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風寒感冒,選方荊防敗毒散。中成藥選用感冒清熱顆粒。
22.突然發熱,高熱不退,甚則寒戰,周身酸痛,無汗,咳嗽,口干,咽喉疼痛,伴明顯全身癥狀,呈現流行性發作。舌紅,苔黃,脈浮數。可辨證為時行感冒,宜采用的治法是清熱解毒,涼血瀉火。宜選用的基礎方劑是清瘟敗毒飲。中成藥選用連花清瘟膠囊。
23.發熱,惡寒較甚,無汗,頭痛鼻塞,身楚倦怠,咳嗽,痰白,咳痰無力。舌淡,苔白,脈浮而無力。可辨證為氣虛感冒,宜選用的基礎方劑是參蘇飲。宜選用的中成藥是參蘇丸。
24.咳嗽聲重,氣急,咽癢,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頭痛,肢體酸楚,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可辨證為風寒襲肺證,宜選用的中成藥是通宣理肺丸。
25.咳嗽日久,干咳少痰,或痰中帶血,午后咳甚,或伴五心煩熱,顴紅,耳鳴,消瘦,神疲。舌質紅,苔少,脈細數。可辨證為肺陰虧耗證,宜采用的治法是滋陰潤肺,止咳化痰。宜選用的基礎方劑是沙參麥冬湯。
26.喘促日久,動則喘甚,呼多吸少,氣不得續,小便常因咳甚而失禁,可辨證為腎不納氣證,宜采用的治法是補腎納氣平喘。宜選用的基礎方劑是腎氣丸合參蛤散。可選用的中成藥是補金片。
27.心悸-心陽不振證可選用的中成藥有參仙升脈口服液、心寶丸、芪藶強心膠囊。
28.胸痛隱隱,遇勞則發,神疲乏力,氣短懶言,心悸自汗。舌胖有齒痕,色淡暗,苔薄白,脈弱而澀,或結、代。可辨證為胸痹-氣虛血瘀證,宜采用的治法是益氣活血,通脈止痛。宜選用的基礎方劑是補陽還五湯。可選用的中成藥是活心丸、心力丸、參桂膠囊、芪參益氣滴丸。
29.不寐-心脾兩虛證,宜選用的基礎方劑是歸脾湯,可選用的中成藥有北芪五加片、眠安寧口服液、腦力靜糖漿。
30.胃痛-飲食傷胃證,宜選用的基礎方劑是保和丸。可選用的中成藥是加味保和丸。
31.胃痛-肝氣犯胃證,宜選用的基礎方劑是柴胡疏肝散。可選用的中成藥是沉香化氣丸、樸沉化郁丸、舒肝健胃丸、舒肝和胃丸、調胃舒肝丸。
32.泄瀉腹痛,瀉下急迫,勢如水注,糞色黃褐,氣味臭穢,肛門灼熱,煩熱口渴,小便短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或濡數。可辨證為泄瀉-濕熱傷中證,宜選用的基礎方劑是葛根芩連湯,可選用的中成藥有腸康片、香連片、痢必靈片、瀉痢消膠囊、連蒲雙清片、白蒲黃片。
33.腹痛腸鳴,瀉下糞便臭如敗卵,瀉后痛減,瀉下伴有不消化食物,脘腹脹滿,噯腐吞酸,不思飲食。可辨證為泄瀉-食滯腸胃證,宜選用的基礎方劑是保和丸, 可選用的中成藥有加味保和丸、枳實導滯丸、和中理脾丸。
34.大便時溏時瀉,遷延反復,食少,食后脘悶不舒,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增多。可辨證為泄瀉-脾胃虛弱證,可選用的中成藥有人參健脾丸、補中益氣丸、參苓健脾胃顆粒。
35.黎明前臍腹作痛,腸鳴即瀉,瀉后則安,完谷不化,腹部喜暖,形寒肢冷,腰膝酸軟。可辨證為泄瀉-腎陽虛衰證,可選用的中成藥有四神丸、桂附理中丸、固本益腸片、腸胃寧片。
36.頭昏脹痛,兩側為重,心煩易怒,夜寐不寧,口苦面紅,或兼脅痛。舌紅苔黃,脈弦數。可辨證為肝陽頭痛,宜選用的基礎方劑是天麻鉤藤飲,可選用的中成藥有天麻鉤藤顆粒、天麻首烏片、清腦降壓片、腦立清丸。
37.頭痛經久不愈,痛處固定不移,痛如錐刺,舌紫暗,或有瘀斑瘀點。可辨證為瘀血頭痛,可選用的基礎方劑是通竅活血湯,可選用的中成藥有血府逐瘀口服液、通天口服液、逐瘀通脈膠囊、丹七片。
38.眩暈,頭重昏蒙,視物旋轉,胸悶惡心,嘔吐痰涎,食少多寐。舌苔白膩,脈濡。可辨證為眩暈-痰濕中阻證,宜采用的治法是化痰祛濕,健脾和胃。可選用的中成藥有半夏天麻丸、眩暈寧顆粒、暈復靜片。
39.口渴引飲,能食與便溏并見,或飲食減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淡,苔薄白而干,脈細弱無力。可辨證為消渴-脾胃氣虛證,宜采用的治法是健脾益氣。宜選用的基礎方劑是參苓白術散,可選用的中成藥是益津降糖口服液。
40.淋證是指以小便頻數短澀,淋瀝刺痛,小腹拘急引痛為主癥的疾病。西醫學的泌尿系感染可參考淋證來辨證論治。
↓↓點擊下方鏈接領取[執業藥師]真題/考點/模擬題等資料>>>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