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肅省衛生健康委印發《全面推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改革工作方案》明確,今年要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制度,落實鄉村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管理,落實在崗村醫養老保險和離崗村醫退養補助政策。
一是明確時間節點。3月底前,該省所有村衛生室全部轉為鄉鎮衛生院的派出機構,實行鄉鎮衛生院對村衛生室行政、業務、人員、藥械、財務、績效考核“六統一”管理。6月底前,鄉村醫生養老政策全部落實到位。
二是明確進度細節。各市州制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制度、鄉村一體化管理、鄉村醫生養老政策的工作進度表,并嚴格按進度落實。
三是實施問責追究。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政策落實進展緩慢的市州衛生健康部門負責人進行約談,對落實較差的縣區進行督辦、通報。對鄉村一體化工作推動不力、落實不到位的市縣進行通報,在評先選優中實行“一票否決”。對鄉村醫生養老政策落實不到位的市縣發督辦函,抄送當地政府,并建議當地紀委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看到這份方案,筆者感觸良多。目前各地相當一部分村醫一輩子都守在村子里,幾十年如一日,不論白天黑夜,隨叫隨到,風雨兼程,持之以恒,執著與鉆研,不怕麻煩,不怕打憂,以仁愛之心、精湛之術保護著鄉親們的健康,隨叫隨到為村民看病,在村民心中他們就是健康保護神!有些村醫身為癌癥患者,由于村衛生室人手不夠,還堅持給村民看病,真的是難得的好人!好醫生!
村醫雖說治不了什么大病,但頭疼腦熱的常見病卻離不開他們,而且有些看似小病,弄不好也會拖成大病,當村醫一點也不能馬虎。所以,村醫崗位很重要,不可缺失。
可是,至今為止,仍有不少地方村醫的身份、工資、待遇、養老等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解決,村醫養不起家,老了養不起自己。另外,在出診過程中出現意外情況,往往成了他們的“心病”“陰霾”,如屢見媒體報道的受重傷、致殘、致死,醫藥費、補助費、工傷認定等無著落問題。
如何維護村醫的合法權益,給他們更多的關愛,讓他們吃一顆“定心丸”?已到了不能不解決的地步了!有些地方“光打雷,不下雨”,文件不停地發,開會不停地講,口頭不停的承諾,等來等去,沒有下文,沒有交待,讓村醫“空歡喜”一場。
筆者認為,各地都要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精準出臺村醫關愛政策,真正織牢織密織好三級醫療衛生保健網網底,明確時間節點、進度細節,對執行不力的要嚴格問責追究。
一是進一步限期制定出臺相關政策文件和實施細則,給這些被邊緣化的村醫擬定時間表,限期明確身份,工資、養老保險、工傷保險等福利待遇,也可以讓村衛生室全部轉為鄉鎮衛生院的派出機構,真正實施鄉村一體化管理,村醫只是工作地點在村衛生室的基層鄉鎮醫生,工資與在鄉鎮衛生院工作的員工一視同仁,同時有村衛生室工作的額外補助,正如鄉鎮衛生院職工有鄉鎮工作補助的情況。
二是進一步明確村醫在出診過程中受傷、致殘、致死等,應該享受什么待遇,得到什么保障,什么情況下可認定為工傷,甚至可追認為“烈士”,哪些部門可裁定,在哪些部門可得到圓滿的答復,保障、保險在哪些部門可兌現。
三是進一步督查落實村醫關愛政策到位情況。各地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每年至少開展兩次專題調查,與村醫零距離接觸,了解到真實的村醫工作近況,工資待遇、保險保障,同時不妨設立舉報電話,讓村醫通過主渠道來維權。
四是進一步實施問責機制。對督查中及舉報中反饋、反映的問題,絕不姑息,一查到底,無論是鄉鎮衛生院院長、還是衛生健康委主任,甚至是分管縣長、縣委書記,如果存在瀆職、失職等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要真正實施問責追責,給他們“脫帽”,讓他們對村醫關愛工作不敢懈怠,時刻擰緊關愛村醫這根弦。
對于鄉村醫生的問題,從中央到地方,政策文件下了一個又一個,也不能說不重視,為何遲遲得不到有效解決,或者已經解決的村醫也不滿意,到底是落實問題還是思路問題?
筆者認為,應該切實深入鄉村醫生群體調查研究后,組織多部門坐下來盡快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徹底解決這一長期遺留的問題,以保住“網底”,為農村醫療衛生健康發展助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