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6 頁:參考答案 |
3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膽附于肝,有經脈互為屬絡構成表里關系。肝與膽的關系,主要表現在同司疏泄、共主勇怯等方面。
32、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臟腑氣化,指由臟腑之氣的升降出入運動推動和調控著各臟腑形體官竅的生理功能,進而推動和調控著機體精氣血津液各自的新陳代謝及其與能量的相互轉化的過程。腎精、腎氣及其分化的腎陰、腎陽在推動和調控臟腑氣化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腎氣由腎精所化,也是一身之氣分布到腎的部分。由于腎精的主體成分是先天之精,腎氣也主要屬先天之氣,與元氣的概念大致相同,故為臟腑之氣中最重要者,稱為臟腑之氣的根本。
33、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腎陽具有溫煦、推動、興奮、宣散的特性,為全身諸陽之本,“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腎陽充盛,則各臟腑之陽均得到溫煦,各形體官竅的功能活動均得以促進和推動,各種生理活動得以正常發揮,同時機體代謝旺盛,產熱增加,精神振奮。若腎陽虛衰,則臟腑諸陽具衰。其溫煦、推動等功能減退,機體的新陳代謝減緩,產熱不足,精神不振,發為虛寒性病證。
34、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腎陰是腎氣中具有涼潤、寧靜、抑制等作用的部分。腎陰與腎陽協調共濟,則合化為沖和之腎氣,推動和調控腎的各種功能活動。
35、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凡是對人體臟腑組織具有溫煦和推動作用者屬陽,腎陽具有溫煦、推動、興奮、宣散的特性,為全身諸陽之本,“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腎陽充盛,則各臟腑之陽均得到溫煦,各形體官竅的功能活動均得以促進和推動,各種生理活動得以正常發揮,同時機體代謝旺盛,產熱增加,精神振奮。若腎陽虛衰,則臟腑諸陽具衰。其溫煦、推動等功能減退,機體的新陳代謝減緩,產熱不足,精神不振,發為虛寒性病證。
36、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腎主水,指腎氣具有主司和調節全身水液代謝的功能。體現在:一是腎氣對參與水液代謝臟腑的促進作用;二是腎氣的生尿和排尿作用。
37、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腎主納氣,指腎氣有攝納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氣,保持吸氣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淺的作用。
38、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肺主一身之氣,是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氣的生成和運行的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①宗氣的生成。一身之氣主要由先天之氣和后天之氣構成。宗氣屬后天之氣,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氣,與脾胃運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谷氣相結合而生成。宗氣在肺中生成,積存于胸中“氣海”,上走息道出喉嚨以促進肺的呼吸,并能貫注心脈以助心推動血液運行,還可沿三焦下行臍下丹田以資先天元氣,故在機體生命活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②對全身氣機的調節作用。肺有節律的呼吸,對全身之氣的升降出入運動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素問·六節藏象論》說:“肺者,氣之本。”
39、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肺主行水,指肺具有通調水道的功能。人體水液代謝要依靠肺氣的宣發和肅降作用。宣發將津液輸布全身,并調節汗液的排泄;肅降將水液向下輸送,化生尿液而排泄。《素問·經脈別論》:“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
40、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肺居高位,又能行水,故稱之為“水之上源”。
4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肺位于胸腔,覆蓋五臟六腑之上,位置最高,因而有“華蓋”之稱。
42、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肺主治節:治節,即治理調節。肺主治節是指肺氣具有治理調節肺之呼吸及全身氣、血、水的作用。是對肺的主要生理機能的高度概括。
43、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肺主氣司呼吸,實際上是肺氣的宣發與肅降運動在氣體交換過程中的具體表現:肺氣宣發,濁氣得以呼出;肺氣肅降,清氣得以吸入。肺氣的宣發與肅降運動協調有序,則呼吸均勻通暢。
44、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主要指脾吸收水谷之精生成脾精,脾精之濃厚者化營化血,輕清者化衛化氣。
45、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脾主統血,指脾氣具有統攝、控制血液在脈中正常運行而不逸出脈外的功能。
46、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脾的生理特性之一是脾氣上升,即脾氣具有向上運動以維持水谷精微的上輸和內臟位置相對穩定的生理特性。升舉內臟,指脾氣上升能起到維持內臟位置的相對穩定,防止其下垂的作用。
47、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脾具有運化水飲的生理功能,脾氣健旺,運化水飲正常,才能將水液布散全身,無痰飲水濕的停聚。而脾氣升運的條件之一就是脾體干燥而不被痰飲水濕所困。故脾喜燥而惡濕。
48、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肝主疏泄,肝氣具有疏通、暢達全身氣機的作用。能夠促進血液與津液的運行輸布;促進脾胃運化和膽汁的分泌排泄;調暢情志;促進男子排精與女子排卵行經。
49、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心主藏神,又稱主神明或主神志,指心有統帥全身臟腑、經絡、形體、官竅的生理活動和主司意識、思維、情志等精神活動的作用。人體之神,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之神,是整個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和總體現;狹義之神,是指人的意識、思維、情感、性格等精神活動。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體生命活動的廣義之神,又包括意識、思維、情感等狹義之神。《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素問·六節藏象論》說:“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
50、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心主通明,指心脈以通暢為主,心神以清明為要。
51、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心在五行屬火,屬陽中之陽的太陽,故稱為陽臟,又稱“火臟”。
52、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心主脈,是指心氣推動和調控心臟的搏動和脈的舒縮,使脈道通利,血流通暢。心氣充沛,心臟有規律的搏動,脈有規律的舒縮,血液則被輸送到各臟腑形體官竅,發揮濡養作用,以維持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心、脈、血三者密切相連,構成一個血液循環系統。血液在脈中正常運行,必須以心氣充沛,血液充盈,脈道通利為基本條件。其中心臟的正常搏動,起著主導作用。
53、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飲食水谷經脾胃之氣的運化,化為水谷之精,水谷之精再化為營氣和津液,營氣和津液入脈,經心火(即心陽)的作用,化為赤色血液,即《素問·經脈別論》所謂“濁氣歸心,淫精于脈。”
54、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脾胃者,食廩之官,五味出焉。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