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感冒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感冒辨證可從發病情況、全身及局部癥狀著手。冬春多風寒、風熱及時行感冒,夏秋季節多暑邪感冒,發病呈流行性者為時行感冒。感冒日久或反復感冒則多為正虛感冒。除常證外,辨證時還應結合辨別夾痰、夾滯、夾驚的兼證。
二、治療原則
感冒的基本治療原則為疏風解表。因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發汗不宜太過,以免耗損津液。小兒感冒容易寒從熱化,或熱為寒閉,形成寒熱夾雜之證,單用辛涼汗出不透,單用辛溫恐助熱化火,常取辛涼辛溫并用。感冒若單用解表法易汗出后復熱,應據證情合用清熱解毒、清暑化濕、化痰消食、鎮驚熄風等治法。體質虛弱者不宜過于發表,或采用扶正解表法。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應在感冒之后及時調理,改善體質,增強免疫力。
三、分證論治
(一)主證
1.風寒感冒
證候:惡寒發熱,無汗,頭痛,鼻塞流涕,噴嚏,咳嗽,喉癢,舌偏淡,苔薄白,脈浮緊。
分析:風寒外束,衛表不和。肌表為寒邪所束,經氣不得宣暢,故發熱無汗,惡寒頭痛;風邪犯肺,肺氣失宣,故喉癢,噴嚏咳嗽;苔薄白,脈浮緊為風寒征象。
治法:辛溫解表。
方藥:荊防敗毒散、蔥豉湯加減。常用藥:蔥白、蘇葉、豆豉解表發汗,荊芥、防風疏風散寒,杏仁、前胡宣發肺氣,桔梗開肺利咽,甘草調和諸藥。
表寒重,惡寒發熱加羌活、白芷祛風解肌;咳甚加白前、紫菀宣肺止咳;痰多加半夏、陳皮燥濕化痰。
2.風熱感冒
證候:發熱重,惡風,有汗或無汗,頭痛,鼻塞流膿涕,噴嚏,咳嗽,痰黃粘,咽紅或腫,曰干而渴,舌質紅,苔薄白或黃,脈浮數。
分析:風熱外襲,肺衛不利。感受風熱或寒從熱化,腠理開泄,發熱重而有汗出;風熱上乘,肺氣失宣故咳嗽流涕,痰粘,咽紅或腫;熱易傷津,口干而渴;舌紅苔薄黃,脈浮數皆風熱征象。
治法:辛涼解表。
方藥:銀翹散或桑菊飲加減。常用藥:金銀花、菊花、連翹清熱解表,薄荷、牛蒡子疏風散熱、宣肺利咽,豆豉發表除煩,桔梗、前胡宜肺化痰。
表熱證候明顯者,選銀翹散;咳嗽癥狀較重者,選桑菊飲。咳甚痰黃加黛蛤散、前胡清肺化痰;咽紅腫甚加山豆根、土牛膝根清咽解毒;高熱便秘加生大黃、全瓜蔞通腑瀉熱。
3.署邪感冒
證候:發熱無汗,頭痛鼻塞,身重困倦,咳嗽不劇,胸悶泛惡,食欲不振,或有嘔吐泄瀉,舌質紅,苔黃膩,脈數。
分析:暑邪夾濕,束表困脾。暑邪外襲,衛表失宣則見高熱、無汗;濕遏肌表則身重困倦;暑濕困于中焦,故胸悶泛惡,食欲不振,或嘔吐泄瀉;舌紅苔膩為暑濕之征象。
治法:清暑解表。
方藥:新加香薷飲加減。常用藥:香薷發汗解表化濕,金銀花、連翹解暑清熱,藿香、佩蘭祛暑利濕,厚樸、白豆蔻、扁豆花化濕和中。
熱甚心煩加黃連、淡豆豉、梔子;泛惡嘔吐加竹茹、半夏;身重困倦苔膩加鮮荷梗、荷葉、佩蘭、西瓜翠衣。
4.時行感冒
證候:全身癥狀較重,壯熱嗜睡,汗出熱不解,目赤咽紅,肌肉酸痛,或有惡心嘔吐,或見疹點散布,舌紅苔黃,脈數。
分析:疫毒侵襲,火熱燔熾。疫毒襲表,故壯熱嗜睡,肌肉酸痛;上焦熱熾,故目赤咽紅;邪伏中焦故惡心嘔吐;舌紅苔黃、脈數均為熱盛之象。
治法:疏風清熱解毒。
方藥:銀翹散合普濟消毒飲加減。常用藥:銀花、連翹清熱解毒,荊芥、羌活辛溫疏邪,山梔、黃芩清肺泄熱,板藍根、貫眾、蚤休泄熱解毒,薄荷辛涼發散。
如癥見高熱惡寒,脘痞惡心、頭痛納呆,苔如積粉,為時邪夾穢濁疫氣,侵于募原。治宜透達募原,辟穢化濁。方選達原飲加味。常用藥:檳榔、草果、厚樸、知母、白芍、甘草、黃芩、柴胡、板藍根。
(二)兼證
1.夾痰
證候:感冒兼見咳嗽較劇,咳聲重濁,喉中痰鳴,苔滑膩,脈浮數而滑。
分析:咳嗽多痰、痰白清稀或有泡沫為風寒,痰黃粘稠為風熱。
治法:偏于風寒者辛溫解表,宣肺化痰;偏于風熱者辛涼解表,清肺化痰。
方藥:在疏風解表的基礎上,偏風寒配用二陳湯加減,常用藥:半夏、陳皮、白前、枳殼等燥濕化痰;偏于風熱者配用青黛、海蛤殼、浙貝母、瓜蔞皮等清化痰熱。
2.夾滯
證候:感冒兼見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嘔吐酸腐,口氣穢濁,大便酸臭,或腹痛泄瀉,或大便秘結,舌苔垢膩,脈滑。·
分析:食滯中焦則脘腹脹滿;升降失司則嘔惡、納呆、泄瀉;食積化腐則口氣穢濁,大便酸臭;苔垢膩脈滑為內有積滯之象。
治法:解表合消食導滯。
方藥:佐用保和丸。常用藥:山楂、雞內金、麥芽消食導滯,萊菔子、枳殼降氣消積。
3.夾驚
證候:兼見驚惕啼叫,夜臥不安、磨牙,甚則驚厥抽風,舌尖紅,脈弦。
分析:小兒神氣怯弱,筋脈未盛,感受外邪,心神失寧故見驚惕啼叫,夜臥不安、磨牙,甚而驚厥抽風,舌尖紅、脈弦為心肝熱象。
治法:解表清熱,鎮驚熄風。
方藥:湯劑中可加用鉤藤、蟬蛻、僵蠶平肝熄風,煅龍骨、茯苓寧心安神。另服小兒回春丹或小兒金丹片。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