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2 頁:參考答案 |
51.多環芳烴對人體的主要危害是
A.刺激作用
B.致敏作用
C.致畸胎作用
D.對肝腎的損害
E.致癌作用
52.環境中常見的二次污染物如
A.SO2和NOX
B.二噁英和甲基汞
C.甲基汞和光化學煙霧
D.NOx和酸雨
E.多環芳烴和二噁英
53.“煤煙型煙霧事件”的特點不包括下列哪項
A.污染物來自煤炭的燃燒產物
B.氣象條件為氣壓低、無風、溫度高、天氣晴朗
C.河谷盆地容易發生
D.多發生在寒冷季節
E.受害者以呼吸道刺激癥狀最早出現
54.要測得污染物日平均濃度每天至少采樣幾次
A.2次
B.3次
C.6次
D.8次
E.10次
55.影響大氣污染物濃度的氣象因素包括
A.氣溫、氣流、氣壓、輻射
B.氣溫、氣流、氣濕、天氣狀況
C.氣溫、氣壓、空氣離子、天氣狀況
D.氣溫、氣流、氣壓、氣濕
E.氣溫、氣流、太陽輻射、空氣離子
56.關于城市功能分區的原則,哪項是錯誤的
A.城市一般設居住區、工業區、對外交通運輸和倉儲區、郊區
B.居住區應選擇在城市中衛生條件最好的地段
C.工業用地按當地主導風向配置于當地最小風向頻率下風側
D.各個功能分區的用地選擇應同時進行
E.工業區與居住區之間應設置衛生防護距離
57.苯環上的一個氫被烷基取代,其毒性發生改變
A.苯主要從呼吸道排泄,對呼吸系統有毒性作用,而甲苯沒有
B.苯對造血功能主要是抑制作用,而甲苯為麻醉作用
C.苯在肝臟中氧化,對肝有損害作用,而甲苯沒有
D.苯中毒產生過量的兒茶酚胺刺激心肌細胞發生心室顫動,而甲苯沒有
E.苯為致癌物,甲苯為工業毒物
58.影響胃腸道吸收的因素有
A.化學物質的分子結構
B.化學物質的理化特性
C.胃腸蠕動情況
D.胃腸菌群環境
E.以上都是
59.下列哪種疾病與DNA修復過程缺陷有關
A.痛風
B.黃疸
C.蠶豆病
D.著色性干皮病
E.卟啉病
60.導致化學毒物在體內不均勻分布的轉運方式是
A.吞噬
B.胞飲
C.濾過
D.簡單擴散
E.主動轉運
61.脂溶性外來化合物通過生物膜的主要方式是
A.簡單擴散
B.濾過
C.易化擴散
D.主動轉運
E.胞飲和吞噬
62.有機磷化合物取代基不同其毒性不同,下列哪項正確
A.R1、R2同為乙基時毒性比甲基毒性大
B.R1、R2同為乙基時毒性比乙基大
C.Y基團為O時毒性大于S
D.X基團為酸根時,強酸毒性比弱酸毒性大
E.以上都對
63.皮膚致敏試驗首選
A.大、小鼠
B.中國地鼠
C.豚鼠
D.家兔
E.狗
64.下列不屬于健康危險度評價的內容是
A.劑量-反應關系評定
B.危險度特征分析
C.污染來源鑒定
D.暴露評價
E.危害鑒定
65.一般對致癌物制定的實際安全劑量在人群中引起的腫瘤超額發生率不超過
A.10-2
B.10-3
C.10-4
D.10-5
E.10-6
66.隨著CCl4染毒劑量的增高,大鼠血清GPT活性顯著增高的現象是
A.生物效應
B.反應
C.劑量-效應(反應)關系
D.有的個體不遵循劑量(效應)反應關系規律
E.劑量反應曲線
67.用于食品的化學品,經急性毒性試驗LD50小于人體可能攝入量的10倍,則
A.應放棄,不用于食品
B.可進入下一階段試驗
C.應用另一方法驗證
D.應重復進行一次急性毒性試驗
E.應由專家做出取舍決定
68.有關SCE的形成,推測可能與以下哪種事件有關
A.DNA斷裂及重排
B.染色體分離異常
C.染色體斷裂形成斷片
D.核內再復制
E.基因擴增
69.顛換與轉換的不同點主要在于
A.堿基轉換的類型
B.產生的氨基酸
C.產生的蛋白質
D.三聯密碼
E.導致的后果
70.有關染色體畸變的描述錯誤的是
A.光鏡下可見的變化
B.光鏡下不可見的變化
C.DNA斷裂的結果
D.染色體結構異常
E.染色體數目異常
71.下列哪種類型不屬于以DNA為靶的誘變
A.烷化劑作用
B.堿基類似物取代作用
C.嵌入劑作用
D.非整倍體劑作用
E.對堿基結構破壞作用
72.為了評價化學物質對人類的致癌性國際癌癥研究所IARC將致癌物分為四大類,其中第四類是指
A.對人類很可能或可能是致癌物
B.對人類肯定的致癌物
C.對人類很可能不致癌的物質
D.對人的致癌性尚不能明確的物質
E.對人類為間接致癌物
73.下列哪種方法不是用于進行免疫毒性檢測的
A.淋巴細胞增殖反應
B.體液免疫功能檢測
C.宿主抵抗力試驗
D.巨噬細胞功能試驗
E.細胞惡性轉化試驗
74.協同致癌作用機理包括
A.抑制DNA修復
B.選擇性增強DNA受損細胞的增殖
C.活化作用酶系統活力發生改變
D.上述AB正確
E.上述AC正確
75.化合物的相對毒性指
A.化合物急性毒性與慢性毒性的比值
B.將化合物揮發度估計在內的毒性
C.藥物有效劑量與其毒性劑量的比值
D.化合物相對于其同系物的毒性
E.將化合物的毒作用帶估計在內的毒性
76.在致畸試驗中,提示嚙齒類動物“受孕”(交配)的證據是
A.雌雄動物同籠的時間
B.雌性動物的活動
C.有陰栓發現
D.雌雄動物數目的比例
E.雌性動物的體重增加
77.慢性毒性試驗的目的主要是
A.確定化合物的最高耐受劑量
B.確定化合物外推到人的安全系數
C.確定化合物的最高容許濃度
D.確定化合物的慢性毒性閾劑量
E.確定化合物的慢性毒性閾劑量及無有害作用劑量
78.哺乳動物長期致癌試驗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常用大鼠和小鼠
B.常設3個劑量組和陰性對照組,高劑量組劑量應為最大耐受劑量
C.每組雌雄動物各10只
D.動物實驗期限大鼠為2年,小鼠為1.5年
E.主要觀察指標是腫瘤發生的數量和性質
79.下面說法錯誤的是
A.基礎毒性又稱一般毒性
B.基礎毒性可分為急性、亞急性、亞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
C.研究方法以體外試驗為主,體內試驗作為補充
D.基礎毒性是指實驗動物單次、多次染毒所產生的總體毒性綜合效應
E.基礎毒性是相對特殊毒性而言的
80.在經典毒物動力學中,單位時間內外源化學物從體內消除量占體存量的比例為
A.消除率
B.消除速率常數
C.曲線下面積
D.表觀分布體積
E.生物半減期
81.下列各種化學物質中,不屬于外源性化合物的是
A.農用化學品、工業化學品
B.藥物
C.食品添加劑、日用化學品
D.營養素和必需微量元素
E.環境污染物、化學致癌物
82.LD50的概念是
A.能引起半數實驗動物死亡的最大劑量
B.能引起半數實驗動物死亡的最小劑量
C.殺蟲劑殺死一半有害昆蟲的劑量
D.能引起一組實驗動物50%死亡的劑量
E.實驗動物致死劑量的一半
83.一般認為,不同途徑接觸化學毒物的吸收速度和毒性大小順序為
A.靜脈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射>經口>經皮
B.靜脈注射>肌肉注射>經口≥腹腔注射>經皮
C.靜脈注射>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經口>經皮
D.靜脈注射>腹腔注射>經口≥肌肉注射>經皮
E.靜脈注射>肌肉注射≥腹腔注射>經皮>經口
84.與外源化學物或其代謝物發生結合反應的內源性底物,不包括
A.PAPS
B.UDPGA
C.半胱氨酸
D.丙氨酸
E.S-腺嘌呤蛋氨酸
85.社區構成的要素包括
A.有聚居的一群人和一定的地域
B.居民群之間發生種種社會關系
C.有一定的生活服務設施
D.為謀求規章制度具體落實,產生各種社會群體和機構
E.以上要素都要具備
86.在生命質量評價中,“角色功能受限”反映病人的
A.生理狀態
B.心理狀態
C.社會功能狀態
D.主觀判斷與滿意度
E.生理、心理、社會功能狀態
87.以下哪項不屬于初級衛生保健的八項要素
A.增進必要的營養,充足的安全飲用水
B.健康教育
C.慢性病的防治
D.基本藥物供應
E.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
88.常用的人口學指標包括
A.人口數量、年齡、性別構成
B.人口自然增長率、性別及期望壽命
C.人口自然增長率、年齡中位數
D.人口負擔系數、年齡特征、期望壽命
E.老少比、結構與期望壽命
89.社會調查的第一步驟是
A.制定研究方案
B.抽樣
C.選題和假設
D.收集資料
E.尋找調查對象
90.下列哪項不屬于家庭的主要功能
A.生養子女
B.社會教育
C.贍養老人
D.情感功能
E.婚姻和戀愛
91.人類社會化的主要手段是
A.社會生活
B.教育
C.社會實踐
D.生產勞動
E.社會關系適應
92.醫學模式的核心是
A.健康觀
B.價值觀
C.疾病觀
D.醫學觀
E.醫學理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