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復感證
1.肺衛不固
證候:面色欠華,常自汗出,惡風怕冷,鼻塞流涕,發熱不甚,反復感邪,舌質淡,苔薄白,脈緩弱。
分析:肺衛不固,外邪易侵。小兒正氣不足,肺衛不固故常自汗出,反復感冒;面色欠華,惡風怕冷為肺氣虛證;舌淡苔薄、脈細弱為氣虛之象。
治法:益氣固表。
方藥:玉屏風散加味。常用藥:黃芪益氣固表,白術健脾補氣,防風祛風護衛,蘇葉理氣和中,生牡蠣斂汗護表。
汗出較甚者加生龍骨、糯稻根固表止汗;氣虛明顯者加黨參、茯苓健脾益氣;食欲不振者加陳皮、焦山楂運脾開胃。
2.營衛不和
證候:平素汗多,汗出不溫,面色觥白,肌肉松弛,肢涼畏寒,舌淡紅,苔薄白或花剝,脈無力。
分析:營衛不和,正虛邪戀。衛陽不足故面色胱白,肢涼畏寒;營陰失守則多汗不溫;舌淡紅、苔薄白為氣陽不足之象。
治法:調和營衛。
方藥: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常用藥:黃芪益氣固表,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棗調和營衛,斂汗固衛。
低熱綿延者加白薇、銀柴胡清其虛熱;出汗過多加浮小麥、酸棗仁固表止汗。
3.肺陰不足
證候:面色潮紅,形體消瘦,潮熱盜汗,口渴咽干,手足心熱,舌紅少津,苔少或花剝,脈細。
分析:肺陰不足,陰虛內熱。肺陰不足,則咽干口渴;陰虛生內熱故身有潮熱,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為陰虛之象。
治法:滋陰養肺。
方藥:百合固金湯加減。常用藥:百合、麥冬潤肺生津,玄參、生地養陰清熱,白芍、五味子斂肺止汗,桔梗、甘草利咽和中。
咽干干咳加天花粉、川貝母潤肺止咳;潮熱盜汗加地骨皮、五味子清熱斂陰;寐少便干加酸棗仁、柏子仁安神潤腸。
【其他療法】
一、中成藥劑
1.午時茶每服1/2-1包,1日3次。用于風寒感冒夾滯。
2.小柴胡沖劑每服1包,1日2-3次。用于感冒發熱,往來不已。
3.清開靈沖劑每服1包,1日2—3次。用于時行感冒。
4.小兒回春丹每服每歲1粒,最多10粒,1日2—3次。用于感冒夾驚。
5.小兒金丹片每服2-3粒,1日3次:用于感冒夾驚。
6.玉屏風口服液每服1支,1日2-3次。用于復感證肺衛不固證。
二、單方驗方
蔥白頭(連須)3-7個,生姜3-5片。濃煎后加糖適量。用于風寒感冒。
三、藥物外治
香薷、柴胡、厚樸、扁豆花、防風各30g,銀花、連翹、豆豉、雞蘇散、石膏、板藍根各50g.煎水3000ral,稍冷沐浴。1日1-2次。用于暑邪感冒。·
四、針灸療法
1.針刺風池、合谷、大椎、風門、肺俞。中等刺激,不留針。用于風寒感冒。
2.針刺大椎、曲池、魚際、外關、少商。中等刺激,不留針。用于風熱感冒。
【預防護理】
一、預防
1.注意體格鍛煉,多做戶外活動,增強體質。,
2.注意隨氣候變化增減衣服,尤其氣溫驟變時。勿長期衣著過暖。
3.冬春感冒流行時,少去公共場所,避免感染。
二、護理
患病期間,多飲開水,給予易消化食物。高熱患兒及時物理降溫。做好口腔護理。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