來源,變幻莫測的證券價格使得對資本利得的準確預計非常困難,因此基金的價值主要由基金資產的現有市場價值決定,選項A正確。參見教材123頁。
13:[答案] B
[解析] 按照資金習性可以把資金區分為不變資金、變動資金和半變動資金,所以選項A不正確;高低點法簡便易行,在企業資金變動趨勢比較穩定的情況下,較為適宜,從理論上講,回歸直線法是一種計算結果最為精確的方法;所以選項C.D的說法不正確。參見教材168-171頁。
14:[答案] D
[解析] 吸收直接投資的優點包括:有利于增強企業信譽,有利于盡快形成生產能力,有利于降低財務風險;吸收直接投資的缺點包括:資金成本較高,容易分散企業控制權;發行普通股的優點包括:沒有固定利息負擔,沒有固定到期日,籌資風險小,能增加公司的信譽,籌資限制較少;發行普通股的缺點包括:資金成本較高,容易分散控制權。參見教材173、174、177、178頁。
15:[答案] C
[解析] 2008年的邊際貢獻=銷售收入-變動成本=1200×(1-70%)=360(萬元)
息稅前利潤=邊際貢獻-固定成本=360-(200-200×10%)=180(萬元)
根據2008年的資料可以計算2009年的經營杠桿系數=基期邊際貢獻/基期息稅前利潤=360/180=2
根據經營杠桿系數的定義公式可知:經營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增長率/銷售量增長率=2,則銷售量增長率=息稅前利潤增長率/經營杠桿系數=10%/2=5%。參見教材208頁。
16:[答案] A
[解析] 如果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認為目前的利率較低,未來有可能上升,便會大量發行長期債券,從而在若干年內把利率固定在較低的水平上。參見教材227頁。
17:[答案] A
[解析] 資產的流動性是公司因素的內容,償債能力約束屬于法律因素;投資機會屬于股東因素、債務契約屬于債務契約與通貨膨脹因素。參見教材241頁。
18:[答案] D
[解析] 本題考核的是對各種股利分配政策優點的掌握。低正常股利加額外股利政策賦予公司一定的靈活性,使公司在股利發放上留有余地和具有較大的財務彈性,同時,每年可以根據公司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股利發放水平,以完善公司的資本結構,進而實現公司財務目標。參見教材248頁。
19:[答案] C
[解析] 股本=股數×每股面值,本題中發放10%的股票股利之后,普通股股數增加2400×10%=240(萬股),由于每股面值為1元,所以,股本增加240×1=240(萬元)。參見教材251頁。
20:[答案] B
[解析] 財務預算又稱為總預算,包括現金預算、財務費用預算和預計利潤表、預計資產負債表。制造費用預算屬于日常業務預算的一種。參見教材260頁。
21:[答案] D
[解析] 公式法的優點是在一定范圍內不受業務量波動影響,編制預算的工作量較小,因此A.B正確;缺點是在進行預算控制和考核時,不能直接查出特定業務量下的總成本預算額,而且按細目分解成本比較麻煩,同時又有一定的誤差,因此C正確,D不正確。參見教材264頁。
22:[答案] B
[解析] 當利潤中心不計算共同成本或不可控成本時,其考核指標是利潤中心邊際貢獻總額,該指標等于利潤中心銷售收入總額與可控成本總額的差額。參見教材310頁。
23:[答案] C
[解析] 效率差異=(實際產量下的實際工時-實際產量下的標準工時)×標準分配率 參見教材331頁。
24:[答案] A
[解析] 資本保值增值率指標是反映企業當年資本在自身努力下的實際增減變動情況。股東追加投入的資本額不屬于企業靠自身努力增加的所有者權益,應當作為客觀因素扣除。而發放股票股利,并不改變所有者權益總額,并不需要扣除。參見教材367頁。
25:[答案] D
[解析] 采用趨勢分析法時,應注意的問題包括:用于進行對比的各個時期的指標,在計算口徑上必須一致;剔除偶發性項目的影響,使作為分析的數據能反映正常的經營狀況;應運用例外原則。衡量標準的科學性是使用比率分析法應注意的問題。參見教材341頁。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