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心音的異常改變的臨床意義:
①心音強度的改變:第一心音增強多因心肌收縮力增強所致,可見于高熱、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及心室肥大時;第一心音減弱主要是由于心肌收縮力減弱所致,見于二尖瓣關閉不全、心肌梗死等。
主動脈瓣區第二心音增強,是由于主動脈內壓力增高所致,可見于高血壓、主動脈硬化者。肺動脈瓣區第二心音增強,是由于肺動脈高壓所致,可見于二尖瓣狹窄、左心功能不全、肺心病等。主動脈瓣第二心音減弱,可見于主動脈瓣狹窄或關閉不全。肺動脈瓣區第二心音減弱,可見于肺動脈瓣狹窄或關閉不全。
②心音性質改變:當心肌受損時,第一心音可失去原有的特征而與第二心音相似,同時心臟搏動加速,心臟收縮和舒張期的時間也幾乎相等,此時聽診心音酷似鐘擺“滴答”聲,稱為“鐘擺律”。如心率超過120次/min以上,酷似胎兒心音,稱為“胎心律”,多見于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
8.奔馬律與開瓣音的特點及臨床意義
(1)奔馬律:舒張早期奔馬律臨床意義較大,為心室擴張及心肌高度衰竭(特別是左心室)的表現。多見于高血壓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心肌炎、二尖瓣關閉不全、大量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臟病等。
(2)二尖瓣開瓣音:二尖瓣狹窄時,于第二心音之后出現的一個音調較高而清脆的附加音,該音一般在胸骨左側第3、4肋間、心尖或兩者之間最易聽到。它的出現表示二尖瓣狹窄而瓣膜尚具一定的彈性,可作為二尖瓣分離術適應證參考條件之一。
9.心臟雜音
(1)雜音產生機制是由于血流加速或紊亂,在心腔或大血管內形成漩渦,引起心壁或血管壁的震動所致。
①血流加速,見于健康人運動后、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等。
②瓣膜口狹窄,包括器質性狹窄和相對性狹窄。
③瓣膜關閉不全致血液反流,包括器質性關閉不全和相對性關閉不全。
④異常通道,心臟內或大血管間異常通道,如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
⑤心腔內有漂動物,如心內膜炎時心內膜上的贅生物或心臟內斷裂的腱索,干擾血流并產生漩渦,可以引起雜音。
⑥大血管腔瘤樣擴張,血流自正常的血管腔流入擴大的部分時產生湍流場而出現雜音,如動脈瘤。
(2)雜音的特征:
①雜音最響的部位:一般說來,雜音在某瓣膜聽診區最響,提示該聽診區相應的瓣膜有病變。
②出現的時期:發生在第一心音與第二心音之間者,稱為收縮期雜音,發生在第二心音與下一心動周期的第一心音之間者,稱為舒張期雜音。
③雜音的性質:一般器質性雜音常是粗糙的,而功能性雜音則常為柔和的。
④強度和形態:一般說來,2級以下柔和的吹風樣收縮期雜音多為功能性,3級以上雜音多屬器質性,但雜音的強度不一定與病變嚴重程度成正比。舒張期雜音均為器質性雜音。
雜音有的開始較強而漸減弱消失,稱為遞減型,如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及二尖瓣關閉不全;有的開始時較弱而漸增強,稱為遞增型,如二尖瓣狹窄;有的開始較弱并逐漸增強,然后又逐漸減弱消失,稱為遞增遞減型,如主動脈瓣狹窄。
⑤傳導的方向:根據雜音的最響部位及其傳導方向,可判斷雜音來源及其病理性質。
⑥與體位的關系:深呼吸、運動后或采取特殊體位進行聽診,可使某些雜音增強,如二尖瓣疾病的雜音于左側臥位時易聽到;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舒張期雜音在坐位稍前傾,特別是深呼氣末屏住呼吸時,更易聽到;肺動脈瓣關閉不全的舒張期雜音,臥位深吸氣時較清楚。
(3)各瓣膜區常見雜音的臨床意義:
①收縮期雜音:
二尖瓣區:可因器質性或功能性或相對性二尖瓣關閉不全所引起。
主動脈瓣區:器質性或相對性主動脈瓣狹窄。
其他部位:室間隔缺損時,可在胸骨左緣第3、4肋間聽到響亮而粗糙的收縮期雜音,常伴有收縮期震顫。
②舒張期雜音:
二尖瓣區:風濕性二尖瓣狹窄時,可在心尖部聽到隆隆樣舒張中、晚期雜音。相對性二尖瓣狹窄的舒張期雜音,可發生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稱奧-弗雜音。
主動脈瓣區:見于器質性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肺動脈瓣區:二尖瓣狹窄時因肺動脈壓力增高,肺動脈擴張,而引起肺動脈瓣的相對性關閉不全。在肺動脈瓣區聽到舒張期雜音,稱格-斯雜音。
三尖瓣區:見于三尖瓣狹窄。
③連續性雜音:此種雜音在心臟的收縮期及舒張期均可聽到,其間無間斷。例如動脈導管未閉時可在胸骨左緣第1、2肋間及其附近區域聽到連續性雜音,在收縮期聲音加強,并有連續性震顫。在一個瓣膜區如同時聽到收縮期及舒張期雜音(又稱兩期性或雙期性雜音,與連續性雜音不同),應認為此瓣膜有兩種病變。
10.心包摩擦音 通常在胸骨左緣第3、4肋間處較易聽到(執業2001/2002/2004,助理2006)。心包摩擦音與胸膜摩擦音的區別,主要為屏住呼吸時胸膜摩擦音消失,而此時心包摩擦音仍可聽到。
11.血管檢查的內容、方法及臨床意義
(1)視診:
①肝-頸靜脈反流征:在右心功能不全的病人,按壓其右上腹部腫大的肝臟時,頸靜脈充盈更為明顯,稱為肝頸靜脈回流征陽性(助理2000),是右心功能不全重要征象之一。
②毛細血管搏動征:用手指輕壓病人指甲床末端,或以干凈玻片輕壓病人口唇黏膜,如見到紅白交替的、與病人心搏一致的節律性微血管搏動現象,稱為毛細血管搏動征。見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重癥貧血、甲亢等。
(2)觸診:
①水沖脈:見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甲亢、動脈導管未閉等。
②交替脈:可見于高血壓性心臟病和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
③重搏脈:可見于傷寒或一些長期熱病。
④奇脈:在吸氣時脈搏明顯減弱或消失,而在呼氣終了時變強,稱為奇脈。常見于心包積液和縮窄性心包炎。
⑤無脈:見于嚴重休克及多發性大動脈炎。
(3)聽診:
①槍擊音與杜氏(Duroziez)雙重雜音: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時,將聽診器胸件放于股動脈處,可聽到“嗒……嗒”音,稱為槍擊音。如再稍加壓力,則可聽到收縮期與舒張期雙重雜音,稱為杜氏雙重雜音。也見于在甲亢、貧血(助理2000)、高熱病人。
②其他血管雜音。
(4)周圍血管體征:如頭部隨脈搏節律性點頭運動、頸動脈搏動明顯、毛細血管搏動征、水沖脈、槍擊音、Duroziez雙重雜音等,見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發熱、貧血、甲亢等。
12.二尖瓣狹窄及二尖瓣關閉不全、主動脈瓣狹窄及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的體征
(1)二尖瓣狹窄: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動可向左移,心尖部可觸到舒張期震顫。心濁音界早期向左以后向右擴大,心腰部膨出呈梨形。心尖部第一心音亢進,較局限的遞增型,隆隆樣舒張期雜音(執業2001/2002/2004/2005,助理2002/2004),可有第一心音亢進、二尖瓣開瓣音、肺動脈第二心音亢進,可出現分裂。左側臥位呼氣末時較清楚。
(2)二尖瓣關閉不全:心尖搏動向左下移位,可呈抬舉性。心濁音界向左下擴大,后期亦可向右擴大,心腰部亦稍擴大。心尖部有較粗糙的吹風樣收縮期雜音,范圍較廣,向左腋部或左肩胛下角傳導,肺動脈第二心音亢進。
(3)主動脈瓣狹窄:顏面蒼白,心尖搏動可增強,并向左下移位。主動脈瓣區常可觸到收縮期震顫,心濁音界向左下擴大。第一心音減弱,主動脈瓣區第二心音減弱或消失,可聽到粗糙的收縮期遞增遞減型雜音,并向頸部傳導(助理2001/2003)。
(4)主動脈瓣關閉不全:頸動脈搏動明顯,心尖搏動向左下移位,可見點頭運動及毛細血管搏動征,心尖搏動增強呈抬舉性并向左下移位、有水沖脈,心濁音界向左下擴大,心腰明顯呈靴形(助理2005),心尖部第一心音減弱,主動脈瓣區第二心音減弱或消失、在主動脈瓣區可聽到嘆氣樣舒張期雜音,并向心尖部傳導(助理2001/2003)。如有相對性二尖瓣狹窄,可在心尖部出現隆隆樣舒張期雜音,可聽到槍擊音及Duroziez雙重雜音。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