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唯物論 |
第 2 頁:辯證法 |
第 4 頁:認識論 |
第 6 頁:社會發展 |
2012年考研政治復習馬原重難點總結之認識論
一、認識的本質和規律
(一)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
1.實踐和認識的主體與客體
主體是指具有思維能力、從事社會實踐和認識活動的人;客體是指實踐和認識活動所指向的對象;中介是指各種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運用、操作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2.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及相互作用的過程
(1)主體與客體的關系
主體和客體的相互關系,從根本上說是認識關系和實踐關系。在實踐過程中,主體一方面受到客體的限定和制約,另一方面又能不斷地發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以自覺能動的活動不斷打破客體的限定,超越現實客體,從而使主體和客體同時得到改造、發展與完善,這是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實質。
(2)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主要包括以下環節
一是確立實踐目的和實踐方案;二是實踐主體按照實踐目的和實踐方案借助一定手段實際地作用于客體,把實踐方案變為實際的實踐活動;三是通過反饋和調節,使實踐目的、手段和結果按一定方向運行。
3.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
第一,實踐是認識的來源。首先,實踐產生了認識的需要。其次,實踐還為認識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這種可能變為現實,實踐把主體和客體直接地、現實地聯結起來,使主體能從客體中獲得真實可靠的信息。
第二,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首先,實踐的發展不斷地提出認識的新課題,推動著認識向前發展。
其次,實踐為認識發展提供必要的條件。最后,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主體的認識能力。
第三,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標準。
第四,實踐是認識的目的。認識活動的目的并不在于認識活動本身,而在于更好地改造客體,更有效地指導實踐。
總之,實踐是認識的起點,也是認識的歸宿,是全部認識的基礎。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
4.認識、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認識特別是反映事物本質和規律性的理性認識,對實踐具有能動的反作用。認識反作用于實踐有兩種情況:一是正確的認識指導實踐,會使實踐順利進行,達到預期的效果;二是當錯誤的認識誤導實踐時,就會對實踐產生消極的乃至破壞性的作用,使實踐失敗。認識對實踐的能動反作用,充分體現在作為認識的高級形式的理論對實踐的巨大指導作用上。
(二)認識的本質
1.兩條根本對立的認識路線
在認識的本質問題上,存在著兩條根本對立的認識路線:一條是堅持從物到感覺和思想的唯物主義路線,另一條是堅持從思想和感覺到物的唯心主義路線。
2.能動反映論與直觀反映論的區別
舊唯物主義即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把人的認識看成是消極地、被動地反映外界對象。它有兩個嚴重缺陷:一是離開實踐考察認識問題。二是離開辯證法來考察認識問題。
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克服了它的嚴重缺陷。首先,辯證唯物主義把實踐的觀點引入了認識論。其次,辯證唯物主義把辯證法應用于反映論。
3.能動反映論的主要內容
第一,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
第二,主體對客體的反映是一個能動的創造性的過程。
第三,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是以實踐為中介而實現的。
(三)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
1.從實踐到認識: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1)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含義
感性認識是認識的低級階段,是人在實踐中通過感官對事物外部形態的直接的、具體的反映,它包括感覺、知覺、表象三種形式。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是人通過思維對事物內部聯系的間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包括概念、判斷、推理以及假說和理論等形式。
(2)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系
首先,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互相依存。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這是認識論的唯物論;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到理性認識,這是認識論的辯證法。
其次,在實際的認識過程中,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又是互相交織、互相滲透的。一方面,感性中滲透著理性的因素。另一方面,理性中滲透著感性的因素。
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辯證統一的,兩者統一的基礎是實踐。如果割裂二者的辯證統一關系,就會走向唯理論和經驗論,在實際工作中就會犯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的錯誤。
2.從認識到實踐: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
這是認識過程中更為重要的一次飛躍,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于:從實踐的角度看,理性認識向實踐的飛躍是一個認識指導實踐的過程,理性認識只有回到實踐才能指導實踐,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從認識的角度看,理性認識向實踐的飛躍是一個在實踐中檢驗認識的過程,理性認識只有回到實踐,才能使認識受到實踐的檢驗而得到修正、補充、豐富和發展。
3.認識過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觀、理性思維等能力,它在認識活動中的作用主要有:
①指導作用。②解釋作用。③預見作用。
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動機、欲望、信念、信仰、習慣、本能等,以非邏輯形式出現的幻想、想象、直覺、靈感等也屬非理性因素。情感、意志、欲望和需要等非理性因素,雖不屬于人的認識能力,但對人的認識活動的發生與停止,對主體認識能力的發揮與抑制起著重要的控制和調節作用。主要表現在:①動力作用。②誘導作用。③激發作用。
4.認識過程的反復性和無限性
認識過程的反復性是指,人們對于一個復雜事物的認識往往要經過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由理性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這是因為在認識過程中始終存在著主觀和客觀的矛盾。從客觀方面看,事物的各個側面及其本質的暴露有一個過程;從主觀方面看,人的認識能力有一個提高的過程。人的認識受實踐范圍、立場、觀點、方法、思維能力、工作經驗和知識水平等因素的制約。認識發展的無限性是指,對于事物發展過程的推移來說,人類的認識是永無止境、無限發展的,它表現為“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無限循環,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不斷推移的永無止境的前進運動。
5.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所謂具體的,即主觀認識要同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的客觀實踐相符合;
所謂歷史的,即主觀認識要同特定歷史發展階段的客觀實踐相適應。由于客觀實踐是具體的、歷史的,所以,主觀認識也應當是具體的、歷史的。
相關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