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2 頁:答案 |
一、A1
1、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Apgar評分的結果:
8~10分無窒息;4~7分輕度窒息;0~3分重度窒息。
2、
【正確答案】 A
3、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新生兒HIE主要是指足月新生兒。根據病情可分為三度:
1.輕度:出生24小時內癥狀最明顯,表現為過度興奮,易激惹,肢體可出現顫動,肌張力正常或增高,擁抱反射和吸吮反射稍活躍,一般無驚厥,呼吸規則,瞳孔無改變。腦電圖正常,多在1天內癥狀好轉,3~5天內恢復正常,預后佳。
2.中度:24~72小時癥狀最明顯,嗜睡,反應遲鈍,肌張力降低,擁抱反射和吸吮反射減弱,常有驚厥,呼吸可能不規則,瞳孔可能縮小,腦電圖呈低電壓、驚厥活動癥狀在3天內已很明顯,約1周內消失,存活者可能留有后遺癥。
3.重度:初生至72小時癥狀最明顯,神志不清,肌張力松軟,擁抱反射和吸吮反射消失,反復發生驚厥,呼吸不規則,瞳孔不對稱,對光反應消失,腦電圖呈現暴發抑制或等電位波形。病死率高,常并發多臟器功能障礙或衰竭,常留有后遺癥。
4、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早產兒發生率明顯高于足月兒,但由于足月兒在活產中占絕大多數,故意足月兒多見。是引起新生兒急性死亡和慢性神經系統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
5、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新生兒HIE主要是指足月新生兒。根據病情可分為三度:
1.輕度:出生24小時內癥狀最明顯,表現為過度興奮,易激惹,肢體可出現顫動,肌張力正常或增高,擁抱反射和吸吮反射稍活躍,一般無驚厥,呼吸規則,瞳孔無改變。腦電圖正常,多在1天內癥狀好轉,3~5天內恢復正常,預后佳。
2.中度:24~72小時癥狀最明顯,嗜睡,反應遲鈍,肌張力降低,擁抱反射和吸吮反射減弱,常有驚厥,呼吸可能不規則,瞳孔可能縮小,腦電圖呈低電壓、驚厥活動癥狀在3天內已很明顯,約1周內消失,存活者可能留有后遺癥。
3.重度:初生至72小時癥狀最明顯,神志不清,肌張力松軟,擁抱反射和吸吮反射消失,反復發生驚厥,呼吸不規則,瞳孔不對稱,對光反應消失,腦電圖呈現暴發抑制或等電位波形。病死率高,常并發多臟器功能障礙或衰竭,常留有后遺癥。
6、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大多為早產兒,胎齡愈小發病率愈高。本病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質(PS)不足導致進行性肺不張所致。早產兒、剖宮產兒、母患糖尿病、患兒有宮內窘迫和出生后窒息者多見。
7、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又稱新生兒肺透明膜病,其臨床特點為生后不久即出現進行性呼吸困難、青紫、呼氣性呻吟、吸氣性三凹征和呼吸衰竭;其病理特征為肺泡壁至終末細支氣管壁上附有嗜伊紅透明膜。大多為早產兒,胎齡愈小發病率愈高。本病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質(PS)不足導致進行性肺不張所致。
8、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肺部X線檢查是目前確診RDS的最佳手段。
(1)毛玻璃樣改變:兩肺呈普遍性的透過度降低,可見彌漫性均勻一致的細顆粒網狀影。
(2)支氣管充氣征:在彌漫性不張肺泡(白色)的背景下,可見清晰充氣的樹枝狀支氣管(黑色)影。
(3)白肺:嚴重時雙肺野均呈白色,肺肝界及肺心界均消失;
(4)肺容量減少(非CPAP或機械通氣條件下)。
9、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足月兒生安靜時呼吸率40次/分,如持續超過60~70次/分稱呼吸急促。
10、
【正確答案】 D
11、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足月兒出生時吞咽功能已完善,但食管下部括約肌松弛,胃底發育差,呈水平位,幽門括約肌較發達,故新生兒易有溢奶,早產兒更多見。新生兒腸壁較薄,通透性高,有利于吸收母乳中免疫球蛋白。
12、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正常足月兒生后半小時左右即可抱至母親處給予吸吮,鼓勵母親按需哺乳。
13、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新生兒生后24小時內排出胎便,由腸黏膜脫落上皮細胞、羊水及消化液組成,呈墨綠色,3~4天排完。
14、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ABO血型不合溶血主要發生在孕婦血型為O型、胎兒血型為A型或B型。
15、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新生兒溶血檢查有:
(1)母子血型檢查:檢查母子ABO和Rh血型,證實有血型不合存在。
(2)檢查有無溶血:溶血時紅細胞核血紅蛋白減少;網織紅細胞增高;血涂片有核紅細胞增多;血清總膽紅素和未結合膽紅素明顯增加。
(3)致敏紅細胞和血型抗體測定:抗體釋放試驗:測定患兒紅細胞生結合的血型抗體;游離抗體試驗:測定患兒血清中的來自母體的血型抗體。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即改良Coombs試驗)陽性與抗體釋放試驗陽性均表明患兒紅細胞已致敏,故均為確診試驗
16、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新生兒溶血病換血治療的指征: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即應換血:①產前已明確診斷,出生時臍血總膽紅素>68μmol/L(4mg/dl),血紅蛋白低于120g/L,伴水腫、肝脾大和心力衰竭者;②生后12小時內膽紅素每小時上升>12μmol/L(0.7mg/dl)者;③總膽紅素已達到342μmo1/L(20mg/dl)者;④不論血清膽紅素水平高低,已有膽紅素腦病的早期表現者;⑤小早產兒、合并缺氧、酸中毒者或上一胎溶血嚴重者,應適當放寬指征。20mg/dL換算一下200mg/L。
17、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如確診為新生兒溶血病,一旦出現黃疸即可光療,亦可作為換血前后的輔助治療。
在新生溶血病治療中,輸注白蛋白是提高血中白蛋白的與膽紅素的結合,降低血清中游離膽紅素的含量從而減少核黃疸的發生。
18、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注意: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即改良Coombs試驗)陽性與抗體釋放試驗陽性均表明患兒紅細胞已致敏,故均為確診試驗;游離抗體試驗有助于估計是否繼續溶血及換血后的效果,但不是確診試驗。
19、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新生兒溶血的換血療法
血源:Rh溶血病應選用Rh系統與母親同型、ABO系統與患兒同型的血液,緊急或找不到血源時也可選用O型血;母O型、子A或B型的ABO溶血病,最好用AB型血漿和O型血紅細胞的混合血,也可用抗A或抗B效價不高的O型血或患兒同型血;有明顯貧血和心力衰竭者,可用血漿減半的濃縮血。故答案選擇B。
20、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病理性黃疸特點
(1)黃疸出現過早:黃疸可出現在生后24小時以內。
(2)血清膽紅素程度過重:足月兒>221μmol/L(12.9mg/dl),早產兒>257μmol/L (15mg/dl);或每日升高>85μmol/L(5 mg/dl);或血清結合膽紅素>34μmol/L(2.0mg/dl)。
(3)黃疸持續時間過長:足月兒>2周,早產兒>4周。
(4)黃疸退而復現或進行性加重。
(5)可伴有引起病理性黃疸的疾病表現。
出現以上任何一項者均可診斷為新生兒病理性黃疸。1mg/dL=10mg/L。
21、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生理性黃疸:由于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約50%~60%的足月兒和80%的早產兒出現生理性黃疸,其特點為:①一般情況良好;②足月兒生后2~3天出現黃疸,4~5天達高峰,5~7天消退,最遲不超過2周;早產兒黃疸多于生后3~5天出現,5~7天達高峰,7~9天消退,最長可延遲到3~4周;③每日血清膽紅素升高<85μmol/L。
生理性黃疸的血清膽紅素足月兒不超過221mol/L(12.9mg/dl),早產兒不超過257μmol/L(15mg/dl)。
22、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多數ABO溶血病在出生后2~3天。
23、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新生兒因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成熟,造成其體溫調節功能不足;新生兒皮膚表面積相對較大,血流豐富,易于失熱,體內能量貯存少,產熱不足;產熱方式又以棕色脂肪組織的化學產熱為主,但其代償能力有限,早產兒儲存少,代償產熱能力更差,缺乏寒戰等物理產熱方式;因此,新生兒,尤以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和小于胎齡兒更易發生低體溫。
24、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國內多年來病原菌一直以葡萄球菌最為常見,其次為大腸埃希菌等G-桿菌。近年來隨著NICU的發展,靜脈留置針、氣管插管、廣譜抗生素的廣泛應用以及極低出生體重兒存活率明顯提高,表皮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克雷伯桿菌等機會致病菌,產氣莢膜梭菌等厭氧菌以及耐藥菌株所致的感染有增加趨勢。空腸彎曲菌、幽門螺桿菌等已成為新的致病菌。
二、A2
1、
【正確答案】 C
2、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評分是3分,屬于重度窒息,而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是各種圍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腦血流減少或暫停而導致新生兒腦損傷,引起相應的癥狀。
3、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正常足月新生兒是指胎齡滿37周~42周(260~293天)出生,體重2.5kg以上。身長47cm以上,無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產新生兒。適于胎齡兒:指出生體重在相同胎齡平均體重的第10~90百分位者。如果胎齡已足月且無任何疾病,則為正常新生兒。
10~90百分位指的是胎齡平均體重范圍,通常指在正常平均體重的第10~90百分位數之間。本題在80,是在正常范圍內。
4、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神經系統足月兒大腦皮層興奮性低,睡眠時間長,覺醒時間一晝夜僅為2~3小時。大腦對下級中樞抑制較弱,且錐體束、紋狀體發育不全,常出現不自主和不協調動作。出生時已具備多種暫時性的原始反射。常用的原始反射如下:
覓食反射:用手指觸摸新生兒口角周圍皮膚,頭部轉向刺激側并張口將手指含入。
吸吮反射:將乳頭或奶嘴放入新生兒口內,出現有力的吸吮動作。
握持反射:將物品或手指放入新生兒手心中,立即將其握緊。
擁抱反射:新生兒仰臥位,拍打床面后其雙臂伸直外展,雙手張開,然后上肢屈曲內收,雙手握拳呈擁抱狀。
上述反射生后數月自然消失,如新生兒期這些反射減弱或消失常提示有神經系統疾病。
在新生兒期,年長兒的一些病理性神經反射如克氏征、巴氏征均可呈陽性反應,而腹壁反射、提睪反射則不穩定,偶可出現踝陣攣。
5、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釋呼吸暫停是早產兒的常見現象,隨著早產兒的成熟,該現象會自然消失,多留意觀察,無需特殊處理。
早產兒呼吸中樞發育不成熟,呼吸常不規則,易出現呼吸暫停(呼吸停止在20秒以上,伴心率減慢,<100次/分,并出現發紺)。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少,易發生肺透明膜病及肺不張。
6、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出生24小時內出現皮膚黃染,總膽紅素明顯升高,系病理性黃疸。血型母"O”子"A”或"B”型最易發生ABO溶血病。
7、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新生兒溶血病
免疫學檢查:生后3~7天內取血清做特異性免疫抗體檢查(溶血三項試驗):①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即改良Coombs試驗):測定患兒紅細胞上結合的血型抗體,如陽性,表明嬰兒紅細胞已致敏。Rh溶血病其陽性率高而ABO溶血病陽性率低。②抗體釋放試驗:測定患兒紅細胞上結合的血型抗體,如陽性,表明嬰兒紅細胞已致敏。Rh溶血病與ABO溶血病一般均為陽性。③游離抗體試驗:測定患兒血清中來自母體的血型抗體,如陽性,表明患兒血清中存在游離的ABO或Rh血型抗體,并可能與紅細胞結合引起溶血。注意: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即改良Coombs試驗)陽性與抗體釋放試驗陽性均表明患兒紅細胞已致敏,故均為確診試驗;游離抗體試驗有助于估計是否繼續溶血及換血后的效果,但不是確診試驗。現在直接抗人球蛋白的試驗弱陽性,要查抗體釋放試驗是否陽性。
8、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每日升高>85μmol/L(5 mg/dl)考慮是病理性黃疸,考慮溶血的可能性。應該查母子的血型。確診需要是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和抗體釋放試驗。所以此題應該選擇:血型及血型抗體檢查。
9、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患兒診斷病理性黃疸,除黃疸外沒有其它癥狀,考慮為母乳性黃疸,可先停喂母乳3~5天,有助于診斷。
母乳性黃疸可能與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進入患兒腸內,使腸道內未結合膽紅素生成增加有關,見于母乳喂養兒,黃疸于生后3~8天出現,1~3周達高峰,6~12周消退,停喂母乳3~5天,黃疸明顯減輕或消退有助于診斷。
10、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此題中患兒出現了黃疸,血清膽紅素188.1μmol/L(11mg/dl)。母親血型為B型,新生兒溶血病以ABO溶血多見,主要發生在母親O型,胎兒A、B型。母親B型、胎兒O型則不容易發生溶血。所以此題中患兒考慮最大可能為生理性黃疸。
11、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抗體釋放試驗陽性可表明患兒紅細胞易致敏。患兒考慮為ABO血型不合導致的溶血性黃疸,新生兒的治療中可使用光照療法。光照療法是降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簡單而有效的方法
12、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新生兒敗血癥可分為早發型和晚發型,出生后7天以內發病為早發型,7天以后起病為晚發型。癥狀常不典型,表現為進奶量減少,溢乳,嗜睡或煩躁不安,哭聲低,發熱或體溫不升,不吃,反應低下,面色蒼白,或灰暗,神萎,嗜睡,體重不增等癥狀。患兒生后8天出現食欲減退,煩躁,黃疸,應首先考慮敗血癥可能。故應選B。
13、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臨床表現
1.一般表現(非特異表現) 早期癥狀、體征常不典型。一般表現為反應低下、不吃、不哭、不動、體重不增、發熱或體溫不升等非特異癥狀(“五不一低下”)。
2.特殊表現(較特異表現) 出現以下特殊表現(較特異表現)時應高度懷疑敗血癥:①黃疸:有時是敗血癥的唯一表現,表現為生理性黃疸迅速加重、或退而復現;②肝脾大:出現較晚,一般為輕至中度大;③出血傾向:皮膚黏膜瘀點、瘀斑、針眼處滲血不止,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④休克:面色蒼灰,皮膚呈大理石樣花紋,血壓下降(<2000g者收縮壓<30mmHg,>3000g者收縮壓<45mmHg); 尿少或無尿,硬腫癥出現常提示預后不良;⑤其他:嘔吐、腹脹、中毒性腸麻痹、呼吸窘迫或暫停、青紫;⑥可合并肺炎、腦膜炎、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化膿性關節炎和骨髓炎等。
三、A3/A4
1、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患者生后評分是4分,屬于輕度窒息,現在頭顱有低密度影,考慮是缺血性腦損傷,應該是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首選苯巴比妥鈉,肝功能不良改用苯妥英鈉,頑固性抽搐者加用地西泮,或加用水合氯醛灌腸。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支持治療:①供氧、糾正酸中毒;②糾正低血糖;③糾正低血壓;④補液;(⑤保持適宜的環境溫度。
要是合并腦水腫:①呋塞米(速尿);②甘露醇 ;③地塞米松:目前對是否使用尚有爭議。
2、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早產兒:指胎齡<37周(<259天)的新生兒,又稱未成熟兒。低出生體重兒:指出生1小時內的體重<2500g者,大多數為早產兒,也有足月或過期小于胎齡兒;其中出生體重<1500g者稱極低出生體重兒;出生體重<1000g者稱超低出生體重兒。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生理性黃疸:早產兒多于生后3~5天出現黃疸,5~7天達高峰,7~9天后逐漸消退,最長可延遲至3~4周消退。
3、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生后出現硬腫是由皮下脂肪積聚部位硬化和水腫所形成,表現皮膚硬腫,有水腫者壓之有輕度凹陷。感染或窒息引起者皮膚硬而不腫猶如皮革狀。嚴重時可致面部表情呆滯、關節活動受限、呼吸困難。硬腫發生順序:小腿→大腿外側→整個下肢→臀部→面頰→上肢→全身。考慮是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癥。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硬腫范圍可按:頭頸部20%,雙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及腰骶部14%,臀部8%,雙下肢 26%計算。
患兒出現雙下肢和臀部出現硬腫,應該是34%。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供給充足熱量是復溫及維持正常體溫的關鍵。開始每天熱量按每日50kcal/kg(210kJ/kg),迅速增至每日100~120kcal/kg(419~502kJ/kg),經口喂養、部分或完全靜脈營養。液量按1 ml/kcal給予。重癥患兒應嚴格限制輸液量及速度。有明顯心、腎功能減退時,輸液量一般控制在每日60~80ml/kg,速度不宜過快。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