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肺萎陷
肺萎陷(collapse of lungs)又稱肺膨脹不全,肺不張(atelectasis),是指肺泡內空氣含量減少甚至消失,以致肺泡呈塌陷關閉的狀態。肺不張或肺膨脹不全一般是指先天性的,即肺組織從未被空氣擴張過,由于呼吸道被胎糞、羊水、黏液阻塞或胎兒呼吸中樞發育不成熟等原因,致使胎兒出生時吸入的空氣量不足而導致肺泡張開不全或死胎。若為死胎,其肺萎陷的病變是彌散的。若生下時為活的,并能吸氣,則肺不可能完全萎陷,可以據此鑒定生下時是否為死胎。肺萎陷是指原已充滿空氣的肺組織因空氣喪失,從而導致肺泡萎陷,是獲得性的。按原因不同,肺萎陷可分為壓迫性肺萎陷和阻塞性肺萎陷兩種類型。
一 原因
(一)壓迫性肺萎陷 壓迫性肺萎陷是由肺內外壓力所引起。
肺外壓力:胸腔積液、積血,氣胸。胸腔腫瘤壓迫肺組織,腹水、胃擴張等引起的腹壓增高,通過膈肌前移壓迫肺組織。
胸內壓力:肺內腫瘤、膿腫、寄生蟲、炎性滲出物等直接壓迫肺組織。
(二)阻塞性肺萎縮 主要有于支氣管、細支氣管阻塞,肺泡內殘留氣體逐漸被吸收,肺泡塌陷。造成支氣管、細支氣管阻塞的原因有急、慢性支氣管炎時的炎性滲出物、寄生蟲、吸入的異物、支氣管腫瘤等。
二、病理變化
1、眼觀 病變部體積縮小,表面下陷,胸膜皺縮,肺組織缺乏彈性,似肉樣。切面平滑、均勻、致密。壓迫性肺萎陷的萎陷區因血管受壓而呈蒼白色,切面干燥,擠壓無液體流出。阻塞性肺萎陷的萎陷區因淤血而呈暗紅色或紫紅色,切面較濕潤,有時有液體排除。
2、鏡檢 由于肺泡塌陷,故可見肺泡壁呈平行排列,彼此互相靠近、接觸,肺泡腔呈裂隙狀。先天性肺萎陷表現為肺泡壁顯著增厚,肺泡襯以立方上皮;阻塞性肺萎陷,細支氣管、肺泡內可見炎癥反應,肺泡壁毛細血管擴張充血,肺泡腔內常見水腫液和脫落的肺泡上皮;壓迫性肺萎陷,細支氣管和肺泡腔內無炎癥反應。
三、結局和對機體的影響
肺萎陷常是可逆性的,只要病因消除,病變部分可再膨脹而恢復。如果病因不能消除,病程持久,萎陷部肺組織抵抗力明顯降低,易繼發感染,發生肺炎等。小區域的肺萎陷不會嚴重影響呼吸功能。胸腔大量積液、氣胸等壓迫肺組織引起的肺萎陷,使呼吸膜面積明顯減少,可引起呼吸功能不全。
例題:
1、結核性腦膜炎病變性質主要屬于【E】
A、漿液性炎
B、出血性炎學
C、肉芽腫性炎
D、纖維素性炎
E、漿液纖維素性炎
2、整個大葉呈肺炎樣外觀的肺癌類型是【D】
A、大細胞癌
B、小細胞癌
C、瘢痕癌
D、細支氣管肺泡細胞癌
E、粘液癌
3、肺癌血道轉移最常見于【A】
A、腦
B、骨
C、肝
D、腎上腺
E、甲狀腺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