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破傷風是指破傷風芽孢梭菌由臍部侵入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嚴重中毒的疾病 。
1.病因 患兒起病前常有接生時消毒不嚴 , 臍帶處理不當 , 本病潛伏期 3 ~ 14 天 , 大多 4 ~ 8 天發病 。
2.臨床表現 臍部感染明顯 , 出現臍輪紅腫 , 開始咀嚼肌痙攣出現張口及吸吮困難 、牙關緊閉 , 隨后口 、眼輪匝肌痙攣 、面肌痙攣 , 苦笑面容 , 即為本病特征性表現 , 輕微刺激可引起痙攣發作或加重 。 常并發肺炎和敗血癥 。
3.治療原則 治療應控制痙攣 , 早期使用破傷風抗毒素(T A T ) 及抗生素(青霉素) , 保證營養供給 。
4.護理
(1) 護理診斷 : ① 嬰兒行為紊亂 :與運動神經受破傷風痙攣毒素作用使其功能紊亂 有關 ; ② 組織完整性受損 :與破傷風芽孢梭菌感染臍部殘端有關 ; ③ 嬰兒喂養困難 :與咀嚼肌痙攣有關 。
(2) 護理措施 :
① 嬰兒行為紊亂的護理 :A.將患兒置于單獨房間 , 保持室內絕對安靜 , 空氣清新 , 光線稍暗 , 避免任何聲 、光 、觸等刺激 ;B.按醫囑正確使用地西泮 、苯巴比妥 、水含氯醛等鎮靜劑 , 每隔 4 ~ 6 小時選擇兩藥交替使用一次 ;C.按醫囑及早使用破傷風抗毒素(TA T ) ,用前先做皮試 , 無反應時再注射或靜脈滴注 1 次 , 1 萬 ~ 2 萬 U 。 亦可用人體血清破傷風免疫球蛋白深部肌內注射 , 不可靜脈注射 , 破傷風抗毒素必須早期使用 ;D.密切觀察生命體征 , 注意痙攣持續時間 、頻率 、部位 , 有無嘔吐 、前囟飽滿 、突然尖叫 、眼部異常 、發紺 、窒息等情況 。 及早準備各種急救藥品 、器械 , 以利搶救 。
② 組織完整性受損(臍部感染)的護理 :A.用 3% 過氧化氫或 0 .25 % 高錳酸鉀溶液等氧化劑清洗臍部 , 然后涂以 2% 碘酊 , 并以消毒紗布包敷 , 每天 1 次 , 直至傷口愈合為止 ;B.按醫囑使用青霉素 , 每日 10 萬 ~ 20 萬 U /kg , 能殺死破傷風芽孢梭菌 。
③ 嬰兒喂養困難的護理 :A.病初痙攣發作頻繁時 , 應禁食 , 給予靜脈高營養液及少量全血 、血漿或白蛋白 ;B.痙攣減輕后用鼻胃管喂養 ;C.病輕者 , 可用滴管或小匙耐心 、細致地哺喂 。
A1 型題
1.預防新生兒破傷風的重點是()
A.推廣無菌接生法 B.保證營養 C.控制痙攣 D.對癥治療 E.預防感染
2.新生兒破傷風的主要臨床特征是()
A.煩躁不安 B.口唇發紺 C.嗜睡 D.抽搐 E.呈苦笑面容
3.新生兒破傷風最早出現的癥狀是()
A.發熱 B.牙關緊閉 C.全身痙攣 D.角弓反張 E.呼吸衰竭
4.預防新生兒破傷風主要措施是()
A.斷臍后蓋消毒紗布 B.早期使用破傷風抗毒素 C.早期使用破傷風免疫球蛋白
D.及時使用大劑量青霉素 E.普及新法接生 , 嚴格無菌操作
5.治療新生兒破傷風 , 首選的抗生素是()
A.紅霉素 B.青霉素 C.氯霉素 D.慶大霉素 E.新霉素
A2 型題
6 天男嬰 , 舊法接生 , 昨日起哭吵易驚 , 吸奶困難 , 今出現四肢 、頸 、軀干呈強直性痙攣 , 頻 繁發作 。 應考慮為()
A.新生兒敗血癥 B.新生兒破傷風 C.新生兒肺炎 D.新生兒顱內出血 E.新生兒窒息
A3 型題
患兒生后 7 天 , 在家接生 , 出現發熱 , 煩躁不安 , 吸吮困難 , 苦笑面容 , 陣發性痙攣 、驚厥 , 臍 部發紅 。
1.控制驚厥首選的鎮靜劑為()
A.地西泮 B.氯丙嗪 C.苯妥英鈉 D.苯巴比妥 E.水合氯醛
2.該患兒護理措施不正確的是()
A.保持室內的絕對安靜 B.保持呼吸道通暢 C.保證能量供應 D.每 2 小時測體溫 、心率 E.防止骨折發生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