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頜姿勢位的介紹
下頜姿勢位(mandibularposturalposition,mpp):當人直立或者端坐,兩眼平視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說話,下頜處于休息時,上下牙不接觸下頜的位置。mpp特點:息止合間隙1-3mm,相對穩定。垂直距離:下頜姿勢位時鼻底到頦下點的距離。mmp形成機制:下頜重量——升頜肌牽張反射——顳、嚼、翼外肌上頭收縮——平衡;牙周、關節囊本體感受器反饋,軟組織的彈性和粘滯性。mmp意義:生理性休息,保持合間隙,牙、TMJ不受力,避免非咀嚼磨耗;相對穩定,建合時參考。
下頜乳中切牙
(1)牙冠:切嵴較直,近、遠中緣對稱,近、遠中切角較銳。切緣較薄。
(2)牙根:單根,較細長,根長約為冠長的二倍。牙根較直,根尖部偏向唇側。
上頜乳側切牙
(1)牙冠:外形與上頜乳中切牙相似,但較小且短窄。近遠中徑小于切頸徑。近中切角為圓角,遠中切角呈圓弧形。舌窩淺。
(2)牙根:單根,較窄而略厚,根尖偏向唇側,略為斜向遠中。
牙周炎的體育療法
冷、熱、酸、甜吃了都疼,牙周炎給許多人帶來痛苦。其實,牙周炎也有體育療法,絕大多數人長期堅持練習都會有效。
專家介紹,人隨著年齡增大,牙齦日趨萎縮,由此導致牙齒松動、間隙增大、食渣存留,這很易于細菌滋生。而隨著口腔內生物和化學刺激的不斷增加,會使牙周疼痛甚至感染化膿,并會使牙齒進一步松動、脫落。牙齒的缺損,影響食物咀嚼,給腸胃功能退化的中老年人增加了腸胃負擔。
牙周炎的體育療法適用于沒有化膿性口腔炎癥者,患者應在長期從事健身運動的同時,有意進行牙的運動。體育運動的目的是促進牙周組織血液循環,改善牙周組織營養,延緩和阻止牙齦萎縮,盡可能地保全牙齒功能。體育康復的具體方法是:1.用力咬合或相互撞擊上下牙齒,連續數十次;2.用兩手掌在兩側面頰和口唇上,按摩齒齦,直至局部有發熱感為止。上述練習每日3次,每次~10分鐘,練習時應注意用力不要過猛,特別是有齲齒者和牙齒松動明顯者,練習時注意用力要平穩。
牙髓病的診斷依據
1.牙有外傷和牙體手術史
2.可有齲洞。
3.自發痛、放散痛。
4.牙髓炎者疼痛不能定位。
5.慢性增生性牙髓炎可查見牙髓息肉。
6.牙髓變性及壞死者,有牙變色。
7.X線攝片顯示髓石及牙髓鈣化表現。
牙周病的術后并發癥
手術風險包括疼痛、腫脹、出血、藥物反應和感染。此外還有牙根敏感、瓣壞死、牙根吸收或固連、牙槽嵴吸收、瓣穿孔、膿腫形成、牙齦外形不規則。Pack Haber認為并發癥的發生率很低(1%)。884例沒有使用抗生素的手術只有8例感染,使用抗生素的43例手術只有1例感染。
Curtis比較了翻瓣術、骨手術和膜齦手術后出現并發癥與疼痛的概率和程度。304例病例中僅5.5%有中到重度疼痛。骨手術引起出血、感染、腫脹或其他不良反應的可能是膜齦手術的3倍。膜齦手術引起疼痛的可能是骨手術的3.5倍,軟組織手術的6倍。如果發生術后并發癥,應當及時和恰當處理,包括止血、充分鎮痛或使用抗生素。
兒童少年大腦發育特點
腦發育是兒童少年心理發育的基礎,有鮮明的年齡特點:
1.出生時大腦結構已接近成人,腦的重量約為成人腦重的25%(而此時體重只占成人的5%)。
2.7~8歲兒童腦的質變過程加速進行,神經突觸分支更多、更密,大量神經環路形成。該階段大腦額葉迅速增長,皮層內抑制和分析綜合能力提高,為學習和記憶的發展創造條件,運動的準確性與協調性也得到發展,行為變得更有意識和主動。此時兒童對第二信號系統——語言和文字的反應尚未完善,對直觀形象事物模仿能力強,而對抽象觀念的思維能力差。
3.9~16歲是皮層內部結構和功能的復雜化過程,突出表現為聯絡神經元功能的加強,聯絡纖維數量猛增。該過程越完善,腦皮層越成熟,聯想、推理、概括、判斷能力越強。大腦各區成熟的程序是枕葉→顳葉→頂葉→額葉,隨年齡增長而發展,不可逆轉。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