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1
1、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胃稱為“太倉”
B、胃有“水谷之海”之稱
C、脾有“五臟六腑之!敝Q
D、小腸者,受盛之官
E、大腸者,傳導之官
2、何臟在病理狀態下會出現“清氣在下,則生飧泄”
A、肝
B、心
C、脾
D、肺
E、腎
3、“一運一納,化生精氣”指的是
A、脾與胃的關系
B、肺與大腸的關系
C、肝與膽的關系
D、腎與膀胱的關系
E、肺與腎的關系
4、“濁氣歸心,淫精于脈”中的“濁氣”主要靠哪一個臟腑的運化
A、心
B、肺
C、脾
D、腎
E、大腸
5、“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指的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腎
6、具有“主通降”生理特性的是
A、膽
B、胃
C、小腸
D、大腸
E、膀胱
7、具有“喜潤惡燥”生理特性的是
A、膽
B、胃
C、小腸
D、大腸
E、膀胱
8、具有“泌別清濁”生理功能的臟腑是
A、膽
B、胃
C、小腸
D、大腸
E、膀胱
9、“主液”的腑是
A、膽
B、胃
C、小腸
D、大腸
E、膀胱
10、大腸的功能是
A、排泄膽汁
B、主和降
C、化物
D、傳導
E、受盛
11、“主津”的腑是
A、膽
B、胃
C、小腸
D、大腸
E、膀胱
12、“受盛之官”是
A、膽
B、胃
C、小腸
D、大腸
E、膀胱
13、“決瀆之官”指的是
A、膽
B、胃
C、小腸
D、三焦
E、膀胱
14、“中焦如漚”是比喻
A、胃主受納的功能狀態
B、脾氣散精的功能狀態
C、小腸泌別清濁的功能狀態
D、水谷精微的彌漫布散狀態
E、消化過程中腐熟水谷的狀態
15、與肺相表里的是
A、膽
B、胃
C、大腸
D、三焦
E、膀胱
16、與膽相表里的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腎
17、小腸的生理功能,描述不正確的是
A、主受盛化物
B、主泌別清濁
C、主液
D、主津
E、吸收水谷精微和津液
18、“中正之官,決斷出焉”是指
A、肝
B、胃
C、膽
D、脾
E、三焦
19、中精之腑指
A、膽
B、胃
C、大腸
D、小腸
E、三焦
20、關于膽的敘述錯誤的是
A、貯藏膽汁
B、生成膽汁
C、排泄膽汁
D、主決斷
E、膽者,中正之官
21、六腑中具有“太倉”之稱的是
A、小腸
B、三焦
C、脾
D、大腸
E、胃
22、下列哪項是大腸的主要生理功能
A、主液
B、主津
C、主腐熟水谷
D、主泌別清濁
E、主運化
二、B
1、A.膽
B.胃
C.小腸
D.三焦
E.膀胱
<1>、具有受納水谷功能的是
A B C D E
<2>、具有受盛化物功能的是
A B C D E
2、A.膽
B.胃
C.小腸
D.三焦
E.膀胱
<1>、“水谷之!敝傅氖
A B C D E
<2>、“州都之官”指的是
A B C D E
一、A1
1、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胃有“五臟六腑之海”之稱。胃主腐熟水谷:指胃氣將飲食物初步消化,并形成食糜的作用。容納于胃中的飲食物,經過胃氣的磨化和腐熟作用后,精微物質被吸收,并由脾氣轉輸而營養全身,未被消化的食糜則下傳于小腸作進一步消化。經過胃的腐熟,水谷才能游溢出人體所需要的精微物質,人的氣血才能充盛,臟腑組織才能得到水谷精微的充養而發揮其各自的生理機能,故又稱胃為“水谷氣血之!,“五臟六腑之海也”。
2、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在病理上,脾氣不升,水谷夾雜而下,將出現泄瀉甚則完谷不化,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清氣在下,則生飧泄”。
3、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脾主運化,胃主受納,受納與運化相輔相成。二者一納一運,緊密配合,完成飲食物的消化吸收,正如《景岳全書》說:“胃司受納,脾司運化,一運一納,化生精氣。”
4、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飲食水谷經脾胃之氣的運化,化為水谷之精,水谷之精再化為營氣和津液,營氣和津液入脈,經心火(即心陽)的作用,化為赤色血液,即《素問·經脈別論》所謂“濁氣歸心,淫精于脈!
5、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脾胃者,食廩之官,五味出焉。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6、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胃為陽腑,主通降下行,喜潤而惡燥。
7、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胃為六腑之一,故為陽土,胃又為水谷之海,多氣多血,故胃性喜潤惡燥。
8、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泌別清濁,指小腸中的食糜在作進一步消化的過程中,隨之分為清濁兩部分:清者,即水谷精微和津液,由小腸吸收,經脾氣的轉輸輸布全身;濁者,即食物殘渣和部分水液,經胃和小腸之氣的作用通過闌門傳送到大腸。
9、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小腸主液,在吸收谷精的同時,吸收了大量津液的生理功能。小腸吸收的津液與谷精合為水谷之精,由脾氣轉輸到全身,其中部分津液經三焦下滲膀胱,成為尿液生成之源。
10、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大腸的傳導功能,是胃氣降濁的體現。《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
1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大腸接受食物殘渣,吸收津液,使之形成糞便,即所謂燥化作用。大腸吸收食物殘渣中的津液,由脾氣轉輸全身,部分津液經三焦下滲于膀胱,成為尿液生成之源。由于大腸參與體內的津液代謝,故說“大腸主津”。
12、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受盛之官”在中醫上,指的就是小腸。出自《素問·靈蘭秘典論》:“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13、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素問·靈蘭秘典論》說:“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苯蛞鹤晕改c經三焦下滲膀胱,三焦水道通暢,則津液源源不斷滲入膀胱,成為尿液生成之源。
14、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中焦如漚,出自《靈樞·營衛生會》!皾a”是形容中焦消化飲食的情況。指脾胃的消化轉輸作用。中焦胃主消化飲食,吸收精微,蒸化津液,使營養物質通過肺脈的輸布以化生營氣。這個作用好像漚漬食物使之變化一樣,故名。
15、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肺與大腸通過經脈的相互屬絡構成表里關系。
16、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膽附于肝,經脈互為屬絡構成表里關系。肝膽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在同司疏泄、共主勇怯等方面。
17、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小腸的生理功能包括:①主受盛化物,小腸接受由胃腑下傳的食糜而盛納之,即受盛作用;由脾氣對食糜進一步消化,化為精微和糟粕兩部分,即化物作用。②主泌別清濁,指小腸中的食糜在作進一步消化的過程中,隨之分為清濁兩部分:清者,即水谷精微和津液,由小腸吸收,經脾氣的轉輸輸布全身;濁者,即食物殘渣和部分水液,經胃和小腸之氣的作用通過闌門傳送到大腸。③小腸主液。
18、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素問·靈蘭秘典論》說:“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 膽的生理功能,與人體情志活動密切相關,主要表現為對事物的決斷及勇怯方面。膽主決斷,是指膽具有判斷事物、作出決定的作用。
19、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靈樞·本輸》稱膽為“中精之腑”。
20、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膽汁來源于肝,由肝之余氣凝聚而成。
21、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胃主受納水谷,是指胃氣具有接受和容納飲食水谷的作用。飲食入口,經過食管(咽)進入胃中,在胃氣的通降作用下,由胃接受和容納,暫存于其中,故胃有“太倉”、“水谷之!敝Q。
22、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大腸主津指大腸接受食物殘渣,吸收津液,使之形成糞便,即所謂燥化作用。大腸吸收食物殘渣中的津液,由脾氣轉輸全身,部分津液經三焦下滲于膀胱,成為尿液生成之源。由于大腸參與體內的津液代謝,故說“大腸主津”。
二、B
1、
<1>、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胃主受納水谷,指胃氣具有接受和容納飲食水谷的作用。
<2>、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小腸的受盛化物,表現于兩個方面:一是指小腸接受由胃腑下傳的食糜而盛納之,即受盛作用。二是由脾氣對食糜進一步消化,化為精微和糟粕兩部分,即化物作用。《素問·靈蘭秘典論》說:“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2、
<1>、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胃主受納水谷,胃氣具有接受和容納飲食水谷的作用。飲食人口,經過食管(咽)進入胃中,在胃氣的通降作用下,由胃接受和容納,暫存于其中,故胃有“太倉”、“水谷之!敝Q。
<2>、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素問·靈蘭秘典論》說:“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