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一節 急性心包炎 |
第 3 頁:第二節 縮窄性心包炎 |
【實驗室檢查】
(一)化驗檢查
取決于原發病,感染性者常有白細胞計數增加、血沉增快等炎癥反應。
(二)X線檢查
對纖維蛋白性心包炎診斷價值不大,對滲出性心包炎有一定價值;可見心臟陰影向兩側增大,心臟搏動減弱或消失;尤其是肺部無明顯充血現象而心影顯著增大是心包積液的有力證據,可與心力衰竭相區別。成人液體量少于250ml、兒童少于150ml時,X線難以檢出其積液。時而并可對繼發于結核及惡性腫瘤等診斷提供線索。
(三)心電圖
心包本身不產生電動力,急性心包炎時心電圖異常來自心包下的心肌,主要表現為:①ST段抬高,見于除aVR導聯以外的所有常規導聯中,呈弓背向下型,aVR導聯中ST段壓低;②一至數日后,ST段回到基線,出現T波低平及倒置,持續數周至數月后T波逐漸恢復正常;③心包積液時有QRS低電壓,大量滲液時可見電交替;④除aVR和V1導聯外P-R段壓低,提示包膜下心房肌受損;⑤無病理性Q波,無QT間期延長;⑥常有竇性心動過速。
(四)超聲心動圖
對診斷心包積液簡單易行,迅速可靠。M型或二維超聲心動圖中均可見液性暗區以確定診斷。心臟壓塞時的特征為:右心房及右心室舒張期塌陷;吸氣時右心室內徑增大,左心室內徑減少,室間隔左移等。可反復檢查以觀察心包積液量的變化。
(五)磁共振顯像
能清晰地顯示心包積液的容量和分布情況,并可分辨積液的性質,低信號強度一般系病毒感染等非出血性滲液;中、重度信號強度可能為含蛋白、細胞較多的結核性滲出液等。但此檢查費用高,少用。
(六)心包穿刺
可證實心包積液的存在并對抽取的液體作生物學(細菌、真菌等)、生化、細胞分類的檢查,包括尋找腫瘤細胞等;抽取一定量的積液也可解除心臟壓塞癥狀;同時,必要時可經穿刺在心包腔內注入抗菌藥物或化療藥物等。心包穿刺的主要指征是心臟壓塞和未能明確病因的滲出性心包炎。
(七)心包鏡及心包活檢
有助于明確病因。
【常見病因類型、診斷和鑒別診斷】
常見心包炎病因類型包括急性非特異性心包炎、結核性心包炎、化膿性心包炎、腫瘤性心包炎、心臟損傷后綜合征等。根據臨床表現、X線、心電圖及超聲心動圖檢查可作出心包炎的診斷,然后需結合不同病因性心包炎的特征及心包穿刺、活體組織檢查等資料對其病因學作出診斷。現將此五種常見的心包炎列表鑒別(表3-11-2)。
【治療及預后】
急性心包炎的治療與預后取決于病因,也與是否早期診斷及正確治療有關。各種心包炎如出現壓塞綜合征,均應行心包穿刺排液以緩解癥狀。結核性心包炎如不積極治療常可演變為慢性縮窄性心包炎。
急性非特異性心包炎和心臟損傷后綜合征患者在其初次發作后,可有心包炎癥反復發作,稱為復發性心包炎,發生率大約是20%~30%,是急性心包炎最難處理的并發癥。臨床表現與急性心包炎相似,在初次發病后數月至數年反復發病并伴嚴重的胸痛。大部分患者再次給予大劑量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治療,并用數月的時間緩慢減量直至停藥。如果無效,則可給予皮質激素治療,常用潑尼松40~60mg/d,1~3周,癥狀嚴重者可靜脈給予甲潑尼龍。多數患者的癥狀在幾天內可有減輕,但當激素減量時,癥狀往往會再現。頑固性復發性心包炎伴嚴重胸痛的患者可考慮外科心包切除術治療。近年認為秋水仙堿對預防復發性心包炎似乎有效且副作用較小。秋水仙堿的推薦劑量為0.5~1mg/d,至少1年,緩慢減量停藥。但終I匕治療后仍有一部分患者呈復發傾向。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