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查要點】
一、診斷依據
1、小便頻數,淋瀝澀痛,小腹拘急引痛,為各種淋證的主癥,是診斷淋證的主要依據。但還需根據各種淋證的不同臨床特征,可確定不同的淋證類型。
2、病久或反復發作后,常伴有低熱、腰痛、小腹墜脹、疲勞等。
3、多見于已婚女性,每因疲勞、情志變化、不潔房事而誘發。
二、病證鑒別
1、淋證與癃閉的鑒別 ①相似點:小便量少、排尿困難②不同點:淋:尿頻而痛、排尿總量正常;癃閉:一般無尿痛、排尿量低于正常或無尿,但癃閉復感濕熱,常可并發淋證;而淋證日久不愈,亦可發展成癃閉。
2、血淋與尿血的鑒別①相似點:小便出血、尿色紅赤、甚至溺出純血;②不同點:血淋小便滴瀝而疼痛難忍;尿血:一般無痛、血多時或血塊時輕痛。故一般以痛者為血淋,不痛者為尿血。
▲3、膏淋與尿濁的鑒別 ①相似點:小便渾濁、白如米泔②不同點:尿濁:無痛;膏淋:澀痛、頻數、有堵塞感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1、★首辨六淋主癥
熱淋起病多急驟,小便赤熱,溲時灼痛,或伴有發熱,腰痛拒按。石淋以小便排出砂石為主癥,或排尿時突然中斷,尿道窘迫疼痛,或腰腹絞痛難忍。氣淋小腹脹滿較明顯,小便澀滯疼痛,尿后余瀝不盡。血淋為溺血而痛。膏淋證見小便渾濁如米泔水或滑膩如膏脂。勞淋小便不甚赤澀.溺痛不甚,但淋瀝不已,時作時止,遇勞即發
2、辯證候之虛實 3、辯明各種淋證的轉化與兼夾
二、治療原則:實則清利,虛則補益――淋證基本治則
三、證治分類
主癥 | 兼癥 | 舌脈 | 病機 | 治法 | 代表方 | |
熱淋 |
小便頻數短澀,灼熱刺痛,溺色黃赤 |
少腹拘急脹痛,或有寒熱、口苦、嘔惡、或有腰痛拒按,或有大便秘結 |
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 濕熱蘊結下焦,膀胱氣化失司 | 清熱利濕通淋 | 八正散 |
石淋 |
尿中夾砂石,排尿澀痛,或排尿時突然中斷,尿道窘迫疼痛 |
少腹拘急,往往突發一側腰腹絞痛難忍,甚則牽及外陰,尿中帶血 |
舌紅,苔薄黃,脈弦或帶數 | 濕熱蘊結下焦,尿液煎熬成石,膀胱氣化失司 | 清熱利濕、排石通淋 | 石葦散 |
血淋 |
小便熱澀刺痛,尿色深紅,或夾有血塊 |
小腹或尿道疼痛滿急加劇,或見心煩,口干 |
舌尖紅,苔黃,脈滑數 | 濕熱下注膀胱,熱甚灼絡,迫血妄行 | 清熱通淋,涼血止血 | 小薊飲子 |
氣淋 |
郁怒之后,小便澀滯,淋瀝不宣 |
少腹脹滿疼痛,心煩易怒 |
舌苔薄白,脈弦 | 氣機郁結,膀胱氣化不利 | 理氣疏導,通淋利尿 | 沉香散 |
膏淋 |
小便混濁乳白或如米泔水,上有浮油,置之沉淀,或伴有絮狀凝塊物,或混有血液、血塊。 |
尿道熱澀疼痛,尿時阻塞不暢,口干 |
舌質紅,苔黃膩,脈濡數 | 濕熱下注,阻滯絡脈,脂汁外溢 | 清熱利濕,分清泄濁 | 程氏萆分清飲 |
勞淋 |
小便不甚赤澀,溺痛不甚,但淋瀝不已,時作時止,遇勞即發 |
腰膝酸軟,神疲乏力,病程纏綿 |
舌質淡,脈細弱 | 濕熱留戀,脾腎兩虛,膀胱氣化無權 | 補脾益腎 | 無比山藥丸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