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練習題 |
第 3 頁:參考答案 |
一、A1
1、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非溶血勝發熱性輸血反應多發生在輸血后15~20min,過敏反應多發生在輸血后即刻,遲發性溶血反應發生于輸血后1—2周,細菌污染反應發生于輸血后lh內,輸血相關的急性肺損傷發生于輸血后1~6h內。故選C。
2、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早期與輸入血液質量有關的輸血反應包括非溶血性發熱反應、過敏反應、溶血反應、細菌污染反應、輸血相關急性肺損傷等;早期與快速輸血有關的輸血反應包括循環超負荷、出血傾向、酸堿失衡等。丙型肝炎和瘧疾則不屬于早期輸血反應。故選B。
3、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發熱非溶血性發熱是最常見的輸血反應,發生率可達 40% 以上。其主要表現是輸血過程中發熱、寒戰,暫時終止輸血,用解熱鎮痛藥或糖皮質激素處理有效。造成該不良反應的原因有:①血液或血制品中有致熱原;②受血者多次受血后產生同種白細胞或 ( 和 ) 血小板抗體。預防該不良反應的常用方法是:輸血前過濾去除血液中所含致熱原、白細胞及其碎片。
4、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成分輸血就是將血液中的各種成分,即有形成分和無形成分進行分離、加工、提純成各類血液制品,然后根據患者的不同需要,有針對性地輸注有關血液成分,以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輸血措施。
5、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溶血性不良反應:
輸血中或輸血后,輸入的紅細胞或受血者本身的紅細胞被過量破壞,即發生輸血相關性溶血。輸血相關性溶血分急、慢性兩類。
6、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是單純皰疹病毒(HSV)引起的傳染病。人類單純皰疹病毒分為兩型,即單純皰疹病毒I型(HSV-I)和單純皰疹病毒II型(HSV-II)。I型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膚、粘膜(口腔粘膜)和器官(腦)的感染。II型主要引起生殖器部位皮膚粘膜感染。病毒經呼吸道、口腔、生殖器粘膜以及破損皮膚進入體內,潛居于人體正常粘膜、血液、唾液及感覺神經節細胞內。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如發熱、胃腸功能紊亂、月經、妊娠、病灶感染和情緒改變時,體內潛伏的HSV被激活而發病。
7、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發熱 非溶血性發熱是最常見的輸血反應,發生率可達 40% 以上。其主要表現是輸血過程中發熱、寒戰,暫時終止輸血,用解熱鎮痛藥或糖皮質激素處理有效。造成該不良反應的原因有:①血液或血制品中有致熱原;②受血者多次受血后產生同種白細胞或 ( 和 ) 血小板抗體。預防該不良反應的常用方法是:輸血前過濾去除血液中所含致熱原、白細胞及其碎片。
8、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記憶性題目。全血不全,丟失了血小板、粒細胞、不穩定的凝血因子,增加了細胞碎屑、鉀離子(21天超過20mmol/L)、乳酸等,保存期內的全血最主要的有效成分是紅細胞。
9、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①為保證血液和血液制品的安全,應實行無償獻血制度,建立穩定的自愿無償獻血者隊伍,嚴格按照獻血者健康要求進行征詢和體檢,僅從輸血傳播風險低的自愿無償獻血者采集血液,答案為A。②血液檢測、合理用血(避免不必要的輸血〉是WHO推薦的血液安全戰略措施。成分輸血可高效、安全地合理輸血,保護血液資源。自身輸血是血液保護的措施之一。
10、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全血不全,丟失了血小板、粒細胞、不穩定的凝血因子,增加了細胞碎屑、鉀離子(21天超過20mmol/L)、乳酸等,保存期內的全血最主要的有效成分是紅細胞。庫存枸櫞酸鈉血,一般超過3周不宜再用。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