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鄉村醫生“留不住”的問題日益嚴重,各地通過提高待遇,改善發展前景等措施,正在努力緩解“留不住”的現象。但到底該如何快速解決呢?北京市有了最新建議。
近日,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召開第二次全體會議。會上,18位政協委員進行了大會發言。張培彤委員在代表農工黨北京市委發言時,對于鄉村醫生“留不住”的問題提出了建議。
鄉村醫生現狀有三大問題
張培彤表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公平可及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作為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重要一環,直接關系著農民群眾健康和全面小康實現。
對此,農工黨北京市委在對鄉村醫生現狀調研時發現,盡管北京先后出臺多項積極政策,但鄉村醫生建設并未得到根本改觀,鄉村衛生服務水平距離群眾需求和鄉村建設要求,還存在較大差距。
存在哪些差距呢?具體有以下三點:
1、鄉村醫生從業管理相關立法滯后
當前主要依據《執業醫師法》《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其中《條例》自2004年起施行,已滯后于社會發展,無法為村醫執業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和從業指導。
2、鄉村醫生人員短缺,年齡偏大,學歷偏低,隊伍不穩定,服務能力偏低
鄉村醫生人員短缺,并呈現出年齡偏大,學歷偏低,隊伍不穩定,服務能力偏低的特點。
全市3378名鄉村醫生中,60歲以上占68.4%,僅有2.6%在40歲以下。年齡老化的鄉村醫生,繼續學習的意愿較低;受執業環境、薪酬待遇等影響,年輕的醫學人才不愿加入村醫隊伍,其隊伍不穩定問題愈發突出。
3、鄉村醫生崗位職責履行不到位
按規定,鄉村醫生需承擔公共衛生服務、協助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常見病多發病一般診治及轉診等職能。但實際工作中,受制于正規培訓不足和精力有限,很難正常履職。
新辦法:為鄉村醫生配備健康管理員
近年來,為解決農村衛生人才短缺的問題,政府部門通過公開招募、定向培養等多種形式,拓寬鄉村醫生崗位人員補充渠道,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人才短缺的問題,但人才流失問題依然存在,很容易進入培訓一批、合格一批、流失一批的“死循環”。
鄉村醫生“留不住”的問題,直接制約著鄉村衛生健康服務能力的提升。對此,農工黨北京市委建議:設置健康管理員崗位。
具體操作是:
1、制定北京市《鄉村衛生從業者條例》及相關配套政策
明確各部門在鄉村衛生建設中責任,加強對鄉村衛生從業者管理和保障。設立健康管理員崗位,明確鄉村衛生從業者由鄉村醫生和健康管理員組成,科學合理地制定從業者崗位職責、執業范圍、績效考核及收入保障機制等。
2、設置健康管理員崗位作為鄉村醫生的有效補充
鑒于鄉村醫生“留不住”的問題日益嚴重,建議在邊遠山區和引進鄉村醫生困難的地區,設立健康管理員崗位,并明確健康管理員工作職責和內容。
調查顯示,絕大多數村民對鄉村衛生健康需求主要集中在定期體檢、常見病診治、慢性病用藥和健康指導等方面。
3、健康管理員工作以公共衛生等為重點
因此,堅持問題導向,健康管理員應根據政府要求和村民需求,以公共衛生和慢病管理、健康數據采集及管理為重點,并承擔起疑難雜癥的及時轉診和危重癥的緊急施救職能。
4、適當降低準入門檻
可適當降低準入門檻,具有中專學歷,經過醫療衛生專業培訓的人員,通過相關技能考試即可上崗,可由常住本村年輕人或計生專干擔任。
5、通過鄉村全科考試可成為村醫,隸屬衛生院
另外,為健康管理員做好職業規劃,定期開展針對性培訓指導,提升業務能力和職業發展空間。
對于有一定工作年限且符合條件的,組織參加國家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合格的,可成為村醫,將隸屬關系由村委會轉到鄉鎮衛生院,并在村衛生室執業。
新趨勢:村醫工作內容將更清晰,健康管理工作走向專人專員
雖然北京市的這個提議還處在建議階段,但可以看得出來,隨著大健康理念的逐步確立,對居民健康的管理工作將更加趨向精細化、專業化。
鄉村醫生的工作不再是一把抓,而是為其配備助手,如北京市提出的“健康管理員”崗位,就相當于是鄉村醫生的小助手,如果能夠通過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還可以正式成為鄉村醫生,享受鄉聘村用待遇。
有了健康管理員這種崗位,鄉村醫生就可以專注于基層診療工作,以免具有優秀醫術的醫生荒廢技能,變身公衛宣傳員,符合國家希望扭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過度偏重于公共衛生服務的傾向。
因此,基層健康管理工作有望走向專人專員,這也符合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走向精細化、專業化的要求。
資料來源:人民網、基層醫師公社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