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絞痛的特點及診治
心絞痛是冠心病的一種常見類型,根據其發作特點分為穩定型與不穩定型心絞痛兩種類型。其發作是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管腔狹窄,在此基礎上,由于心肌負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劇的、暫時的缺血與缺氧、或因冠脈內不穩定的粥樣斑塊繼發病理改變,使局部心肌血流量明顯下降,導致缺血性心絞痛,發作性胸痛是心絞痛的主要表現。
穩定型心絞痛的特點為:疼痛部位主要在胸骨體中段或上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區,有手掌大小范圍,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內側達無名指和小指。胸痛常由體力勞動或情緒激動所誘發,而且是發生于勞力或激動的當時,且常在相似的條件下發生;胸痛常為壓迫、發悶或緊縮性,也可有燒灼感;胸痛出現后常逐步加重,并在3-5分鐘內漸消失,可數天或數周發作一次,亦可一日內發作數次,疼痛發作后,多在停止原來誘發疼痛的活動后即可緩解,亦可在舌下含用硝酸甘油幾分鐘內緩解。
所謂不穩定型心絞痛是指:原為穩定型心絞痛,在1個月內疼痛發作頻率增加、程度加重、時限延長、誘因變化、硝酸酯類藥物緩解作用減弱;或1個月內新發生的心絞痛,因較輕的心肌負荷所誘發或休息狀態下發生心絞痛,以及較輕微的活動即可誘發胸痛等。心電圖檢查是發現心肌缺血及診斷冠心病心絞痛的最常用、最簡便的方法,表現為胸痛發作的缺血型ST段移位及/或T波變化。心電圖負荷試驗、動態心電圖、心肌超聲及冠狀動脈造影等也是確診冠心病較常用的一些檢查方法,其中尤其是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已被越來越多的患者所接受。然而,胸痛并非都是心絞痛所引起,有時可見于冠心病的更嚴重類型-心肌梗死。另外,尚有其他一些心肌疾病、肋間神經痛、肋軟骨炎、心肌神經癥及某些消化系統等,應注意鑒別。
治療,包括發作時及緩解期的治療,注意避免誘發因素,及時緩解疼痛。胸痛發作時需及時含服硝酸甘油,有條件時給予吸氧,若不能有效緩解疼痛應及時就醫,緩解期尊醫囑服用硝酸甘油制劑、β受體阻滯劑、抗血小板藥物、調脂藥物等;藥物治療效果不佳者應做冠狀動脈造影檢查,以確定是否需行介入或冠脈搭橋治療。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時,應注意加強冠心病的一級、二級預防,對于一些可控制性易患因素,進行必要的干預,如吸煙、肥胖、血脂異常、高血壓、糖尿病和糖耐量異常等,以改善患者的預后,提高其生活質量。
心絞痛的防治
病例:患者,男,62歲。因在夜間睡夢中突發性心悸、喘憋、胸悶、氣短、端坐呼吸、咳嗽、咯血、咳粉紅色漿液性泡沫狀痰、聲音嘶啞、口唇紫紺、精神萎靡不振、急性凄苦表情。體征、心臟檢查:左心增大,心動過速,心音亢進,肺部檢查,肺底部濕性啰音,有時伴哮鳴音。輔助檢查:X線檢查可見整個肺野透亮度減低,肺門影增寬及肺紋增粗糙等肺瘀血表現。
治療過程及注意事項:
(1)去除病因或誘因,積極治療,避免勞累,應用抑制心肌收縮力的藥物。
(2)休息生理上和精神上的休息。
(3)重度心衰患者應限制日常活動,臥床休息,取半臥位,嚴重者可兩腿下垂以減少靜脈回流。
(4)輕至中度心衰限制活動量,并改善自我感覺。
(5)戒煙,少飲酒。
(6)飲食控制適當限制鈉鹽,忌鹽腌制呂,目前由于強力排鈉利尿劑的應用避免油膩食物,最好少吃多餐。
(7)肥胖患者應控制體重,從降低負荷,改善心功能。
(8)選擇有效的藥物,強心利尿擴血管等。
心絞痛病人就診
心絞痛病人突感心前區和胸骨后劇烈疼痛,常放射至左肩及上肢內側,胸痛呈緊悶或壓迫感,多伴出汗,發作頻繁,每次發作歷時1~5分鐘,短的僅幾秒鐘,很少超過15分鐘,休息或含用硝酸甘油后,在1~2分鐘內疼痛消失。就診前注意事項:病人心絞痛發作時應立即停止一切活動,安靜平臥休息,不可隨意搬動或扶著病人勉強行走。立即給予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服,也可用消心痛(硝酸山梨醇酯10mg舌下含服),如上述兩種藥沒有,也可用中藥速效救心丸、冠心蘇合丸等。等待救護車的到來。
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或者出院后應積極配合醫生,除遵醫囑按時服用藥物外,還應注意適當臥床休息、戒煙戒酒、避免勞累、情緒波動以及避免受寒等誘發心絞痛發作或引起心力衰竭等并發癥的發生。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