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個月嬰兒發熱、嘔吐,水樣便,每天7~8次,已3天,于11月15日入院。體查:體溫38.5℃,輕度脫水貌,咽部充血,心、肺(-),腸鳴音稍亢進。大便鏡檢脂肪球++。最可能的診斷為 ( D)
A、上呼吸道感染 B、生理性腹瀉
C、飲食性腹瀉 D、病毒性腹瀉
E、侵襲性細菌所致腸炎
2、5個月小兒因支氣管肺炎收住院已20天,住院期間用過數種抗生素,一度體溫正常,病情好轉,近2天又發熱、嘔吐、腹瀉,大便腥臭呈暗綠色水樣,含粘液較多,鏡檢有大量膿細胞和G+球菌。最可能的診斷為 ( D )
A、真菌性腸炎 B、偽膜性腸炎
C、細菌性痢疾 D、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
E、致病性大腸桿菌腸炎
3、6個月患兒,重度營養不良,腹瀉10多天,大便呈蛋花湯樣,每天8~10次,量多,口渴不明顯,尿量極少,精神萎靡,皮膚彈性極差,可見花紋。應考慮診斷為 ( D )
A、重度等張性脫水 B、中度等張性脫水
C、中度低滲性脫水 D、重度低滲性脫水
E、中度高滲性脫水
4、7個月女嬰嘔吐、水樣便2天,大便每天10次,高熱1天,汗多、進食少、尿少、口渴。體查:煩躁不安,肢溫,皮膚彈性差,心、肺(-),膝反射亢進。補充累積損失量應首選 ( C )
A、3:2:1液50~60ml/kg B、4:3:2液50~60ml/kg
C、1/3張液60~80ml/kg D、1/2張液60~80ml/kg
E、10%葡萄糖液60~80ml/kg
5、8個月嬰兒,腹瀉4天,尿很少,精神萎靡,呼吸深長,皮膚發花,彈性差,前囟、眼眶明顯凹陷,肢冷脈弱,心率160次/分,心音低鈍,考慮診斷為 ( A )
A、重度脫水+酸中毒
B、中度脫水+酸中毒+心力衰竭
C、重度脫水+低鉀血癥
D、中度脫水+低鉀血癥
E、重度脫水+低鉀血癥+心力衰竭
6、患兒,2歲。腹瀉1周,精神差,口渴與尿少不明顯,眼眶與前囟明顯凹陷,皮膚彈性較差,四肢偏涼,考慮診斷 ( B )
A、中度等滲性脫水 B、中度低滲性脫水
C、重度高滲性脫水 D、重度低滲性脫水
E、輕度低滲性脫水
7、一嬰兒腹瀉,重度低滲性脫水,重度酸中毒,6小時內無尿,四肢冷,脈細弱,心音低鈍,腹脹,雙膝腱反射未引出。下列處理哪項不正確 ( B )
A、第1小時用1.4%碳酸氫鈉20ml/kg給予擴容
B、擴容后其累積損失量按第1天總量的1/2補給
C、選用4:3:2液來補充累積損失量
D、擴容腎功能改善后按≤0.3%濃度立即補充氯化鉀
E、一般無需常規服用鈣劑
8、1歲小兒,體重4.5kg,腹瀉伴重度脫水,對其靜脈補液中,下列處理哪項不正確 ( D )
A、第1天補液量比一般嬰兒腹瀉補液量少1/3
B、累積損失量補2/3張含鈉液
C、補鉀時間約1周左右
D、累積損失量于前8個小時內補完
E、見尿補鉀
9、8個月男嬰,嘔吐腹瀉3天,無尿12小時,體溫37.8℃,嗜睡與煩躁交替,雙眼凹陷,口唇櫻紅干燥,皮膚彈性差,四肢冷,脈細弱,呼吸60次/分,心率160次/分,心音低鈍,腹脹,腸鳴音減少,血象:Hb150g/L,WBC13×109/L,N 0.40,L 0.60。初步診斷嬰兒腹瀉伴 ( C )
A、重度脫水、代謝性酸中毒
B、中度低滲性脫水、代謝性酸中毒
C、重度脫水、低鉀血癥、代謝性酸中毒
D、敗血癥、感染性休克、代謝性酸中毒
E、重度高滲性脫水、代謝性酸中毒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