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性國家。(見專題)
1.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內涵
2.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總體目標
3.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必須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
建設創新型國家,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礎。
4.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基本要求
一要實施正確的方針,努力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二要堅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擺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國家競爭力。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我國應對未來挑戰的重大選擇,是統領我國未來科技發展的戰略主線,是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目標的根本途徑。
三要深化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進一步優化科技結構布局,充分激發全社會的創新活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項重要任務。
四要創造良好環境,培養造就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隊伍
五要發展創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會的創新精神。
(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見專題)
1.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內涵
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
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新”在于:它同信息化等現代高科技發展緊密結合;注重經濟發展同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城鄉協調發展;實現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同勞動密集型產業相結合。
2.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著力點
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1)經濟發展方式一般分為粗放型和集約型兩種。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即要求由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向集約型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2)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經濟發展進入到新階段提出的必然要求。
、俎D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基本國情的客觀要求。
、谵D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經濟成長新階段的必然要求。
、坜D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更好地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的客觀要求。
(3)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思路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就是實現“三個轉變”,即:
第一,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擴大內需是當前發展我國經濟的立足點,為此,必須處理好投資需求與消費需求的關系。
第二,促進經濟增長由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調帶動轉變。這是三大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不斷優化產業結構。
第三,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轉變。這是經濟增長中要素投入結構調整的基本方向。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目標: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制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
(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見專題)
1.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
這是由我國的國情決定的。
第一,農產品是解決人民生活的最基本的生活資料。
第二,農業為工業,特別是輕工業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
第三,農業、農村是工業品的重要市場。
因此,農業的發展將最終制約著國民經濟的發展。
2.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這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央關于“三農”問題的第八個一號文件。
(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意義
第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增加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的根本途徑;
第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內容;
第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縮小城鄉差距、全面建設小康的重大舉措。
第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
(2)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要求
生產發展(中心環節)、生活寬裕(目的)、鄉風文明(體現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要求)、村容整潔(實現人與環境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政治保證)。
(3)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方針
要按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推進。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根本任務。
(4)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工作重點
2008年10月,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若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點工作。
、僭黾愚r民收入
堅持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中心任務,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要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加快轉移農村勞動力,不斷增加農民的務工收入。保障務工農民的合法權益,取消各種亂收費。穩定、完善、強化對農業和農民的直接補貼政策。加強農村扶貧開發工作。
、诜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劢∪珖栏褚幏兜霓r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產權明晰、用途管制、節約集約、嚴格管理的原則,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允許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
、艽_保國家糧食安全。
(五)統籌區域發展(見專題)
1.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布局
我國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主要是處理好東部和中西部的關系、沿海和內地的關系。
鄧小平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提出了包括促進東西部地區經濟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的“兩個大局”思想。
江澤民在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提出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進一步提出了促進地區協調發展的戰略布局。
2.實施區域發展的總體戰略
堅持實施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健全區域協調互動機制,形成合理的區域發展格局。
(六)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1.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意義
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戰略部署,是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關系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中華民族興衰,對實現國民經濟健康發展、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根據我國國情和可持續發展要求作出的正確抉擇。
3.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舉措
第一,發展循環經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途徑。
第二,保護修復自然生態。
第三,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從源頭上防止污染。
第四,強化資源管理。實行有限開發、有序開發、有償開發,加強對各種自然資源的保護和管理。
第五,合理利用海洋和氣候資源。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