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抗菌藥
1.喹諾酮類通過對拓撲異構酶Ⅳ的抑制作用,干擾細菌DNA復制。環丙沙星是銅綠假單胞菌性尿道炎的首選藥。對沙門菌引起的傷寒或副傷寒,應首選氟喹諾酮或頭孢曲松,本類藥物也可用于旅行性腹瀉。
2.磺胺類藥物的結構與對氨苯甲酸(PABA)相似,可與PABA競爭二氫葉酸合成酶,妨礙二氫葉酸的合成,進而妨礙四氫葉酸的合成,影響核酸的合成,從而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
不良反應:泌尿系統損害;過敏反應;血液系統反應;肝損害;其他反應:如惡心、嘔吐、頭痛、頭暈、乏力等,一般反應較輕,無需停藥。
3.甲氧芐啶(TMP)又稱為抗菌增效劑,屬于二氫嘧啶類化合物。t1/2約為10——12小時,與SMZ相近。TMP可增強四環素、慶大霉素等多種抗生素的抗菌作用。
4.甲硝唑是目前臨床治療各種厭氧菌感染的重要藥物之一。替硝唑:抗厭氧菌和原蟲的活性較甲硝唑為強,臨床應用與甲硝唑相同。
降血糖藥
1.常用的胰島素制劑:
(1)作用:降血糖;脂肪代謝;正氮平衡;促鉀轉運;促生長。
(2)胰島素治療糖尿病時應注意:①治療劑量因人而異,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至血糖、尿糖控制滿意;②1型糖尿病需終身用藥,不得自行停用;③熟悉胰島素的種類、主要給藥途徑,以便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制劑及給藥途徑;④了解胰島素主要不良反應的表現及其防治方法,將藥物的有害作用降到最低;⑤堅持血糖監測,適時調整治療方案,使糖尿病得到理想控制。
2.常用磺酰脲類藥物作用:降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島β細胞,刺激內源性胰島素釋放;抗利尿;影響凝血功能。
應用:糖尿病,用于胰島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單用飲食控制無效者;尿崩癥。
不良反應:胃腸道反應;過敏反應;低血糖。
3.二甲雙胍作用:二甲雙胍的降糖作用不依賴于胰島β細胞的功能。
應用:用于單用飲食控制無效的輕、中度2型糖尿病,尤其肥胖且伴胰島素抵抗者。常與磺酰脲類或胰島素合用。
不良反應:厭食、口苦、口腔金屬味、胃腸刺激等胃腸道反應。低血糖癥、維生素B12和葉酸缺乏、乳酸血癥及酮血癥。慢性心、肝、腎疾病患者及孕婦禁用。
4.常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藥: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5.常用胰島素增效藥:羅格列酮、環格列酮、吡格列酮、恩格列酮等。
常用的胰島素制劑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項
(1)作用:降血糖;脂肪代謝;正氮平衡;促鉀轉運;促生長。
(2)胰島素治療糖尿病時應注意:
①治療劑量因人而異,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至血糖、尿糖控制滿意;
②1型糖尿病需終身用藥,不得自行停用;
③熟悉胰島素的種類、主要給藥途徑,以便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制劑及給藥途徑;
④了解胰島素主要不良反應的表現及其防治方法,將藥物的有害作用降到最低;
⑤堅持血糖監測,適時調整治療方案,使糖尿病得到理想控制。
相關推薦:
2019年醫師資格醫學綜合筆試/機考復習資料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