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型糖尿病典型癥狀為多尿、多飲、多食和體重下降,即“三多一少”。約有40%患兒首次就診即表現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常由于急性感染、過食、診斷延誤或突然中斷胰島素治療等而誘發。表現有惡心、嘔吐、腹痛、食欲減退,并迅速出現脫水和酸中毒征象,皮膚黏膜干燥、呼吸深長,呼氣中有酮味、脈搏細速、血壓下降,隨即可出現嗜睡、昏迷,甚至死亡。
2.糖耐量試驗:試驗當日自0時起禁食,在清晨按1.75g/kg口服葡萄糖,最大量不超過75g,每克加水2.5ml,于3~5分鐘服完,在口服前(0分鐘)和服后30、60、120和180分鐘,分別采血測定血糖和胰島素濃度。正常人0分鐘血糖<6.2mmol/L,口服葡萄糖后60分鐘血糖<10.0mmol/L、120分鐘時血糖<7.8mmol/L,糖尿病患兒的120分鐘血糖>11mmol/L,且血清胰島素峰值低下。
3. 1型糖尿病患者飲食控制:每日所需熱卡為1000+[年齡(歲)╳(80~100)],全日熱量分配為早餐1/5,中餐和晚餐分別為2/5,每餐中留出少量(5%)作為餐間點心。飲食中能源的分配為:蛋白質20%,碳水化合物50%,脂肪30%。每日進食應定時、定量,勿吃額外食品。
4.胰島素的應用:①胰島素注射:每次注射盡量用胰島素專用注射器,以保證量的絕對準確。按照先短效、后中長效胰島素順序抽取藥物,混勻后注射。②注射部位可選用股前部、腹壁、上臂外側、臀部,每次注射須更換部位,1個月內不要在同一部位注射2次,以免局部皮下脂肪萎縮硬化。③胰島素不宜冰凍,使用期間宜放在室溫20℃以下。④若胰島素過量,在午夜至凌晨時發生低血糖,隨即反調節激素分泌增加,使血糖陡升,抑制凌晨血糖、尿糖異常增高,只需減少胰島素用量即可。⑤胰島素用量不足時,可發生“清晨現象”,患兒不發生低血糖,卻在清晨5~9時呈現血糖和尿糖增高。可加大晚間胰島素注射劑量或將注射時間稍往后移。
5.糖尿病并發癥:①感染:以皮膚、泌尿系統多見。②血管病變:心、腦、腎等嚴重并發癥是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③神經病變:以周圍神經病變最為常見。表現為四肢麻木、刺痛感、蟻走感,襪套樣感,感覺過敏或消失。④眼部病變:視網膜血管硬化、脆弱、出血、纖維增生,最終導致視網膜脫落,視網膜病變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⑤糖尿病足:指與下肢遠端神經異常和不同程度周圍血管病變相關的足部潰瘍、感染。和/或深層組織破壞,是糖尿病最嚴重和治療費用最多的慢性并發癥之一,是糖尿病非外傷性截肢的主要原因。⑥急性并發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最常見。⑥低血糖:一般將血糖≤2.8 mmol/L作為低血糖的診斷標準。而糖尿病病人血糖值≤3.9 mmol/L就屬于低血糖范疇。
6.空腹血糖≥7.0 mmol/L和/或餐后2小時血糖≥11.1 mmol/L可確診糖尿病。糖化血紅蛋白(HbAlc)測定:可反映取血前8~12周的血糖水平。
7.口服降糖藥的護理:①磺脲類:應在飯前半小時口服,主要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肝臟損害;②雙胍類:進餐時或進餐后服用,苯乙雙胍胃腸反應較大,引起酮尿、高乳酸血癥,禁止用于肝腎功能不良、心、肺功能不全、低氧血癥者;③阿卡波糖:應與第一口飯同時嚼服,不良反應有腹脹、腹痛、腹瀉或便秘。潰瘍病、胃腸炎癥忌用。
練習題
1.患者女,10歲,診斷1型糖尿病。為患者制定飲食護理計劃,計算出每日所需的熱卡為
A. 1200~1500
B. 1500~1800
C. 1800~2000
D. 2000~2200
E. 2300~2500
答案:C
2.患者男,65歲,糖尿病病史10年,因口服降糖藥控制血糖效果不佳,加用胰島素治療。注射胰島素后患者出現頭暈、多汗,手抖等表現,可能的原因是
A.藥物過敏
B.低血糖
C.低血壓
D.胰島素用量不足
E.酮癥酸中毒
答案:B
3.患者女,50歲,診斷2型糖尿病給予雙胍類藥物治療,護士應告知病人,此藥服用的適宜時間是
A.晨起
B.餐前
C.餐后
D.兩餐之間
E.睡前
答案:C
4.糖尿病病人診斷低血糖的標準是血糖值低于
A. 2.4mmol/L
B. 2.8mmol/L
C. 3.2mmol/L
D. 3.5mmol/L
E. 3.9mmol/L
答案:E
5.患者女,20歲,診斷1型糖尿病給予胰島素治療,晚餐與同學聚會后出現惡心、嘔吐,腹痛,呼吸深長,脈細速?赡艿脑蚴
A.急性腸胃炎
B.食物中毒
C.低血糖反應
D.酮癥酸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
答案:D
↓↓點擊下方鏈接領取[執業護士]真題/考點/模擬題等資料>>>
相關推薦:
護士資格考試考點資料 ※ 執業護士考試時間 ※ 考試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