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3 頁:判斷題 |
第 4 頁:計算分析題 |
第 5 頁:綜合題 |
一、單項選擇題
1.在財務管理目標中,每股收益最大化,是( )的另一種表現方式。
A.利潤最大化
B.股東財富最大化
C.企業價值最大化
D.相關者利益最大化
【答案】A
【解析】利潤最大化的另一種表現方式是每股收益最大化。每股收益最大化的觀點認為,應當把企業的利潤和股東投入的資本聯系起來進行考察,用每股收益(或權益資本凈利率)來概括企業的財務目標。
2.某企業集團選擇集權與分權相結合的財務管理體制,下列各項中,通常應當分權的是( )。
A. 收益分配權
B. 財務機構設置權
C. 對外擔保權
D. 子公司業務定價權
【答案】D
【解析】集權與分權相結合的財務管理體制下,通常應當集權的有集中制度制定權;集中
籌資、融資權;集中投資權;集中用資、擔保權;集中固定資產購置權;集中財務機構設置權;集中收益分配權。通常應當分散的有分散經營自主權;分散人員管理權;分散業務定價權;分散費用開支審批權。
3.M型組織由三個相互關聯的層次組成,其中不包括( )。
A.由董事會和經理班子組成的總部
B.各職能和支持、服務部門組成的
C.圍繞企業的主導或核心業務,互相依存又相互獨立的各所屬單位
D.由監事會和董事會組成的總部
【答案】D
【解析】集權與分權相結合的財務管理體制下,通常應當集權的有集中制度制定權;集中
籌資、融資權;集中投資權;集中用資、擔保權;集中固定資產購置權;集中財務機構設置權;集中收益分配權。通常應當分散的有分散經營自主權;分散人員管理權;分散業務定價權;分散費用開支審批權。
4.某企業于年初存入10萬元,在年利率10%、每半年復利計息一次的情況下,到第l0年末,該企業能得到的本利和是( )萬元。
A.22.35
B.26.53
C.27.02
D.29.88
【答案】B
【解析】實際年利率i=(1+10%/2)2-1=10.25%;F=10×(1+10.25%)10=26.53(萬元);或F=10×(F/P,5%,20)=26.53(萬元)
5.利用標準差比較不同投資項目風險大小的前提條件是( )。
A.項目所屬行業相同
B.項目預期報酬相同
C.項目規模大小相同
D.項目資金結構相同
【答案】B
【解析】標準差是絕對數指標,便于比較預期報酬相同的方案之間風險的大小。
6.下列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只要投資比例不變,投資組合中各項資產的期望收益率不變,則投資組合的期望收益率就不變
B.投資組合的風險不會高于所有單個資產中的最高風險
C.投資組合的收益率不會低于所有單個資產中的最低收益率
D.當兩項資產之間構成的投資組合能分散風險時,其相關系數一定是負值
【答案】D
【解析】當兩項資產之間的相關系數為大于0,但小于1時,兩項資產之間構成的投資組合也能分散一部分風險。
7.下列各項中,對企業預算管理工作負總責的組織是( )。
A.財務部
B.董事會
C.監事會
D.股東會
【答案】B
【解析】企業董事會或類似機構應當對企業預算的管理工作負總責。
8.某企業制造費中油料費用與機器工時密切相關,預計預算期固定油料費用為10000元,單位工時的變動油料費用為10元,預算期機器總工時為3000小時,則預算期油料費用預算總額為( )元。
A.10000
B.20000
C.30000
D.40000
【答案】D
【解析】預算期油料費用預算總額=10000+3000×10=40000(元)。
9.企業按彈性預算方法編制費用預算,預算直接人工工時為10萬小時,變動成本為60萬元,固定成本為30萬元,總成本費用為90萬元;如果預算直接人工工時達到12萬小時,則總成本費用為( )萬元。
A.96
B.108
C.102
D.90
【答案】C
【解析】y=a+bx,其中a=30,b=60/10=6。總成本費用=30+12×6=102。
10.下列屬于間接籌資方式的是( )。
A. 吸收法人投資
B. 發行股票
C. 融資租賃
D. 發行債券【答案】C
【解析】融資租賃和銀行借款屬于間接籌資方式。
11.下列既屬于直接籌資,又屬于長期債務籌資的是( )。
A.發行債券
B.銀行借款
C.利用商業信用
D.吸收直接投資
【答案】A
【解析】發行債券既屬于直接籌資,又屬于長期債務籌資,所以A正確。
12.在公司設立后再融資時,上市公司定向增發和非上市公司定向增發相比較,上市公司定向增發的優點不包括( )。
A. 有利于保持公司的控制權分布
B. 有利于引入戰略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
C. 有利于利用上市公司的市場化估值溢價,將母公司資產通過資本市場放大,從而提升母公司的資產價值
D. 定向增發是一種主要的并購手段,特別是資產并購型定向增發,有利于集團企業整體上市,并同時減輕并購的現金流壓力
【答案】A
【解析】定向增發會改變公司的控制權分布,所以A不正確。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