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正常菌群與條件致病菌 |
第 2 頁:細菌的致病性 |
第 3 頁:宿主的非特異性免疫力 |
第 4 頁:感染的發生與發展 |
第四節 感染的發生與發展
一、細菌感染的來源
(一)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指來自宿主體外細菌的感染,包括急性或慢性病人,帶菌者以及病畜和帶菌動物,他(它)們均向外環境排出病原菌。
1.病人系細菌顯性感染機體,有明顯臨床癥狀體征者。根據病程分為急性病人與慢性病人,一般≥6個月病程者,稱為慢性患者。
2.帶菌者細菌隱性感染者或潛伏期帶菌者以及病后慢性帶菌者,持續或間斷性向體外排菌,稱為帶菌狀態,處于帶菌狀態的個體,稱為帶菌者。
3.病畜和帶菌動物人畜共患性感染病的病原菌,如鼠疫桿菌、炭疽桿菌、布氏桿菌、牛型結核分枝桿菌以及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門菌等,均可由動物傳染給人。
(二)內源性感染 內源性感染指由機體體內或體表的條件致病菌,或者潛伏體內的病原病.當機體免疫力低下或濫用廣譜抗生素時,引起異位感染或菌群失調癥。
1、菌血癥 病原菌經局部入血,尚未大量繁殖和引起嚴重的臨床癥狀稱菌血癥,通常指敗血癥的臨床早期,如傷寒病的第一次菌血癥。
2、毒血癥病原菌只是在局部繁殖后,細菌不人血,而是外毒素進入血流,使機體致病稱毒血癥,例如白喉、破傷風等。
3、敗血癥病原菌入血后,大量繁殖并產生毒性代謝產物,引起嚴重的全身中毒癥狀,如高熱、出血斑、肝脾腫大等,稱為敗血癥。
不光定居,還在你這吃喝拉撒、過家家——產生毒性代謝產物、大量繁殖!
4、膿毒血癥 化膿性細菌入血,并大量繁殖,引起嚴重的中毒癥狀和形成新的化膿病灶的最嚴重的一種感染類型稱膿毒血癥。
潛伏性感染:經急性或隱性感染后,病原體存在于一定組織或細胞內,但并不能產生感染性病原體;在某些條件下病原體被激活而急性發作,病原體僅在臨床出現間歇性急性發作時才被檢出;在非發作期,用一般常規法不能分離出病原體。
隱性感染:又稱亞臨床感染,是指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僅引起機體產生特異性的免疫應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輕微的組織損傷,因而在臨床上不出現明顯癥狀,只能通過免疫學檢查才能發現。
顯性感染:當病原菌毒力強、數量多且宿主機體免疫功能相對較弱時,其感染所造成的病理損傷使宿主出現臨床癥狀。
內源性感染:指由機體體內或體表的條件致病菌,或者潛伏體內的病原病.當機體免疫力低下或濫用廣譜抗生素時,引起異位感染或菌群失調癥。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