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感染的概念
醫院感染又稱院內感染或醫院獲得性感染,是指在醫院發生的感染。其感染范圍可分為各種病人、醫院工作人員、探視者。
醫院感染多數在病人住院期間發病,但潛伏期較長的病也有在醫院感染,于出院以后發病的,如病毒性乙型肝炎,雖在醫院內受染,發病往往在出院以后。至于在入院前在家中受感染或在社會上受感染處于潛伏期的病人,在入院后發病的,不屬于院內感染。但在實踐中因其和院內感染不易區分,并且易造成新的醫院感染,所以亦屬于預防之列。
醫院感染的類型一般分為四種:
①交叉感染:即病人與病人、病人與工作人員間通過直接或間接傳播引起的感染。
②自身感染又稱內源性感染:指病原體來自于病人本身的感染。因病長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劑或激素等,病人全身抵抗力降低,即可引起自身感染。例如術后傷口感染的葡萄球菌來自自身皮膚;鏈球菌來自口腔;氣性壞疽及破傷風桿菌來自腸道。另外由于長期使用抗生素等造成菌群失調癥,使一些部位的耐藥菌異常增殖而發展成為一種新的感染,如致病性大腸桿菌腸炎等。
③醫源性感染:即指在診斷治療或預防過程中由于所用器械、材料及場所的消毒不嚴,或由于制劑不純而造成的感染。
④帶入傳染:病人入院時已處于另一種傳染病的潛伏期,住院后發病,傳給其他患者。如痢疾病人入院前已感染上腮腺炎,入院后發病,致使腮腺炎在醫院內傳播開來。
醫院內發生的感染與其他人群密集的地方如托兒所、學校、旅館、飯店、公共場所等發生的感染是不同的。其特點:
1.易感人群抵抗力低,病死率高。很多住院病人由于所患原發性疾病,或接受某些治療造成抵抗力下降。還有些人如老年患者和新生兒一般抵抗力自然較低,一旦發生感染很容易傳播,則造成嚴重后果。
2.醫院中病原體來源廣泛、外環境污染也較嚴重,因此容易發生交叉感染。
3.醫院中流行的菌株大多為多重耐藥性,難以治療。
遺傳缺陷性疾病
(1)遺傳性紅細胞(G-6-PD,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缺乏癥:全世界至少有1億以上患者,我國廣東地區為8.6%,長江流域及長江以南各省人群中為3.3%.該病患者當接觸氧化性化合物(臭氧、萘、一氧化碳)及輻射因素時易發生溶血,對接觸芳香族硝基和氨基化合物可能危險性更大。
(2)血清α1——抗胰蛋白酶(AAT)缺乏癥:對呼吸道刺激物和吸煙的危害敏感,發生肺氣腫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的危險性大。
(3)高鐵血紅蛋白還原酶缺乏癥:對亞硝酸鹽等直接氧化劑及苯胺等間接氧化劑敏感,易產生高鐵血紅蛋白癥及紫紺。
(4)芳烴羥化酶(AHH)誘導力增高癥:AAH活性高者患支氣管肺癌的危險性也高。
(5)N-乙酰基轉移酶缺乏癥:可增加接觸β-萘胺、聯苯胺、4-氨基聯苯、4-硝基聯苯等致癌原者患膀胱癌的相對危險性。
(6)鐮狀紅細胞體質者:可增加接觸硝基化合物、氨基化合物、苯、鉛、鎘、氰化物及一氧化碳等環境因素的敏感性。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