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強孕產期的健康保健,使其安全渡過圍生期
研究表明,產婦對自身健康狀態的認識及分娩知識的了解與產后抑郁癥發生有關。在妊娠早期,護理人員可以向孕婦提供現階段母兒的生理、生長發育的變化和相應保健措施;在妊娠晚期,可以向產婦提供與分娩有關的知識,幫助產婦了解分娩過程,同時教給產婦一些分娩過程中的放松技術,以減輕其對分娩過程的緊張、恐懼心理;在分娩期,醫護人員應嚴密觀察產程的進展,及時給予鼓勵和幫助,積極處理異常情況,分散產婦的注意力,設法減輕分娩的疼痛,消除不良的軀體和精神刺激。
2 適時實施心理護理,保證良好的家庭、社會氛圍
積極開展孕產婦的心理衛生保健,了解孕產婦的心理狀態、個性特征、既往病史,尤其是分娩前后心理狀態的變化,根據不同的情況,運用醫學心理學、社會學知識,采取不同的干預措施,解除致病的心理因素,減輕心理負擔,增強自信心。對于有不良心理個性的孕婦,給予相應的心理指導,減少或避免精神刺激;對既往有精神異常病史或抑郁癥家族史的孕婦,定期請心理衛生專業人員進行觀察,指導其充分休息,避免勞累過度和長時間的心理負擔;對有焦慮癥狀、易緊張且存在抑郁癥高危因素的孕產婦,提供更多的幫助,運用放松療法,樹立正確的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態度,提高心理素質;對有重男輕女的傳統封建觀念較嚴重家庭,積極宣傳男女平等的意義,使宣傳教育深入家庭。同時,運用語言交流技巧,充分發揮社會支持系統的作用,可以運用暗示、引導、制造溫馨氣氛等技巧,增進夫妻、婆媳關系,促使家人尤其是丈夫經常關心安撫孕產婦,讓孕產婦時刻感到家庭的溫暖,消除焦慮、抑郁情緒,降低產后抑郁癥的發生率。
3 關注產褥早期產婦身心變化,及時處理先兆癥狀
產后1周是產后憂郁的高發期,產后6周是產后抑郁癥的高發期。所以,應創造一個輕松和諧而又溫馨的產后休養環境。針對產婦產后心理脆弱、易受暗示影響和依賴性強的特點,醫護人員要尊重產婦,態度和藹熱情,細心關懷,提高產婦喂養和照顧嬰兒的自信心,減輕產婦的心理負擔。在產婦出院前,掌握產婦的機體、生理等恢復情況,了解產婦的心理變化.取得家屬的理解和幫助。同時做好必要的健康教育工作,如讓其了解生殖器官恢復狀況的變化以及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產后母兒檢查的時間和地點、嬰幼兒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求助的方法和對策等,盡可能地減輕照顧孩子的壓力,避免誘發產后憂郁發生的因素,保障產婦的身心健康。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