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20公衛執業醫師《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練習題匯總
體力工作過程中的生理變化與適應
A1型選擇題
1.機體的氧消耗在下列哪一類勞動更易進入穩定狀態
A.登山
B.手工鍛造
C.手工搬運
D.視頻作業
E.徒步行軍
2.氧需是指
A.勞動1分鐘所需要的氧量
B.勞動1分鐘內血液能供應的最大氧量
C.勞動5分鐘所需要的氧量
D.勞動1小時所需要的氧量
E.勞動2小時所需要的氧量
3.肌肉活動依靠體內貯存的ATP-CP系統供能特點是
A.迅速
B.產生乳酸較多
C.非常迅速
D.提供能量較多
E.氧的需要量較少
【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D。長期輕及中等勞動,氧的供應易得到滿足,即進入穩定狀態下作業,這樣的作業一般能維持較長時間。
2.【答案及解析】A。勞動1分鐘所需要的氧量叫氧需。氧需能否得到滿足主要取決于循環系統的功能,其次為呼吸系統的功能。
3.【答案及解析】C。ATP-CP系列:由肌細胞中的三磷酸腺苷(ATP)迅速分解直接提供能量,能非常迅速供應能量,但維持時間很短,只能供肌肉活動幾秒至一分鐘。
腦力工作過程中的生理變化與適應
A1型選擇題
1.記憶在腦力勞動處理信息起重要作用,信息首先以不穩定形式暫時地在大腦加以貯存,這種記憶稱作
A.暫時記憶
B.長期記憶
C.工作記憶
D.第二級記憶
E.第三級記憶
2.關于腦力勞動說法錯誤的是
A.經中樞神經系統加工處理信息
B.凡以腦力活動為主的作業即為腦力勞動
C.也叫信息性勞動
D.通過感覺器官感受信息
E.以一種形式轉化和輸出信息
3.某人一次性接收了太多信息,導致出錯增多,這是由于
A.信息剩余度太多
B.信息剩余度太少
C.與信息剩余度無關
D.噪聲太大
E.腦組織缺氧
【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C。工作記憶是那種以不穩定形式初始和暫時地儲存信息的記憶。
2.【答案及解析】E。腦力勞動特點在于通過感覺器官感受信息,可以經多種形式轉化和輸出信息。
3.【答案及解析】B。信息剩余度是指信號所攜帶的實際信息量低于它可能攜帶的最大信息量的程度。信息過多可使人分心并增加腦力勞動的負荷。
工作負荷評價
A1型選擇題
1.靜態作業氧消耗最突出的特點是
A.氧需少
B.氧消耗水平不高
C.供氧少
D.出現氧債
E.作業停止后氧消耗反而升高
2.動態作業的特點是
A.能量消耗水平高
B.易疲勞
C.能量消耗水平不高
D.不易疲勞
E.能量消耗水平高,不易疲勞
3.勞動負荷評價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勞動負荷
B.降低勞動負荷
C.消除勞動負荷
D.將勞動負荷降低到盡可能低的水平
E.將勞動負荷維持在適當的水平
【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E。靜力作業的特征是能量消耗水平不高,但卻很容易疲勞。在作業停止后數分鐘內,氧消耗反而先升高后再逐漸下降到原來水平。這是由于肌肉在缺氧條件下工作,無氧糖酵解產物乳酸等不能及時清除而積聚起來形成氧債。當作業停止后,血流暢通,立刻開始補償氧債,故呈現出氧消耗反而升高的現象。
2.【答案及解析】E。動力作業是指在保持肌張力不變——等張性收縮的情況下,經肌肉交替收縮和舒張,使關節活動來進行的作業。從物理學意義上,它是做功的勞動。不容易引起疲勞。
3.【答案及解析】E。與化學性有害因素不同,適當的勞動負荷是完成作業甚至對于維護勞動者的健康都是必須的,調查評價的目的不是要消除而是確定它的適宜水平。答案是E。
職業心理及作業能力
A1型選擇題
1.疲勞的確切定義應該是
A.正常的心理反應
B.正常的生理反應
C.正常的精神反應
D.體力和腦力工作效率暫時的降低
E.倦怠的感覺
2.影響作業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
A.社會和心理因素
B.個體因素
C.環境因素
D.工作條件和性質
E.以上都是
3.勞動心理學主要研究人在一定條件下的
A.行為
B.心理
C.精神
D.緊張因素
E.緊張反應
【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D。疲勞的確切定義應該是:疲勞是體力和腦力效能暫時的減弱,它取決于工作負荷的強度和持續時間,經適當休息又可恢復。
2.【答案及解析】E。作業能力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社會因素和心理因素、個體因素、環境因素、工作條件和性質、疲勞和休息、鍛煉和練習。
3.【答案及解析】A。勞動心理學也稱為職業心理學,它研究人的勞動行為,力求了解勞動者對工作不滿意或動機激勵不足的原因,并通過組織和人事上的措施來改善它。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