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缺乳
【病因病機】
本病多因素體脾胃虛弱,生化不足,氣血虛弱;或分娩失血過多,氣血耗損,乳汁化源不足;或產后思慮過度而傷脾,氣血生化不足;或產后七情所傷,情志不調,肝失調達,氣機不暢,乳汁運行不暢而乳少。足陽明胃經循行過乳房,中醫有“乳頭屬肝,乳房屬胃”之說,故本病與肝胃有關。
【辯證】
主癥 產后沒有乳汁分泌,或分泌量過少,或在產褥期、哺乳期乳汁正行之際,乳汁分泌減少或全無。
兼見乳汁清稀,乳房柔軟無脹感,面色蒼白,唇甲無華,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脈虛弱者,為氣血不足;若產后乳汁不行或乳少,乳房脹滿疼痛,或身有微熱,情志抑郁,胸脅脹滿,脘痞食少,舌紅,苔薄黃,脈弦者,為肝氣郁滯。
【治療】
1.基本治療
治法 調理氣血,疏通乳絡。取足陽明、任脈經穴為主。
主穴 乳根 膻中 少澤
配穴 氣血不足者,加足三里、脾俞、胃俞;肝氣郁滯者,加太沖、內關;食少便溏者,加中脘、天樞;失血過多者,加肝俞、膈俞;胸脅脹滿者,加期門;胃脘脹滿者,加中脘、足三里。
操作 少澤點刺出血,其余主穴用平補平瀉法。配穴按虛補實瀉法操作。
方義 乳根為足陽明經穴,調理陽明氣血,通絡下乳。膻中為氣會,調氣通絡。少澤為通乳之經驗穴。
某女,28歲,產后泌乳量少質稀,乳房柔軟無脹感,面色蒼白,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脈細。除乳根、膻中、少澤外,應加取
A.太沖、內關
B.足三里、脾俞
C.肝俞、膈俞
D.中脘、天樞
E.期門、太沖
『正確答案』B
2.其他治療
(1)皮膚針 背部從肺俞至三焦俞及乳房周圍,叩刺強度根據證候的虛實決定輕重,一般多用輕刺激或中等刺激。背部從上而下每隔2cm叩打一處,并可沿肋問向左右兩側斜行叩刺,乳房周圍做放射狀叩刺,乳暈部做環形叩刺,每次叩刺10分鐘,每日1次。
(2)耳針法 選胸、內分泌、交感、肝、脾。毫針用中等刺激,或用撳針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貼壓。
(3)穴位注射法 選乳根、膻中、肝俞、脾俞。用維生素B1、維生素C注射液各10ml混合,每穴注入1~2ml,每日1次。
四、遺尿
【病因病機】
本病多因稟賦不足,或病后體弱,導致腎氣不足,下元虛寒,膀胱約束無權;或因脾肺氣虛,上虛則不能制下,下虛則不能上承,膀胱約束無權,致使發為遺尿。
病位主要在腎,病性以虛證為主。
【辨證】
主癥 夜間沒有自主控制的排尿,輕者幾日一次,重者一夜數次。
兼見白天小便亦多,甚則難以控制,面色白,精神疲乏,肢冷畏寒,智力遲鈍,腰腿乏力,舌淡,脈沉細者,為腎陽不足;若白天小便頻而量少,勞累后遺尿加重,面白,氣短,食欲不振,大便易溏,舌淡苔白,脈細無力者,為肺脾氣虛。
【治療】
1.基本治療
治法 健脾益氣,溫腎固攝。取任脈、足太陰經穴、相應背俞穴為主。
主穴 關元 中極 膀胱俞 三陰交
配穴 腎陽虛者,加腎俞;脾肺氣虛者,加氣海、肺俞、足三里;夜夢多者,加百會、神門。
操作 毫針補法,配穴用灸法。
方義 關元培補元氣,益腎固本。中極、膀胱俞為膀胱之俞募配穴,可促進膀胱之氣化功能。三陰交健脾益氣。
某男,5歲,睡中遺尿,面色
白,精神疲乏,畏寒,舌淡,脈沉細。針灸治療本病的取穴是:關元、中極、膀胱俞、三陰交
A.肺俞
B.腎俞
C.曲骨、陰陵泉
D.百會、神門
E.肝俞、太沖
『正確答案』B
2.其他治療
(1)耳針法 選腎、膀胱、尿道、皮質下。每次選2~3穴,毫針輕刺,或用王不留行籽貼壓。
(2)皮膚針法 選夾脊穴、氣海、關元、中極、腎俞、膀胱俞、八器。皮膚針輕叩,使皮膚微微潮紅,也可叩刺后加拔火罐,隔日1次。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