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資產的核算
三、存貨的核算
(一)存貨的分類和計價
1.存貨的分類
存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為了加強存貨管理,提供有用的會計信息,應科學合理地進行存貨的分類。
(1)存貨按其經濟內容可以分為原材料、在產品、半成品、產成品、庫存商品、包裝物、低值易耗品等。
(2)存貨按起存放地點可以分為:庫存存貨、在途存貨、加工中存貨。
2.存貨的入賬價值
企業取得的存貨應當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存貨成本包括采購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1)外購存貨的成本
外購存貨的采購成本一般包括采購價格、進口關稅和其他稅金、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直接歸屬于存貨采購的費用。
(2)加工存貨的成本
存貨的加工成本是指企業再進一步加工存貨的過程中發生的追加費用,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費用。
(3)投資者投入存貨的成本
投資者投入存貨的成本,應按照簽訂的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確定,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
(4)盤盈存貨的成本
盤盈的存貨應當按照同類或類似存貨的重置成本作為實際成本。
此外,存貨按來源還有委托加工的存貨、接受捐贈的存貨、債務重組取得的存貨以及非貨幣性交換換入的存貨等,應按相關會計準則的規定正確確定其入賬價值,本書不做介紹。
3.存貨發生的計價
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企業領用或發出的存貨,按照實際成本核算的,可以采用先進先出法、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等方法確定其實際成本。
[例4—26]某企業的A材料在2008年4月1日的期初存貨為400件,單價為20元,金額為8 000元。4月份A材料的收發情況如下:
4月5日購入300件 單價22元 金額6 600元
8日購入200件 單價24元 金額4 800元
14日發出350件
20日購入400件 單價26元 金額10 400元
22日購入200件 單價28元 金額5 600元
27日發出500件
30日發出450件
(1)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假定先收到的存貨先發出,或先收到的存貨先耗用,并根據這種假定的存貨流轉次序對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進行計價的方法。具體做法是;收到有關存貨時,逐筆登記每一批存貨的數量、單價和金額;發出存貨時,按照先進先出法的原則計價,登記存貨的發出成本和結存金額。須予以說明的是,假定先入庫的先發出,純粹是為了計價,與存貨實際入庫和發生次序沒有關系。
[例4—26]按先進先出法計價,如表4—1所示。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