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部的設置
門診是醫院對傷病員進行早期診斷、及時治療的第一線,也是醫護人員踐行全心全意為傷病員服務,為部隊服務,體現良好醫德醫風的窗口。做好門診工作,能反映醫院的醫療、護理質量以及醫院的綜合管理水平。
門診部的設置
綜合醫院門診部一般設有掛號室、侯診室、分科檢診室、治療室、急救室等,并配有藥劑、檢驗等醫技科室,以及住院處。大型醫院設有急診部、觀察醫學,理室。
門診部的護理工作內容
(一)預診分診
先預診后掛號,通過分診,組織就診者分科掛號(急診者除外),合理流向,防止傳染病傳播,縮短病人的候診時間。
(二)侯診護理
候診室護士應按照門診號順序查對病人,扼要了解病情,必要時查對以往就診記錄,以便保持診療工作的連續性。
1.必要時測量體溫、脈博、呼吸、血壓、遇有高熱、劇痛、呼吸困難、出血、休克等病人,應立即安排提前就診,或送急診室處理。
2.對一般候診者,根據情況先提供必要的檢驗單如血常規、糞、尿常規,胸部透視等。應指導病人采集化驗標本及取藥,為其提供方便。
3.耐心、細致、熱情、周到地回答病人的詢問和釋疑,幫助他們排憂解難。
4.嚴格按醫囑及操作規程為病人進行注射、換藥、灌腸、積極配合醫生進行各種穿刺及特殊檢查,確保治療、檢查安全。
5.充分利用候診時間,通過畫廊、圖片、錄音、錄像等形式開展衛生科普、防病、保健知識宣教。
6.檢診后確定需要住院治療者,護士應指導病人辦理住院手續。
(三)急診護理
急診室(部)是搶救生命的前哨陣地,要求護士必須堅守崗位,盡心盡責,隨時協助醫生做好急救、診治工作。遇有危重傷病員,而醫生不在場時,對病情危及生命者,護士有責任先行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如氧氣吸入、吸痰、止血、建立靜脈輸液通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摩等。
1.應以嫻熟的急救知識、技術、采取急救護理對策,全力挽救病人生命。
2.要細致入微地觀察病情變化,及時報告異常發現,準確記錄病情及有關處置情況。
3.負責護送危重病人進病房或手術室,并加強護送中監護。
4.按照“急診搶救室必備設施標準”準備急救藥品、器材、衛生被服等,負責請領、保管和報銷工作,做好登記、統計和資料保管工作。
5.不斷學習新業務,新技術,熟練掌握。
6.對暫時留在門診觀察室的病人(急診觀察者一般不超過24-48小時),應加強對病人的監護,嚴密觀察并記錄病情變化。
(四)保健護理工作
保健護理是門診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對防治體系部隊的預防保健;醫院工作人員的防病保健兩個部分。
1.對自覺健康的就診者進行健康咨詢,定期健康體檢,婚前檢查,圍產期保健指導,心腦血管疾患、癌癥普查等。
2.嬰幼兒保健指導,開展母乳喂養宣教,預防接種工作。
3.院內工作人員防病、保健工作,以及家庭病床的訪視護理。
病區組織結構
病區作為一個工作單元,由配有與其收治任務相應的醫生、護士、衛生員和一定數量的病人所組成。醫護人員的配備根據收治病種和床位的多少而定。一般一個病區設40~50張病床,配有1名以上主治醫師,1~2位護士長。護士與床位之比,一般為1:3.5~4.0.病區在科主任、科護士長領導下,由主治醫生、護士長分工負責管理。
病區設置床位數,應根據收治對象而定,如燒傷科、傳染科、小兒科一般以30張床位為宜。
病區的布局及設施要求
(一)護士站(護士辦公室)護士站一般設在單元的適中位置,便于護士觀察各病室病人的活動情況,縮短往返病室的距離,有利于護士與病人的聯系。護士站除一般辦公、護理用品外,設有電子音控對講機(或信號燈),可以和每個床位的病人通話聯系。
(二)治療室治療室是護士進行治療準備、藥液配置的專用工作室,室內分清潔區和半污染區,設有空氣消毒設備及各種專用操作臺、柜,護理器材、用具。
(三)換藥室外科專設,除備有換藥器材、敷料處、應設有洗手池和空氣消毒、器械浸泡消毒設備。
(四)急救室(重癥病室)急救室設1~2張病床。
條件較好的醫院有中心供氧、吸引設備,并備有急救器材(如氧氣裝置、除顫器等);急救藥品,照明,空氣消毒設備。
病區除上述各室外還設置有配膳室、庫房、標本室、污物間,衛生設施,以及辦公、值班室等以具備方便病人生活,有利開展工作的必需條件。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