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責編:wangmeng
看了本文的網友還看了學歷中考高考考研專升本自考成考工程 一建二建一造二造一消二消安全會計經濟師初級會計中級會計注會資格公務員教師人力社工
醫學藥師醫師護士初級護師主管護師衛生資格臨床
臨床助理
中醫
中醫助理
口腔醫師
金融基金證券銀行期貨外語四六級計算機等考軟考
風燥傷肺癥狀
喉癢干咳,連聲作嗆,咽喉干痛,后鼻干燥,無痰或痰少而粘連成絲,不易咯出,或痰中帶有血絲,口干,初起或伴鼻塞、頭痛、微寒、身熱等表證,舌質紅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或小數。
治法:疏風清肺,潤燥止咳。方藥:桑杏湯。 方中桑葉、豆豉疏風解表,清宣燥熱;杏仁、象貝母肅肺止咳;南沙參、梨皮、山桅清熱潤燥生津。 若津傷較甚者加麥冬、玉竹滋養肺陰;熱重者前加生石膏、知母清肺泄熱;痰中夾血加生地、白茅根清熱涼血止血。 另有涼燥傷肺證,乃燥證與風寒并見,表現干咳少痰或無痰,咽干鼻燥,兼有惡寒發熱,頭痛無汗,舌首薄白而干等癥。用藥當以溫而不燥,潤而不涼為原則,方取杏蘇散加減。藥用蘇葉、杏仁、前胡辛以宣散,紫花、款冬花、百部、甘草溫潤止咳。若惡寒甚、無汗,可配荊芥、防風以解表發汗。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