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生理功能:
①通行元氣:元氣通過三焦布達五臟六腑,運行于全身,從而激發和推動各臟腑組織的功能活動,故說:“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因此,三焦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持諸氣 ,總司全身氣機和氣化(助理2006)。
②運行水液:三焦是一個運行水液的器官。人體的水液代謝雖由多個臟腑共同協調完成,
但必須以三焦為通道,以三焦通行元氣為動力,才能正常地升降出入,故說:“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執業2005,助理2000/2001)。
(3)生理特點:
①上焦如霧:主氣的宣發和升散,即宣發衛氣,布散水谷精微和津液以營養滋潤全身。
②中焦如漚:具有消化、吸收并輸布水谷精微和化生血液的功能。
③下焦如瀆:主要是排泄糟粕和尿液。
六腑與五臟之間的關系
1.心與小腸的關系 心的經脈屬心而絡小腸,小腸的經脈屬小腸而絡心,二者通過經脈的相互絡屬而構成表里關系。表現在病理方面,如心有火熱,可向下移于小腸,引起尿少、尿熱赤、尿痛等癥反之,如小腸有熱,亦可循經上炎于心,可見心煩、舌赤、口舌生瘡等癥(執業2000/2001)。
2.肺與大腸的關系 肺與大腸亦是通過經脈的絡屬而構成表里關系。肺氣的肅降,有助于大腸傳導功能的發揮;大腸傳導功能正常,則有助于肺的肅降。
3.脾與胃的關系 脾與胃通過經脈相互絡屬而構成表里關系。
(1)納運相成:胃主受納,脾主運化,兩者之間的關系是“脾為胃行其津液”,共同完成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輸布(助理 2001/2003),從而滋養全身,故稱脾胃為“后天之本”。
(2)升降相因:脾胃為全身氣機升降之樞紐(執業2000/2006),脾主升,胃主降,相反相成。脾氣升,則水谷之精微得以輸布;胃氣降,則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故說:“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
(3)燥濕相濟:脾屬陰土,喜燥而惡濕,胃為陽土,喜潤而惡燥(執業2005)。
4.肝與膽的關系 膽附于肝,有經脈互為絡屬,構成表里關系。膽汁來源于肝之余
氣,膽汁所以能正常排泄和發揮作用,亦依靠肝的疏泄功能。若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就會影響膽汁的分泌與排泄;反之,若膽汁排泄不暢,亦會影響肝的疏泄。此外,肝主謀慮,膽主決斷;從情志意識過程來看,謀慮后則必須決斷,而決斷又來自謀慮,兩者亦是密切聯
系的。
5.腎與膀胱的關系 腎與膀胱通過經脈互為絡屬,構成表里關系。膀胱的貯尿和排尿功能依賴于腎的氣化。
活學活用
五臟與六腑之間的關系是通過經脈相互絡屬的,生理功能上相互聯系,病理變化上相互傳變,可導致相表里的臟腑同病。如病人出現口舌生瘡、心煩失眠、小便黃赤、尿道灼熱澀痛、口渴、舌紅無苔、脈數等癥狀。因口舌生瘡、心煩失眠是心火旺動的表現;心與小腸相表里,心火旺動則下移小腸,可見小便黃赤、尿道灼熱澀,故其病位在心和小腸。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