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胎兒脊髓末端在第2腰椎下緣,新生兒時達第3、4腰椎下緣,4歲時達第1腰椎上緣。所以腰椎穿刺時,新生兒應在4、5腰椎間隙進針。
2.顱內壓正常值為70~200mmH2O(0.7~2.0kPa),兒童為50~100mmH2O(0.5~1.0kPa)。當顱腔內容物的體積增加或顱腔容積縮小超過顱腔可代償的容量,使顱內壓持續高于200mmH2O(2.0kPa),并出現頭痛、嘔吐和視神經盤水腫三大癥狀時,稱為顱內壓增高。
3.顱內壓增高“三主癥”:頭痛、嘔吐和視神經盤水腫是顱內壓增高的典型表現。頭痛是顱內壓增高最常見的癥狀,常在晨起或夜間時出現,咳嗽、低頭、用力時加重,頭痛部位常在前額、兩側顳部。嘔吐常在頭痛劇烈時出現,呈噴射性,可伴有惡心,與進食無直接關系。視神經盤水腫是顱內壓增高的重要客觀體征,常為雙側性。
4.顱內壓增高早期代償性出現血壓增高,脈壓增大,脈搏慢而有力,呼吸深而慢(“二慢一高”),稱為Cushing反應。
5.小腦幕切跡疝:是小腦幕上方的顳葉海馬回、鉤回通過小腦幕切跡向幕下移位,故又稱顳葉鉤回疝。典型的臨床表現是顱內壓增高的基礎,出現進行性意識障礙,患側瞳孔最初有短暫的縮小,以后逐漸散大,直接或間接對光反射消失。
6.枕骨大孔疝:是由小腦幕下的小腦扁桃體經枕骨大孔向椎管內移位,故又稱小腦扁桃體疝。常因幕下占位性病變,或做腰穿放出腦脊液過快過多引起。病人常有劇烈頭痛,以枕后部疼痛為甚,反復嘔吐,頸項強直,生命體征改變出現較早,意識障礙出現較晚。當延髓呼吸中樞受壓時,病人可突發呼吸驟停而死亡。
7.腦室外引流的護理:①妥善固定,將引流管及引流瓶/袋妥善固定在床頭,使引流管高于側腦室平面10~15cm,以維持正常的顱內壓。②引流量每日不超過500ml為宜,避免顱內壓驟降造成的危害。③避免引流管受壓和折疊,若引流管有阻塞,可擠壓引流管,將血塊等阻塞物擠出,或在無菌操作下用注射器抽吸,切不可用鹽水沖洗,以免管內阻塞物被沖入腦室系統,造成腦脊液循環受阻。④觀察引流量和性質,若引流出大量血性腦脊液提示腦室內出血,腦脊液渾濁提示有感染。⑤嚴格無菌操作,預防逆行感染,每天更換引流袋時先夾住引流管,防止空氣進入和腦脊液逆流顱內。⑥拔管指征:引流時間一般為1周,開顱術后腦室引流不超過3~4天;拔管前應行頭顱CT檢查,并夾住引流管1天,夾管期間應注意病人神志、瞳孔及生命體征變化,觀察無顱內壓增高癥狀,可以拔管。拔管時先夾閉引流管,以免管內液體逆流入顱內引起感染。拔管后要注意觀察有無腦脊液漏出。
8.冬眠低溫療法的護理:先按醫囑靜脈滴注冬眠藥物,通過調節滴速來控制冬眠深度,待病人進入冬眠狀態,方可開始物理降溫。降溫速度以每小時下降1℃為宜,體溫降至肛溫32~34℃、腋溫31~33℃較為理想。在冬眠降溫期間不宜翻身或移動體位,以防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若脈搏超過100次/min,收縮壓低于100mmHg,呼吸慢而不規則時,應及時停藥。冬眠低溫療法時間一般為2~3天,停止治療時先停物理降溫,再逐漸停用冬眠藥,任其自然復溫。
練習題
1.新生兒腰椎穿刺的位置應在
A. 1~2腰椎間隙
B. 2~3腰椎間隙
C. 3~4腰椎間隙
D. 4~5腰椎間隙
E. 5~6腰椎間隙
答案:D
2.當顱內壓增高時,顱內壓力持續高于
A. 70mmH2O
B. 100mmH2O
C. 120mmH2O
D. 150mmH2O
E. 200mmH2O
答案:E
3.顱內壓增高患者典型的生命體征改變是
A. 脈搏慢,呼吸慢,血壓高
B. 脈搏快、呼吸慢,血壓高
C. 脈搏慢、呼吸快、血壓低
D. 脈搏慢、呼吸慢,血壓低
E. 脈搏快,呼吸快,血壓高
答案:A
4.患者男,45歲。因腦外傷住院。住院后出現腦疝征兆,提示出現小腦幕切跡疝的瞳孔表現是
A. 一側瞳孔散大
B. 雙側瞳孔縮小
C. 雙側瞳孔散大
D. 一側瞳孔先縮小后散大
E. 一側瞳孔先散大后縮小
答案:D
5. 患者女,65歲,因腦室出血行側腦室外引流。護理中應注意正確固定引流管,固定的位置應在
A. 低于側腦室平面10~15cm
B. 高于側腦室平面10~15cm
C. 低于側腦室平面15~20cm
D. 高于側腦室平面15~20cm
E. 高于側腦室平面20~30cm
答案:B
↓↓點擊下方鏈接領取[執業護士]真題/考點/模擬題等資料>>>
相關推薦:
護士資格考試考點資料 ※ 執業護士考試時間 ※ 考試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