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pneumonia)是指終末氣道、肺泡和肺間質的炎癥,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損傷、過敏及藥物所致。
按病因分類將肺炎分為:
1.細菌性肺炎
2.非典型病原體所致肺炎
3.病毒性肺炎
4.真菌性肺炎
5.其他病原體所致肺炎按環境分類分為:
1.社區獲得性肺炎是指在醫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實質炎癥,包括具有明確潛伏期的病原體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潛伏期內發病的肺炎。其臨床診斷依據是:①新近出現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癥狀加重,并出現膿性痰;伴或不伴胸痛;②發熱;③實變體征和(或)濕性啰音;④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⑤胸部X線檢查顯示片狀、斑片狀浸潤性陰影或間質性改變,伴或不伴胸腔積液。以上①~④項中任何一項加上⑤項,并除外肺結核、肺部腫瘤、非感染性肺間質疾病、肺水腫、肺不張、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癥、肺血管炎等,可建立臨床診斷。常見病原體為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卡他莫拉菌和非典型病原體。
2.醫院獲得性肺炎亦稱醫院內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時不存在、也不處于潛伏期,而于入院48小時后在醫院(包括老年護理院、康復院)內發生的肺炎。其臨床診斷依據與CAP相同,但其臨床表現、實驗室和影像學所見對HAP的診斷特異性甚低,尤其應注意排除肺不張、心力衰竭和肺水腫、基礎疾病肺侵犯、藥物性肺損傷、肺栓塞和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等。無感染高危因素(無基礎疾病、無前期使用抗生素史、住院時間短等)患者的常見病原體依次為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肺炎克雷伯桿菌等;有感染高危因素(有基礎疾病、前期使用抗生素、住院時問長等)患者為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腸桿菌屬、肺炎克雷伯桿菌等。細菌性肺炎是最常見的肺炎。肺炎鏈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鏈球菌或稱肺炎球菌所引起的肺炎,約占社區獲得性肺炎的半數。雖然抗生素不斷發展,但近年發病率仍有增加的趨勢。肺炎病死率門診患者<1%45%,住院患者平均為12%,入住重癥監護病房(ICU)者約40%。發病率和病死率高的原因與社會人口老齡化、吸煙、伴有基礎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有關。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