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陰陽互損 是指在陰或陽任何一方虛損到一定程度時,影響相對的一方化生,形成陰陽兩虛的病理狀態,包括陰損及陽和陽損及陰兩個方面。
(1)陰損及陽:指由于陰液虧損,累及陽氣化生不足或無所依附而耗散,從而在陰虛的基礎上又導致陽虛,形成以陰虛為主的陰陽兩虛病理狀態。
(2)陽損及陰:指由于陽氣虛損,無陽則陰無以生,累及陰液的生化不足,從而在陽虛的基礎上又導致陰虛,形成以陽虛為主的陰陽兩虛病理狀態(助理2001)。
4.陰陽格拒 是指陰或陽任何一方偏盛至極,壅遏于內,將另一方排斥格拒于外,迫使陰陽之間不相維系,從而出現真寒假熱或真熱假寒的病理狀態(執業2002/2004)。陰陽格拒,是陰陽失調中比較特殊的一類病機,包括陰盛格陽和陽盛格陰兩個方面。
(1)陰盛格陽:指陰寒之邪壅盛于內,逼迫陽氣浮越于外,使陰陽之氣不相順接,相互格拒的一種病理狀態,故稱其為真寒假熱證(執業2001/2003,助理2005)。
(2)陽盛格陰:又稱格陰,系指邪熱內盛,深伏于里,陽氣被遏,郁閉于內,不能外達于肢體而格陰于外的一種病理狀態(執業2000),故稱為真熱假寒證。
5.陰陽亡失 是指機體的陰液或陽氣突然大量地亡失,導致生命垂危的一種病理狀態,
包括亡陰和亡陽兩類。
(1)亡陽:指機體的陽氣發生突然性脫失,而致全身功能突然嚴重衰竭的一種病理狀態。
(2)亡陰:指由于機體陰液發生突然性的大量消耗或丟失,而致全身功能嚴重衰竭的一種病理狀態。
精、氣、血失常
1.精的失常
(1)精虧:腎精和水谷之精不足及其功能低下。
(2)精瘀:精瘀是指男子精滯精道,排精障礙而言。
2.氣的失常
(1)氣虛:指氣不足,導致臟腑組織功能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狀態(執業2001/2003)。
(2)氣機失調:即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失調,是指疾病在其發展過程中,由于致病因素的影響,進而導致氣機運行不暢或升降出入功能失去平衡協調的病理變化?筛爬闅鉁(即氣的運行、流通障礙)、氣逆(即氣的上升運動太過或下降運動不及)、氣陷(即氣的上升力量不足或氣的下降力量過強)、氣閉(即氣的出入受阻)(助理2006)、氣脫(即氣失內守而散逸于外)(助理2006)等方面。
3.血的失常
(1)血虛:指血液不足,血的濡養功能減退的病理變化。
(2)血液運行失常:指在疾病過程中,由于某些致病邪氣的影響,或臟腑功能失調,導致血瘀(運行遲緩或瘀滯不暢)、血液迫疾(被迫運行加速,失于寧靜),甚至出血(血液妄行,逸出脈外)的病理變化。
4.精、氣、血關系失調
(1)精、氣、血關系失調,可導致精氣虧損、精血兩虛、氣滯精瘀、血瘀精阻等病理變化。
(2)氣血關系失調,可導致氣滯血瘀(執業2000/2004)、氣血兩虛、氣不攝血、氣隨血脫(執業2000/2004)、血隨氣逆等病理變化。
津液代謝失常
1.津液不足 指津液的虧少,導致臟腑、組織官竅失于濡潤滋養而干燥枯澀的病理狀態。
2.津液輸布、排泄障礙 津液的輸布和排泄障礙,主要與脾、肺、腎、膀胱、三焦的功能失常有關,可致津液停留,內生痰飲,水濕停留。
3.津液與氣血關系失調,可導致津停氣阻(水濕痰飲停留而導致氣機阻滯)、氣隨液脫(氣隨津液之外泄暴脫亡失)、津枯血燥(津液虧乏枯竭致血燥虛熱內生或血燥生風)、津虧血瘀(津液耗損致血行郁滯不暢)(執業2000/2004)。
內生五邪
1.風氣內動 風氣內動,即是“內風”。凡在疾病發展過程中,因為陽盛,或陰虛不能制陽,陽升無制,出現以動搖、眩暈、抽搐、震顫等動的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理變化。
(1)肝陽化風:指肝腎陰虧,陰不制陽,以致陰虛陽亢,水不涵木,浮陽不潛,久之陽愈浮。
(2)熱極生風:指邪熱熾盛,煎灼津液,傷耗營血,燔灼肝經,筋脈失養,化而為風的病理變化(執業2000/2003)。
(3)陰虛風動:指陰液枯竭,筋脈失養,變生內風的病理變化。
(4)血虛生風:指肝血不足,筋脈失養,虛風內動的病理變化。
(5)血燥生風:指津枯血少,失潤化燥,肌膚失養,經脈氣血失和,血燥動而生風的病理變化。
2.寒從中生 寒從中生又稱“內寒”,是指機體陽氣虛衰,溫煦氣化功能減退,虛寒內生的病理變化(執業2000/2001/2003)。
3. 濕濁內生濕濁內生又稱“內濕”,是指由于脾的運化水濕功能和輸布津液的功能障
礙,從而引起水濕痰濁蓄積停滯的病理變化。
4.津傷化燥 津傷化燥又稱“內燥”,是指津液不足,人體各組織器官和孔竅失其濡潤,出現干燥枯澀癥狀的病理變化,多見于肺、胃、大腸。
5.火熱內生 火熱內生又稱“內火”或“內熱”,是指陽盛有余,或陰虛陽亢,或氣血郁滯,或病邪郁結,而產生的火熱內擾,功能亢奮的病理變化。
(1)陽盛化火:陽氣過亢,功能亢奮,就會使物質的消耗增加,以致傷陰耗液。
(2)邪郁化火:①外感寒、濕等陰寒病邪,郁滯入里從陽而化熱化火;②體內有形的病理性產物積聚不散而化生火熱。
(3)五志過極化火:指由于情志刺激,造成氣機郁結,氣郁日久從陽而化生火熱。
(4)陰虛火旺(執業2000/2002/2005):指精虧血少,陰液不足,陰不制陽,陽氣相對偏亢,化生火熱的病理變化。陰虛火旺屬于虛火的范圍。
疾病傳變
1.疾病傳變的形成“傳變”,一般認為“傳”是指病情循著一定的趨向發展,“變”是指病情在某些特殊條件下起著性質的轉變。疾病傳變是指疾病的傳變規律和過程。
2.影響疾病傳變的因素 疾病的傳變主要與體質因素、病邪的性質、地域、氣候、生活狀況、治療正確與否等有密切關系。
活學活用
1.內生五邪與外感六淫的聯系和區別
聯系:有相似的臨床癥狀,外邪入內可以轉化為內邪,內邪存在易感受相應的外邪。
區別:內生五邪——因生理功能異常,產生于內,多里證,無暑邪。
外感六淫——因氣候異常等變化,邪從外襲,見表證,有暑邪。
2.轉化和傳變的區別 轉化是指兩種性質截然相反的病理變化之間的互相轉變,如陰證和陽證、表證和里證、寒證和熱證、虛證和實證之間的互相轉化。傳變,則是指臟腑組織病變的傳移變化。疾病的傳變和轉化稱之為傳化。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