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霉素過敏反應的原因
(二)青霉素過敏反應的預防
1.必須做皮膚試驗,使用青霉素前應詢問三史(用藥史、過敏史、家族史),還必須做過敏試驗(首次使用者、停藥3天者、使用中更換批號者應做皮試)。已知有過敏史者禁止做過敏試驗。
2.皮試液現用現配,因青霉素水溶液在室溫下易產生青霉烯酸引起過敏反應,還可使藥效降低,影響治療效果。
3.注射前做好急救準備工作。每次注射后應觀察30min。
4.加強工作責任心,嚴格查對,
5.正確實施藥物過敏試驗(如準確配制藥液、注入的劑量、結果判斷)。
6.觀察病人
7.皮試結果陽性者應禁用青霉素,同時在有關醫療文件上注明,并告知病人或家屬。
(三)青霉素過敏試驗的方法
1.青霉素皮試液的配制
(1)劑量 青霉素過敏試驗液的劑量是每毫升含100~500U的青霉素G生理鹽水溶液為標準。即皮內注射0.1ml,含青霉素20~50U。
(2)配制方法
(3)結果判斷
陰性:皮丘無改變,周圍無紅腫,無自覺癥狀。
陽性:局部皮丘隆起,出現紅暈硬塊,直徑大于1cm,或有偽足、癢感為陽性,嚴重時可發生過敏性休克。
(四)青霉素過敏反應的臨床表現
1.過敏性休克:可發生在皮內試驗后,首次用藥及連續用藥過程中,數秒鐘或數分鐘內閃電式發生。臨床表現如下:
(1)呼吸道阻塞癥狀:由于喉頭水腫和肺水腫所致,表現胸悶、氣急伴瀕危感。
(2)循環衰竭癥狀:表現為面色蒼白、冷汗、發紺、脈細弱、血壓下降。
(3)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可能由于腦組織缺氧所致,表現為頭暈、眼花、面部及四肢麻木、煩躁不安、意識喪失、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4)皮膚過敏癥狀:有瘙癢、蕁麻疹等。
上述癥狀中常以呼吸道癥狀或皮膚瘙癢最早出現,因此,須注意傾聽病人的主訴。
2.血清病型反應:一般在用藥后7~12天內發生,表現為皮膚瘙癢、蕁麻疹、關節腫痛、淋巴結腫大、腹痛等。
3.各器官或組織的過敏反應。
(1)皮膚過敏反應
(2)呼吸道過敏反應
(3)消化道過敏反應
(五)青霉素過敏性休克的處理
1.應立即停藥,就地搶救。病人平臥,以利腦部血液供應,并注意保暖。
2.按醫囑立即皮下注射0.1%腎上腺素0.5~1ml。此藥是搶救過敏性休克的首選藥,它具有收縮血管、增加外周阻力、興奮心肌、增加心輸出量及松弛支氣管平滑肌的作用。
3.改善缺氧癥狀,給氧氣吸入、人工呼吸、注射呼吸興奮劑、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術。
4.遵醫囑用激素、血管活性藥物、抗組胺藥等。
5.心跳驟停,立即行胸外心臟按壓,同時行人工呼吸。
6.密切觀察病人的意識、T、P、R、BP、尿量,并做好病情的動態記錄。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