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財務報表的分析方法:
(1) 財務報表的分析方法:比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
(2) 比較分析法:指對2個或幾個有關的可比數據進行對比,揭示財務指標的差異和變動關系,是財務報表分析中最基本的方法。
(3) 因素分析法:是依據分析指標和影響因素的關系,從數量上確定各因素對財務指標的影響程度。
(4) 最常用的比較分析方法有:單個年度的財務比率分析、對公司不同時期的財務報表比較分析、與同行業其他公司之間的財務指標比較分析3種。
(5) 單個年度的財務比率分析:指對公司一個財務年度內的財務報表各項目之間進行比較,計算比率,判斷年度內償債能力、資產管理效率、經營效率、盈利能力等情況。
(6) 對公司不同時期的財務報表比較分析:可以對公司持續經營能力、財務狀況變動趨勢、盈利能力做出分析,從一個較長的時期來動態地分析公司狀況。
(7) 與同行業其他公司之間的財務指標比較分析,可以了解公司各種指標的優劣,在群體中判斷個體。使用本方法時常選用行業平均水平或行業標準水平,通過比較得出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認識優勢與不足,真正確定公司的價值。
22、 財務報表分析的原則:堅持全面原則、堅持考慮個性原則。
23、 公司財務比率分析:
(1) 財務比率:指同一張財務報表的不同項目之間、不同類別之間、在同一年度不同財務報表的有關項目之間,各會計要素的相互關系。
(2) 財務比率是比較分析的結果,但同時財務比率分析也是對公司財務報表進行更深層次的比較分析或因素分析的基礎。
(3) 比率分析可以從當年實際比率與以下幾種標準比較后得出結論:公司過去的最好水平、公司當年的計劃預測水平、同行業的先進水平或平均水平。
(4) 比率分析涉及到公司管理的各個方面,比率指標也特別多,大致可歸為以下幾大類:變現能力分析、營運能力分析、長期償債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投資收益分析、現金流量分析等。
24、 變現能力分析:變現能力是公司產生現金的能力,它取決于可以在近期轉變為現金的流動資產的多少,是考察公司短期償債能力的關鍵。反映變現能力的財務比率主要有:流動比率、速動比率。
(1) 流動比率:流通比率是流動資產除以流動負債的比值。計算公式為: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實例詳見P178)
(2) 流動比率可以反映短期償債能力。
(3) 如果用流動資產償還全部流動負債,公司剩余的是營運資金(流動資產-流動負債=營運資金)。營運資金的多少可以反映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但是,營運資金是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差,是個絕對數,如果公司之間規模相差很大,絕對數相比的意義很有限。而流動比率是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值,是個相對數,排除了公司規模不同的影響,更適合公司間以及同一公司不同歷史時期的比較。
(4) 一般認為,生產型公司合理的最低流動比率是2,這是因為處在流動資產中變現能力最差的存貨金額,約占流動資產總額的一半,剩下的流動性較大的流動資產至少要等于流動負債,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才會有保證。但人們長期以來的這種認識,因其未能從理論上得到證明,還不能成為一個統一的標準。
(5) 計算出來的流動比率,只有和同行業平均流動比率、本公司歷史的流動比率進行比較,才能知道這個比率是高還是低。這種比較并不能說明流動比率為什么這么高或這么低,要找出過高或過低的原因還必須分析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所包括的內容以及經營上的因素。一般情況下,營業周期、流動資產中的應收賬款數額和存貨的周轉速度是影響流動比率的主要因素。
(6) 速動比率:流動比率雖然可以用來評價流動資產總體的變現能力,但人們(特別是短期債權人)還希望獲得比流動比率更進一步的有關變現能力的比率指標。這個指標被稱為速動比率,也被稱為酸性測試比率。
(7) 速動比率是從流動資產中扣除存貨部分,再除以流動負債的比值。速動比率的計算公式為: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具體實例詳見P179)
(8) 在計算速動比率時,要把存貨從流動資產中剔除的主要原因是:(1)在流動資產中,存貨的變現能力最差;(2)由于某種原因,部分存貨可能已損失報廢;(3)部分存貨已抵押給某債權人;(4)存貨估價還存在著成本與當前市價相差懸殊的問題。
(9) 通常認為正常的速動比率為1,低于1的速動比率被認為是短期償債能力偏低。但這也因為行業的不同而不同。
(10) 影響速動比率可信度的重要因素是應收賬款的變現能力。賬面上的應收賬款不一定都能變成現金,實際壞賬可能比計提的準備金要多,季節性的變化,可能使報表的應收賬款數額不能反映平均水平。
(11) 由于行業之間的差別,在計算速動比率時,除扣除存貨以外,還可以從流動資產中去掉其他一些可能與當期現金流量無關的項目(如待攤費用等),以計算更進一步的變現能力,如采用保守速動比率(或稱超速動比率)。其計算公式如下:保守速動比率=(現金+交易性金融資產+應收賬款+應收票據)/流動負債。(具體實例詳見P180)
(12) 財務報表中未反映,但能增強公司的變現能力的因素:(1)可動用的銀行貸款指標。銀行已同意公司未辦理貸款手續的銀行貸款限額,可以隨時增加公司的現金,提高支付能力。(2)準備很快變現的長期資產。由于某種原因,公司可以將一些長期資產很快出售變為現金,增強短期償債能力。(3)償債能力的聲譽。如果公司的長期償債能力一貫很好,有一定的聲譽,在短期償債方面出現困難時,可以通過發行債券和股票的方法解決資金短缺問題,提高短期償債能力。這個增強變現能力的因素,取決于公司自身的信用聲譽和當時的籌資環境。
(13) 財務報表中未反映,但能減弱公司的變現能力的因素:(1)未作記錄的或有負債。或有負債是指公司有可能發生的債務,包括售出產品可能發生的質量事故賠償、尚未解決的稅額爭議可能出現的不利后果、訴訟案件和經紀糾紛案可能敗訴并需賠償等等。按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只有預計很可能發生損失并且金額可靠計量的或有負債,才可在報表中予以反映,否則只需作為報表附注予以披露。這些沒有記錄的或有負債一旦成為事實上的負債,將會加大公司的償債負擔。(2)擔保責任引起的負債。公司有可能為他人向金融機構借款提供擔保,為他人購物擔保或為他人履行有關經濟責任提供擔保等。這種擔保有可能成為公司的負債,增加償債負擔。
25、 營運能力分析:營運能力是指公司經營管理中利用資金運營的能力,一般通過公司資產管理比率來衡量,主要表現為資產管理及資產利用的效率。因此,資產管理比率通常又稱為運營效率比率,主要包括存貨周轉率(存貨周轉天數)、應收賬款周轉天數(應收賬款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等。
(1) 存貨周轉率和存貨周轉天數:在流動資產中,存貨所占的比重較大。存貨的流動性將直接影響公司的流動比率。存貨的流動性一般用存貨的周轉速度指標來反映,即存貨周轉率或存貨周轉天數。
(2) 存貨周轉率是營業成本被平均存貨所除得到的比率,即存貨的周轉次數。它是衡量和評價公司購入存貨、投入生產、銷售收回等各環節管理狀況的綜合性指標。用時間表示的存貨周轉率就是存貨周轉天數。其計算公式為:存貨周轉率=營業成本/平均存貨(次);存貨周轉天數=360/存貨周轉率(天)=平均存貨*360/營業成本(天)。(公式中的“營業成本”數據來自利潤表,“平均存貨”數據來自資產負債表的“存貨”期初數與期末數的平均數。(具體實例詳見P181)
(3) 公司管理者和有條件的外部報表使用者,除了分析批量因素、季節性生產的變化等情況外,還應對存貨的結構以及影響存貨周轉速度的重要項目進行分析,如分別計算原材料周轉率、在產品周轉率或某種存貨的周轉率等。其計算公式如下:原材料周轉率=耗用原材料成本/平均原材料存貨;在產品周轉率=制造成本/平均在產品存貨。
(4) 應收賬款周轉率和應收賬款周轉天數:應收賬款周轉率是營業收入與平均應收賬款的比值。它反映年度內應收賬款轉為現金的平均次數,說明應收賬款流動的速度。應收賬款周轉天數是應收賬款周轉率的倒數乘以360天,也稱應收賬款回收期或平均收現期。它表示公司從取得應收賬款的權利到收回款項轉換為現金所需要的時間,是用時間表示的應收賬款周轉速度。
(5) 應收賬款周轉率=營業收入/平均應收賬款(次);
(6)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360/應收賬款周轉率(天)=平均應收賬款*360/營業收入(天);——公式中的營業收入數據來自利潤表。平均應收賬款是指未扣除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金額,是資產負債表中的應收賬款期初數與期末數及對應壞賬準備的平均數。(具體實例詳見P183)
(7) 影響應收賬款周轉率正確計算的因素有:季節性經營、大量使用分期付款結算方式、大量使用現金結算的銷售、年末銷售的大幅度增加或下降。
(8) 流動資產周轉率:是營業收入與全部流動資產的平均余額的比值。其計算公式為:流動資產周轉率=營業收入/平均流動資產(次)。公式中的平均流動資產是資產負債表中的流動資產合計期初數與期末數的平均數。(具體實例詳見P183)
(9) 總資產周轉率:是營業收入與平均資產總額的比值。計算公式為:總資產周轉率=營業收入/平均資產總額(次)。公式中的平均資產總額是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總計的期初數與期末數的平均數。該指標是反映資產總額的周轉速度,周轉越快,反映銷售能力越強,公司可以通過薄利多銷的方法,加速資產的周轉,帶來利潤絕對額的增加。(具體實例詳見P184)。
26、 長期償債能力分析:
(1) 長期償債能力是指公司償付到期長期債務的能力,通常以反映債務與資產、凈資產的關系的負債比率來衡量。負債比率主要包括: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有形資產凈值債務率、已獲利息倍數、長期債務與營運資金比率等。
(2) 資產負債率:是負債總額除以資產總額的百分比,也就是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的比例關系。它反映在總資產中有多大比例是通過借債來籌資的,也可以衡量公司在清算時保護債權人利益的程度。計算公式如下: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這項指標反映債權人所提供的資本占全部資本的比例,也被稱為舉債經營比率。(公式中的負債總額不僅包括長期負債,還包括短期負債。這是因為,從總體上看,公司總是長期性占用著短期負債,可以視同長期資本來源的一部分。)具體實例見P185。
(3) 從股東的立場上看,全部資本利潤率高于借款利息率時,負債比例越大越好;否則相反。
(4) 產權比率:產權比率是負債總額與股東權益總額之間的比率,也稱為債務股權比率。其計算公式如下:產權比率=負債總額/股東權益*100%。該項指標反映由債權人提供的資本與股東提供的資本的相對關系,反映公司基本財務結構是否穩定。從股東的角度來看,在通貨膨脹加劇時期,公司多借債可以把損失和風險轉嫁給債權人;在經濟繁榮時期,公司多借債可以獲得額外的利潤;在經濟萎縮時期,少借債可以減少利息負擔和財務風險。產權比率高,是高風險、高報酬的財務結構;產權比率低,是低風險、低報酬的財務結構。資產負債率與產權比率具有相同的經濟意義,2個指標可以相互補充。(具體實例見P186)。
(5) 有形資產凈值債務率:有形資產凈值債務率是公司負債總額與有形資產凈值的百分比。有形資產凈值是股東權益減去無形資產凈值后的凈值,即股東具有所有權的有形資產的凈值。其計算公式為:有形資產凈值債務率=負債總額/(股東權益-無形資產凈值)*100%。(具體實例詳見P186)
(6) 有形資產凈值債務率指標實質上是產權比率指標的延伸,其更為謹慎、保守地反映了公司清算時債權人投入的資本受到股東權益的保障程度。所謂謹慎和保守,是指該指標不考慮無形資產——商譽、商標、專利權以及非專利技術等的價值。鑒于它們不一定能用來還債,為謹慎起見,一律視為不能償債,將其從分母中扣除。從長期償債能力來講,有形資產凈值債務率越低越好。
(7) 已獲利息倍數:已獲利息倍數指標是指公司經營業務收益與利息費用的比率,用以衡量償付借款利息的能力,也稱利息保障倍數。其計算公式如下:已獲利息倍數=稅息前利潤/利息費用(倍)。——公式中的稅息前利潤是指利潤表中未扣除利息費用和所得稅之前的利潤。它可以用利潤總額加利息費用來測算。利息費用是指本期發生的全部應付利息,不僅包括財務費用中的利息費用,還應包括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資本化利息。資本化利息雖然不在利潤表中扣除,但仍然是要償還的。由于我國現行利潤表中利息費用沒有單列,證券分析師一般以利潤總額加財務費用來估計稅息前利潤。已獲利息倍數的重點是衡量公司支付利息的能力,沒有足夠大的稅息前利潤,利息的支付就會發生困難。(具體實例詳見P187)
(8) 從債券人的立場出發,它們除了通過計算公司資產負債率這一方式來審查公司借入資本占全部資本的比例以判斷向公司投資的風險外,還可以通過計算已獲利息倍數來測試債權人投入資本的風險。
(9) 采用指標最低年度的數據,可保證最低的償債能力。
(10) 結合已獲利息倍數,公司還可以測算長期負債與營運資金的比率。它是用公司的長期債務與營運資金相除計算的,其計算公式如下:長期債務與營運資金比率=長期負債/(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具體實例詳見P188)——一般情況下,長期債務不應超過營運資金,長期債務會隨著時間延續不斷轉化為流動負債,并需運用流動資產來償還。保持長期債務不超過營運資金,就不會因這種轉化而造成流動資產小于流動負債,從而使長期債權人和短期債權人感到貸款有安全保障。
(11) 影響長期償債能力的其他因素:(1)長期租賃;(2)擔保責任;(3)或有項目。
(12) 長期租賃:當公司急需某種設備或資產而又缺乏足夠的資金時,可以通過租賃的方式解決。財產租賃有2種形式:融資租賃、經營租賃。
(13) 融資租賃:是由租賃公司墊付資金購買設備租給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按合同規定支付租金(包括設備買價、利息、手續費等),且一般情況下,在承租方付清最后一筆租金后,租賃物所有權歸承租方所有,實際上等于變相地分期付款購買固定資產。因此,在融資租賃的形式下,租入的固定資產作為公司的固定資產入賬進行管理,相應的租賃費用作為長期負債處理。這種資本化的租賃,在分析長期負債能力時已經包括在債務比率指標計算中。
(14) 經營租賃:在經營租賃形式下,租入的固定資產并不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相應的租賃費作為當期的費用處理。當公司的經營租賃量比較大、期限比較長或具有經常性時,則構成一種長期性籌資。這種長期性籌資雖然不包括在長期負債之內,但到期時必須支付租金,會對公司的償債能力產生影響。因此,如果公司經常發生經營租賃業務,應考慮租賃費用對償債能力的影響。
(15) 或有項目:或有項目的特點是現存條件的最終結果不確定,對它的處理方法要取決于未來的發展。或有項目一旦發生,便會影響公司的財務狀況,因此公司不得不對它們予以足夠的重視。
27、 盈利能力分析:
(1) 一般來說,公司的盈利能力只涉及正常的營業狀況,非正常的營業狀況也會給公司帶來收益或損失,但這只是特殊情況下的個別情況,不能說明公司的能力。因此,證券分析師在分析公司盈利能力時,應當排除以下因素:證券買賣等非正常項目、已經或將要停止的營業項目、重大事故或法律更改等特別項目、會計準則和財務制度變更帶來的累計影響等。
(2) 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標很多,通常使用的主要有:銷售凈利率、銷售毛利率、資產凈利率、凈資產收益率等。
(3) 銷售凈利率:指凈利潤與營業收入的百分比,計算公式為:銷售凈利率=凈利潤/營業收入*100%。凈利潤,或稱凈利,在我國會計制度中是指稅后利潤。(具體實例見P189)
(4) 銷售毛利率:是毛利占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營業收入與營業成本的差。其計算公式為:銷售毛利率=(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收入*100%。(具體實例見P190),銷售毛利率是公司銷售凈利率的基礎,沒有足夠大的毛利率便不能盈利。
(5) 資產凈利率:是公司凈利潤的平均資產總額的百分比。其計算公式如下:資產凈利率=凈利潤/平均資產總額*100%。(實例見P190)。把公司一定期間的凈利潤與公司的資產相比較,可表明公司資產利用的綜合效果。資產凈利率是一個綜合指標,公司的資產是由投資人投資或舉債形成的。影響資產凈利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產品的價格、單位成本的高低、產品的產量和銷售的數量、資金占有量的大小等。
(6) 凈資產收益率:是凈利潤與凈資產的百分比,也稱凈值報酬率或權益報酬率。
(7) 按照《公開發行證券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第9號——凈資產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計算及披露》(2007年修訂)規定,在對中國上市公司財務指標進行分析時,主要應分析兩種凈資產收益率指標,即全面攤薄凈資產收益率和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其計算公式為:全面攤薄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期末凈資產*100%;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計算公式詳見P191,具體實例見P191)。凈資產收益率反映公司所有者權益的投資報酬率,具有很強的綜合性。
28、 投資收益分析:
(1) 每股收益:是凈利潤與公司發行在外普通股總數的比值。
(2) 按照《公開發行證券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第9號——凈資產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計算及披露》(2007年修訂)規定,目前我國上市公司須計算和披露的每股收益包括全面攤薄每股收益和加權平均每股收益。
(3) 全面攤薄每股收益的計算公式為:全面攤薄每股收益=凈利潤/期末發行在外普通股總數;
(4) 加權平均每股收益(EPS)的計算公式詳見P192,具體實例見P193。
(5) 當公司發行了不可轉換優先股時,計算時要扣除優先股股數及其分享的股利,即:每股收益=(凈利潤-優先股股利)/(年末股份總數-年末優先股股數)。其中已做部分扣除的凈利潤通常被稱為盈余,所以,扣除優先股股利后計算出的每股收益又稱為每股盈余。
(6) 當公司具有復雜的股權結構,即除了普通股和不可轉換的優先股以外,還有可轉換優先股、可轉換債券、認股權證等的時候,由于可轉換債券持有者可以通過轉換使自己成為普通股東,認股權證持有者可以按預定價格購買普通股,其行為的選擇有可能造成公司普通股增加,使得每股收益變小。通常稱這種情況為“稀釋”。由于我國目前絕大多數上市公司屬于簡單股權結構,中國證監會目前還未對復雜結構下每股收益的具體計算方法做出規定,只原則性地規定發行普通股以外的其他種類股票的公司應按照國際慣例計算該指標,并說明計算方法和參照依據。
(7) 每股收益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重要的財務指標,它反映普通股的獲利水平。
(8) 使用每股收益指標分析投資收益時要注意以下問題:(1)每股收益不反映股票所含有的風險;(2)不同股票的每一股在經濟上不等量,它們所含有的凈資產和市價不同,即換取每股收益的投入量不同,限制了公司間每股收益的比較。(3)每股收益多,不一定意味著多分紅,還要看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
(9) 市盈率:是(普通股)每股市價與每股收益的比率,亦稱本益比。其計算公式為:市盈率=每股市價/每股收益(倍)(實例見P194)
(10) 使用市盈率指標時應注意以下問題:首先,該指標不能用于不同行業公司的比較;其次,在每股收益很小或虧損時,由于市價不至于降為零,公司的市盈率會很高,如此情形下的高市盈率不能說明任何問題。最后,市盈率的高低受市價的影響,而影響市價變動的因素很多,因此觀察市盈率的長期趨勢很重要。
(11) 股利支付率:是普通股每股股利與每股收益的百分比。計算公式為: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收益*100%。(具體實例見P195)該指標反映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和支付股利的能力。
(12) 與股利支付率指標關系比較緊密的一個指標是股票獲利率,是指每股股利與股票市價的比率。計算公式為:股票獲利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市價*100%。——股票獲利率主要應用于非上市公司的少數股權。在這種情況下,股東難以出售股票,也沒有能力影響股利分配政策,他們持有公司股票的主要動機在于獲得穩定的股利收益。(實例見P195)
(13) 每股凈資產:每股凈資產是年末凈資產(即年末股東權益)與發行在外的年末普通股總數的比值,也稱為每股賬面價值或每股權益。用公式表示為:每股凈資產=年末凈資產/發行在外的年末普通股股數。(實例見P195)——該指標反映發行在外的每股普通股所代表的凈資產成本即賬面權益。在投資分析時,只能有限地使用這個指標,因其是用歷史成本計量的,既不反映凈資產的變現價值,也不反映凈資產的產出能力。每股凈資產在理論上提供了孤僻哦奧的最低價值。
(14) 市凈率:是每股市價與每股凈資產的比值。計算公式為:市凈率=每股市價/每股凈資產(倍)(實例見P196)
29、 現金流量分析:流動性分析、獲取現金能力分析、財務彈性分析、收益質量分析。
(1) 現金流量分析是在現金流量表出現以后發展起來的,其方法體系并不完善,一致性也不充分。現金流量分析不僅要依靠現金流量表,還要結合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
(2) 流動性:是指將資產迅速轉變為現金的能力。根據資產負債表確定的流動比率雖然也能反映流動性,但有很大的局限性。一般來講,真正能用于償還債務的是現金流量,所以,現金流量和債務的比較可以更好地反映公司償還債務的能力。
(3) 流動性分析包括:現金到期債務比、現金流動負債比、現金債務總額比。
(4) 現金到期債務比:是經營現金凈流量與本期到期債務的比值,計算公式為:現金到期債務比=經營現金凈流量/本期到期的債務。公式中,經營現金的凈流量是現金流量表中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本期到期的債務是指本期到期的長期債務和本期應付的應付票據。(具體實例見P196)
(5) 現金流動負債比:是經營現金凈流量與流動負債的比值。計算公式為:現金流動負債比=經營現金凈流量/流動負債。(具體實例見P197)
(6) 現金債務總額比:是經營現金凈流量與負債總額的比值。計算公式為:現金債務總額比=經營現金凈流量/債務總額。(具體實例見P197)
(7) 獲取現金能力:是指經營現金凈流入和投入資源的比值。投入資源可以是銷售收入、總資產、營運資金、凈資產或普通股股數等。
(8) 獲取現金能力分析包括:銷售現金比率、每股營業現金凈流量、全部資產現金回收率。
(9) 銷售現金比率=經營現金凈流量/營業收入。公式中的營業收入是指營業收入和應向購買者收取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具體實例見P198)
(10) 每股營業現金凈流量=經營現金凈流量/普通股股數。該指標反映公司最大的分派股利能力,超過此限度,就要借款分紅。(具體實例見P198)
(11) 全部資產現金回收率=經營現金凈流量/資產總額*100%。該指標說明公司資產產生現金的能力。(具體實例見P198)
(12) 財務彈性:是指公司適應經濟環境變化和利用投資機會的能力。這種能力來源于現金流量和支付現金需要的比較。現金流量超過需要,有剩余的資金,適應性就強。財務彈性是用經營現金流量與支付要求進行比較。支付要求可以是投資需求或承諾支付等。
(13) 財務彈性分析包括:現金滿足投資比率、現金股利保障倍數。
(14) 現金滿足投資比率=近5年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近5年資本支出、存貨增加、現金股利之和。該比率越大,說明資金自給率越高。達到1時,說明公司可以用經營活動獲取的現金滿足擴充所需資金;若小于1,則說明公司是靠外部融資來補充的。(具體實例見P199)
(15) 現金股利倍數=每股營業現金凈流量/每股現金股利。該比率越大,說明支付現金股利的能力越強。(具體實例見P199)
(16) 收益質量:是指報告收益與公司業績之間的關系。如果收益能如實反映公司業績,則認為收益的質量好;如果收益不能很好地反映公司業績,則認為收益的質量不好。
(17) 從現金流量表的角度來看,收益質量分析主要是分析會計收益與現金凈流量的比率關系,其主要的財務比率是營運指數。營運指數=經營現金凈流量/經營所得現金。經營所得現金=經營凈收益+非付現費用=凈利潤-非經營收益+非付現費用。——關于收益質量的信息,列示在現金流量表的補充資料中。其中,非經常收益涉及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的損失,固定資產報廢損失,財務費用,投資損失等項目;非付現費用涉及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長期待攤費用攤銷、待攤費用的減少、預提費用的增加等項目。(具體實例見P199)
(18) 小于1的營運指數,說明收益質量不夠好。首先,營運指數小于1,說明一部分收益尚沒有取得現金,停留在實物或債權形態,而實物或債權資產的風險大于現金,應收賬款能否足額變現是有疑問的,存貨也有貶值的風險,所以未收現的收益質量低于已收現的收益。其次,營運指數小于1,說明營運資金增加了,反映公司為取得同樣的收益占用了更多的營運資金,即取得收益的代價增加了,所以同樣的收益代表著較差的業績。應收賬款增加和應付賬款減少使收現數減少,影響到公司的收益質量。應收賬款如不能收回,已經實現的收益就會落空;即使延遲收現,其收益質量也低于已收現的收益。(具體實例見P200)
30、 會計報表附注:是為了便于會計報表使用者理解會計報表的內容而對會計報表的編制基礎、編制依據、編制原則和方法及主要項目所做的解釋。它是對會計報表的補充說明,是財務決算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注"證券從業"官方微信考前內部資料、考試備考信息等!
證券從業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證券從業"
證券QQ交流群: |
---|
相關推薦:
2015第1次證券從業資格考試報名入口 點擊進入| 2015證券考試時間
美好明天 在線課程 |
主講老師 | 必會考點 精講班
課程時長:25h/科
學習目標:精講必考點,夯實基礎 ·根據最新教材,全面梳理知識體系,構建知識框架; ·精講必考知識點,打牢基礎,細化得分要點。 |
專項 提升班
課程時長:3h/科
學習目標:專項歸納整合,集中突破 ·根據考試特點及高頻難點、失分點,進行專項訓練; ·對計算題、法律題等進行專項歸納整合,集中突破,高效提升。 |
考點 串聯班
課程時長:3小時/科
學習目標:高頻考點強化,考前串聯速提升 ·濃縮高頻考點進行二輪精講,考前點題,鞏固提升; ·考前圈書劃點,掌握必會、必考、必拿分點! |
內部 資料班
課程時長:6小時/科
學習目標:感受考試氛圍,系統測試備考效果 ·大數據分析技術與名師經驗相結合,編寫3套內部模擬卷,系統測試備考效果; ·搭配全套卷名師精講解析視頻,高效查漏補缺! |
報名 |
---|---|---|---|---|---|---|
![]() |
![]() |
![]() |
![]() |
|||
課時安排 | 25小時 | 3小時 | 3小時 | 6小時 | ||
法律法規 | 劉鐵 | 報名 | ||||
金融市場 | 杜熹芠 | 報名 |
在線課程 |
2022年全程班 |
||
適合學員 | ·初次報考、零基礎或基礎薄弱的考生 ·需要全程學習,全面、系統梳理考點的考生 ·需要快速提升,高效備考爭取一次通過的考生 |
在線課程 |
2022年全程班 |
||
適合學員 | ·初次報考、零基礎或基礎薄弱的考生 ·需要全程學習,全面、系統梳理考點的考生 ·需要快速提升,高效備考爭取一次通過的考生 |
||
課程內容 | 夯實基礎階段 | 必會考點精講班
課程時長:25小時/科
學習目標:精講必考點,夯實基礎 ·根據最新教材,全面梳理知識體系,構建知識框架; ·精講必考知識點,打牢基礎,細化得分要點。 |
|
難點突破階段 | 專項提升班
課程時長:3小時/科
學習目標:專項歸納整合,集中突破 ·根據考試特點及高頻難點、失分點,進行專項訓練; ·對計算題、法律題等進行專項歸納整合,集中突破,高效提升。 |
||
終極搶分階段 | 考點串聯班
課程時長:3小時/科
學習目標:高頻考點強化,考前串聯速提升 ·濃縮高頻考點進行二輪精講,考前點題,鞏固提升; ·考前圈書劃點,掌握必會、必考、必拿分點! |
||
內部資料班
課程時長:6小時/科
學習目標:感受考試氛圍,系統測試備考效果 ·大數據分析技術與名師經驗相結合,編寫3套內部模擬卷,系統測試備考效果; ·搭配全套卷名師精講解析視頻,高效查漏補缺! |
|||
VIP美題·智能刷題 | ★★★ 三星題庫 |
每日一練 |
|
真題題庫
|
|||
模擬題庫
|
|||
★★★★ 四星題庫 |
教材同步
|
||
真題視頻解析
|
|||
★★★★★ 五星題庫 |
高頻常考
|
||
大數據易錯
|
|||
做題輔助功能 | 練題工具
|
||
VIP配套資料 | 電子資料 | 課程講義 | |
VIP旗艦服務 | 私人訂制服務 | 學籍檔案 | |
PMAR學習規劃 | |||
大數據學習報告 | |||
學習進度統計 | |||
官網查分服務 | |||
VIP勛章 | |||
節點嚴控 | 考試倒計時提醒 | ||
VIP直播日歷 | |||
上課提醒 | |||
便捷系統 | 課程視頻、音頻、講義下載 | ||
手機/平板/電腦 多平臺聽課 | |||
無限次離線回放 | |||
課程有效期 | 12個月 | ||
增值服務 |
贈送2021年全部課程 | ||
套餐價格 | 全科:¥299 單科:¥2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