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月經的生理
1.月經的生理現象
(1)月經初潮:女性第一次月經來潮稱初潮。年齡一般為13~15歲,平均14歲,即二七。
(2)月經周期:月經有月節律的周期性,出血的第一天為月經周期的開始,兩次月經第一天之間的間隔時間稱為一個月經周期,一般28~30天。
(3)經期:月經持續時間,正常經期為3~7天,多數3~5天。
(4)月經的量、色、質
經量50~80ml,色暗紅,質量不稀不稠,不凝固,無血塊、無特殊臭氣。
行經前全身表現:乳房略脹,小腹略墜,腰微酸,情緒易于激動。
絕經:婦女一生最后一次行經后,停經1年以上,稱為絕經。
(5)附:特殊的月經現象
①并月:身體無病,但月經定期2個月來潮一次。
②居經:或稱季經,身體無病,但月經定期3個月來潮一次。
③避年:身體無病,但月經1年行經1次。
④暗經:終生不潮但卻能受孕者。
⑤激經:又稱盛胎或垢胎,受孕初期仍能按月經周期有少量出血而無損于胎兒者。
2.月經產生的機理(臟腑、天癸、氣血、經絡)
(1)臟腑與月經
五臟貯藏和化生精氣,腎藏精,肝藏血,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心主血,肺主氣,氣為血之帥。五臟在月經產生當中各司其職,但與月經產生密切相關的是腎、肝、脾。
腎:腎藏精,主生殖,腎為天癸之源,腎為沖任之本,腎為氣血之根,腎與胞宮相系,腎與腦髓相通,腎為五臟陰陽之本。
肝:肝血下注沖脈,司血海之定期蓄溢,參與月經周期、經期及經量的調節。
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具有統血,固攝子宮之權。胃中水谷盛,則沖脈之血盛,月事以時下。
心:主血脈,即心氣推動血液在脈管當中運行的作用。心通過胞脈與胞宮相通;心氣交與腎,心腎相交,血脈流暢,月事如常。
肺:肺主氣,朝會百脈輸送精微,若霧露之溉,下達精微于胞宮,參與月經的產生于調節。
(2)天癸與月經
天癸,男女都有,是腎中精氣充盛到一定程度時體內出現的具有促進人體生長、發育、生殖的一種精微物質。腎氣來源于先天腎氣,靠后天水谷精微的不斷滋養,而逐漸成熟,后又隨腎氣的虛衰而竭止。
現代中醫認為天癸是影響人體生長、發育與生殖的陰精,女性天癸與月經相始終,天癸是腎主生殖的物質基礎。天癸主宰月經的潮與止。
(3)氣血與月經
月經的主要成分是血,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血是月經的物質基礎,而氣能生血、行血、攝血。氣血調和,經候如常。
(4)經絡與月經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具有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形體官竅,溝通上下內外,感應傳導信息的作用。與婦女月經有關的經絡有奇經八脈當中的沖、任、督、帶。其中沖、任、督均起源于胞中,“一源而三岐’,沖為十二經之海,為血海;任為陰脈之海,主胞胎;督脈為陽脈之海,與任脈交于齦交穴,陰陽相合,維持人體陰陽脈氣的平衡,維持了胞宮行經和孕育的正常功能。帶脈約束縱行的諸經,通過與任、督、沖三脈交會,間接下系胞宮,維持胞宮的正常生理功能。
(5)胞宮與月經
胞宮是化生月經和受孕育胎的內生殖器官。其生理由腎、天癸、氣血、沖任調節,并主司子宮藏瀉,胞宮周期性變化主要表現為子宮的周期性出血。
3.月經周期節律
(1)行經期、經后期、經間期、經前期四個時期。
(2)月經周期的調節機理
①天人相應說;②腎陰陽轉化說;③腎-天癸-沖任-胞宮生殖軸說;④腦-腎-天癸-沖任-胞宮軸說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