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學研究方法
1、對病因不明疾病,描述性研究的主要任務是:尋找病因線索。主要用途是:提出病因假說。
2、進行爆發調查時的首要工作是:核實診斷。
3、某病的流行曲線只有一個高峰,所有病例都集中在該病的常見潛伏期內,據此可判斷此爆發屬于:同源性傳播。
4、從疾病癥狀發生之日向前推一個潛伏期,稱為:暴露日期。
5、進行現況調查研究時,調查時間通常確定在:短時期內或某個時點。通過調查通常可以獲得:患病率。現況調查即橫斷面調查。
6、普查的目的:早期發現病例;了解人群的健康水平;了解疾病的分布;為衛生決策提供依據。普查適用于:發病率高或診斷手段簡易,預后良好的疾病。
7、抽樣調查中,樣本的含量取決于兩個方面:⑴預期的患病率或陽性率;⑵容許誤差。
8、描述性研究中常見的偏倚有:選擇性偏倚;回憶偏倚;報告偏倚;測量偏倚;調查人員造成的偏倚。但較少出現:失訪偏倚。
9、現況調查中偏倚的控制措施包括:①堅持隨機化抽樣,抽樣方法已定,不得任意變換;②減少漏查;③統一檢測標準;④校準儀器;⑤加強調查的監督和質控。
10、篩檢:是一種從表面上無病的人群中查出可疑患者或缺陷者的保健性措施。其結果不具有診斷價值。
11、真實性:指測得值和真實值的符合程度。評價指標為:靈敏度、特異度。
12、靈敏度:指通過一種試驗,能將實際有病的人正確的判定為患者的能力。
13、特異度:指通過一種實驗,能將實際無病的人正確的判定為非患者的能力。
14、為了盡量發現病人,在制定篩檢診斷標準時,可以通過提高靈敏度的方法來實現。
15、靈敏度(真陽性)=A/ (A+C) 假陰性(漏診率)=C/(A+C)(數值均在有病組)16、特異度(真陰性)=D/(B+D)
假陽性(誤診率)=B/(B+D)(數值均在無病組)
17、陽性預測值,指篩檢陽性者中患該病的可能性。=A/(A+B)
18、陰性預測值,指篩檢陰性者中真正為非患者的可能性。=D/(C+D)
19、試驗的靈敏度越高,陰性預測值就越高。
20、試驗的特異度越高,陽性預測值就越高
21、試驗陽性預測值上升,則陰性預測值下降。
22、陽性預測值隨現患率(患病率)的增加而升高。
23、約登指數:即正確指數。約登指數越大,真實性越大。
24、串聯試驗:用一系列篩檢試驗,只有全部結果均為陽性才定為陽性。(提高特異度)
25、并聯試驗:同時進行幾項篩檢試驗,只要有一項結果為陽性就定為陽性。(提高靈敏度)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