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型題]
1.診斷慢性腎盂腎炎的可靠依據是
A.臨床癥狀遷延不愈超過半年 B.反復發作超過半年
C.中段尿細菌培養多次陽性 D.尿常規中有蛋白及紅、白細胞
E.靜脈腎盂造影示腎盂、腎盞變形或雙腎大小不一
答案:E
考點:慢性腎盂腎炎的診斷
解析:診斷隉性腎盂腎炎的可靠依據:①尿路感染病史在1年以上,而且持續有細菌尿或頻繁復發者;②經治療癥狀消失后,仍有腎小管功能減退者(如腎濃縮功能差、尿比重低、酚紅排泄率下降等);③x線造影證實有腎盂、腎盞變形,腎影不規則甚至縮小。故選E。
2.對鑒別上、下尿路感染最有意義的是
A.中段尿細菌培養陽性 B.尿路刺激癥狀 C.畏寒、發熱、腰痛
D.腎小管濃縮功能正常 E.尿中白細胞管型
答案:E
考點:上、下尿路感染的鑒別
解析:上尿路感染,可出現與下尿路感染相似的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上尿路感染后,除典型臨床表現外,還有白細胞、紅細胞、蛋白管型和細菌。下尿路感染則不會出現白細胞管型,故選E。
3.慢性腎盂腎炎的易感因素有
A.胸膜炎 B.胃炎 C.甲狀腺功能亢進 D.糖尿病 E.藥物性皮炎
答案:D
考點:腎盂腎炎的易感因素
解析:腎盂腎炎的易感因素:①尿流不暢:可助長病原體繁殖而致上行感染,如腎結石、腎腫瘤、妊娠、前列腺肥大、尿道狹窄等;②機體低抗力降低: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易并發本病;③尿路手術或器械操作;④性生活;⑤膀胱一輸尿道反流。故選D。
4.對診斷慢性腎盂腎炎最有意義的是
A.尿頻、尿急、尿痛反復發作 B.清潔中段尿細菌培養計數>105/ml
C.畏寒,發熱,尿白細胞數增高 D.尿亞硝酸鹽還原試驗陽性
E.腎小管功能持續性損害
答案:A
考點:慢性腎盂腎炎的診斷
解析:慢性腎盂腎炎是指尿路感染病史超過1年并有腎盂腎盞黏膜和間質纖維化瘢痕變形,或經治療后仍有腎小管功能減退者。慢性腎盂腎炎臨床表現與急性相似,只是慢性期全身表現一般較輕,甚至無全身表現,多由反復發作的膀胱刺激癥狀,而尿改變也不如急性期典型。故選A。
5.鑒別上、下尿路感染的依據是
A.中段尿細菌培養 B.尿抗體包裹細菌檢查 C.尿蛋白定量
D.3小時尿白細胞計數 E.尿中膿細胞檢查
答案:B
考點:上、下尿路感染的鑒別
解析:在熒光鏡下觀察用熒光素標記的抗人體蛋白抗體處理的尿細菌,若表面有抗體包裹則大多屬腎盂腎炎,有助于尿路感染的定位診斷,而其他選項均無法鑒別上、下尿路感染。故選B。
6.決定腎結核的治療方法,除全身情況外主要依靠
A.膀胱刺激癥狀的程度 B.血尿程度 C.尿中是否找到結核桿菌
D.膀胱鏡檢查所見 E.靜脈尿路造影或逆行腎盂造影所見
答案:E
考點:腎結核的治療原則
解析:腎結核的治療方法包括抗結核藥物治療、手術治療;手術治療的方案包括腎切除術、保留腎組織的腎結核手術、解除輸尿管梗阻的手術、攣縮膀胱的手術治療。治療方案的選擇,除了考慮患者的全身狀況外,主要是依據靜脈尿路造影或逆行腎盂造影確定病變范圍。A、B、C不能確定腎結核的嚴重程度,只能診斷有泌尿系結核。D能觀察膀胱和輸尿管口的病變情況,同樣不能決定腎結核的手術范圍。故選E。
7.導致尿路感染最常見的致病菌是
A.金黃色葡萄球菌 B.大腸桿菌 C.變形桿菌 D.糞鏈球菌 E.沙雷桿菌
答案:B
考點:尿路感染的致病菌
解析:任何細菌入侵尿路均可導致尿路感染,但最常見的致病菌是革蘭陰性桿菌,占90%以上,其中以大腸桿菌最為常見。絕大多數尿路感染是上行感染引起,即細菌經尿道上行至膀胱,再到。腎盂引起感染。血行感染途徑雖少見,但細菌從體內的感染灶侵入血流,到達腎臟和其他尿路也可引起感染。故選B。
8.下述檢查結果對區分上、下尿路感染沒有意義的是
A.尿白細胞管型 B.超聲示腎盂形態異常 C.膀胱穿刺培養示大腸桿菌
D.腎區叩痛 E.外周血WBC明顯升高
答案:E
考點:上、下尿路感染的鑒別
解析:尿白細胞管型有助于腎盂腎炎的診斷,故排除A;超聲示腎盂形態異常,腎盂屬于上尿路的內容可以有助于上尿路感染的診斷,故排除B;膀胱穿刺培養示大腸桿菌,膀胱屬于下尿路,對其進行穿刺尿培養有助于膀胱炎的診斷,故排除C;腎區叩痛出現于腎盂腎炎時,而在膀胱炎時一般無腎區叩痛,故能區分上、下尿路感染,故排除D。外周血WBC明顯升高在上、下尿路感染中均出現,故不能作為區分點,故選E。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