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人類以來就有護理,護理是人們謀求生存的本能和需要。現代護理學是研究如何診斷和處理人類對存在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反應的一門科學。它就像是一位全能的家長,保障了人們的生存、保護和發展。隨著時代的變化,這位“家長”也需要更新與轉變自己的學科理念。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和護理學院聯合舉辦的第四屆蘇州國際護理論壇上,國內外護理專業領域的著名專家聚會蘇城,探討優質護理與有專科內涵的護患溝通。
傷口門診由護士來坐堂問診
受訪專家:蘇大附一院門診傷口護理中心護士長、副主任護師張芹玉
護士也能坐堂問診,還有開“處方”的權力。蘇大附一院門診傷口護理中心就是由專業的護士來坐堂問診的。
馬大爺的老伴因骨折被迫臥床,醫生認為:老人以后很可能就要在床上度過晚年了。雪上加霜的是,由于護理不當,老人臥床沒多久,尾骶部便長了2×3厘米大小的褥瘡,同時由于長時間臥床,老人心情越發沮喪,整日沉默寡言。
一次偶然的機會,老人得知蘇大附一院有專門針對傷口護理的門診,于是他們趕緊來到蘇大附一院門診傷口護理中心,護士長張芹玉告訴他,按傳統方法給褥瘡患者進行局部按摩是錯誤的,因為這樣會使骨突出組織血流量下降,導致組織水腫,反而使褥瘡加重。張芹玉為馬大爺的老伴制定了一套詳細的褥瘡護理方案。馬大爺連聲感慨:早一點知道,早一點到這個護理門診來看就好了。
許多病人不可能長期住在醫院,回家后往往得不到及時幫助和連續性護理,造成傷口感染幾率上升,康復時間延長,甚至可能帶來新的疾病,如中風偏癱患者護理不當容易出現褥瘡等。專業的護理指導,可以幫助病人縮短康復周期,避免并發癥,提高生活質量。
慢性病更要專業護士的干預
受訪專家:蘇大附一院心內科60病區護士長顧潔
良醫治未病,疾病貴在防。像心腦血管疾病(原發性高血壓、冠心病、心力衰竭、腦卒中等)、糖尿病、癌癥、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很多慢性病,雖然很多患者很關注自己的健康,但由于缺乏正確專業的健康教育和持續的健康管理醫學,有的過度醫療,有的卻從醫行為差,甚至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那么,像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進行“終身預防”?如何了解甚至掌握專業的醫學護理知識?隨著優質護理的推廣,規范化、專業性、整體性與個性化相融合的“心血管慢性病團體干預及特色健康教育”在蘇大附一院心內科形成并逐步完善成熟。據蘇大附一院心內科60病區護士長顧潔介紹,這里的護士從專科病房走向醫院走進社區、鄉村,為患者及其家屬甚至是健康人群提供專業護理知識。比如,心血管病人出院時,發放個性化、單病種的出院手冊,詳細注明用藥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復診時間及專家門診時間。實行出院一周及一月后的電話回訪,詢問病情、指導用藥及自我保健要點。護士還特別為患者家屬進行健康教育,發揮家屬的協同管理作用,實行醫院家庭雙重健康管理。他們甚至還直接走進社區、鄉村醫院進行講座及義診,為的就是讓患者了解正確專業的健康教育和持續的健康管理醫學,從而終身預防這些慢性病。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