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一節 會計法律制度的構成 |
第 2 頁:第二節 會計工作管理體制 |
第 3 頁:第三節 會計核算 |
第 6 頁:第四節 會計監督 |
第三節 會計核算
一、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簡答題)
《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規定了8項會計核算的信息質量要求:
1.可靠性(客觀性)
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
2.相關性(有用性)
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作為評價或者預測。
3.明晰性(可理解性)
指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便于財務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清晰明了。
4.可比性。
(1)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采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
(2)不同企業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采用規定的會計政策,確保會計信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
5.實質重于形式
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應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如融資租賃固定資產、售后回購。
形式:沒有所有權
(配手寫)
【舉例·融資租賃】一家航空公司,需要一架飛機,但一架飛機價格昂貴,其無力承擔。現有C企業要出售一架這樣的飛機,B企業購進了該飛機,融資租賃給需要該飛機的航空公司。這樣三家同時得利:航空公司無力購買,但依然可以使用飛機;C企業將飛機出售,得到相應價款;B企業購進飛機進行出租,取得租金。
B公司對外出租一架飛機,這架飛機是由C公司委托B公司進行銷售的。
6.重要性。
指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
對于在會計核算過程中的交易或事項應當區別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判斷)
(1)對資產、負債、損益等有較大影響,并進而影響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據以作出合理判斷的重要會計事項,必須按照規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序進行處理,并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予以充分、準確地披露。
(2)對于次要的會計事項,在不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和不至于誤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做出正確判斷的前提下,可以適當簡化處理。(判斷)
7.謹慎性(穩健性)
指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 (判斷)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收入-成本費用=利潤
8.及時性。
及時性是指企業對于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例題·判斷題】單位在會計核算時,應嚴格按照交易或事項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而不需要考慮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 )
[答案]×
【例題·多選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下列關于會計核算依據的表述中,正確的有( )。
A.根據將要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進行會計核算
B.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進行會計核算
C.根據交易或事項的法律形式進行會計核算
D.根據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
[答案]BD
【例題·多選題】根據《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規定,下列各項中,屬于企業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有( )。
A.可靠性
B.權責發生制
C.相關性
D.實質重于形式
[答案]ACD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