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是指經歷過的事物在頭腦中保持和重現的心理過程。
有沒有記住,主要看能不能再認,能不能回憶和能不能復做。
例如,解答一道選擇題,當看完題目之后,答案還沒有在頭腦中出現,但一看供選擇的答案,立刻認出其中有一個是該題的答案。這種感知過的事物出現在眼前時,能夠認識它們的現象就叫再認。至于經歷過的事物不在眼前,也無人提示,但能獨立地再現出這一事物的印象,這種現象叫回憶。這種情況在學習中比比皆是,如背誦課文、記單詞、寫化學方程式、使用公式解題等等。學過的動作,在需要時能準確地重復做出來,叫做復做。能“回憶”出來,反映了較高的記憶水平。
記憶在學習中具有很大的作用,沒有記憶,學習就無法進行,法國一位數學家說:“記憶是一切腦力勞動之必需!狈▏骷曳鼱柼┱f:“人,如果沒有記憶,就無法發明創造和聯想!
具體地說,記憶在學習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mda.com
首先,學習新知識離不開記憶,為什么呢?因為知識具有嚴格的系統性,學習總是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是循序漸進的。正如建造大廈那樣,要從打地基開始,一層一層建起。老師在講課之前,要求學生進行預習和復習,正是為了使學生記住學習新知識所需要的舊知識,以便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忘記了有關的舊知識,卻想學好新知識,那就如同想在天空中建樓一樣可笑。如果學高中電學時,初中電學中的知識全都忘記了,那么高中的電學就很難學習下去。一位捷克教育家說:“一切后教的知識都根據先教的知識!笨梢娪涀∠冉痰闹R對繼續學習有多么重要。
其次,思考離不開記憶。面對問題,引起思考,力求加以解決,可是一旦離開了記憶,思考就無法進行,問題也自然解決不了。假如在做求證三角形全等的習題時,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或定理給忘了,那就無法進行解題的思考。人們常說,概念是思維的細胞,有時思考不下去的原因是由于思考時把需要使用的概念和原理遺忘了。經過查找或請教又重新回憶起來之后,中斷的思考過程就可以繼續下去了。宋代學者張載說過:“不記則思不起。”這話是很有道理的。感知過的事物不能在頭腦中保存和再現,思維的“加工”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米之炊了。
第三,提高學習效率離不開記憶。記憶能力強,就可以在頭腦中建起一個貯存庫“智慧的倉庫”。在這“倉庫”里貯存著通過學習獲得的一切有價值的成果,在新的學習活動中,當需要某些知識時,則可隨時取用,從而保證了學習和思考新知識的迅速進行,節省了大量查找、復習、重新理解的時間,使學習的效率大大提高。
一個優秀生在閱讀或寫作時,很少翻查字典;在做習題時,也很少翻書查找原理、定律、公式等,因為這些知識已牢牢地貯存在他的大腦中了,而且可以隨時取用。
不少優秀生解題速度快的秘密在于,他們把常用的運算結果,常用的化學方程式的系數等已熟記在頭腦中了,因此在解題時,就不必在這些簡單的運算和配平上花時間了,從而可以把時間地花在思考問題上,由于記憶得牢固而準確,所以也就大大減少了臨時運算造成的差錯。難怪有句格言說:“記憶乃才智之母!庇胁胖堑膶W生往往與他們有良好的記憶能力有關。
那么,怎樣提高記憶能力呢?mda.com
(一)要有“記住”的緊迫感
不少學生有這樣的體會:課堂提問前看書,記憶效果比較好;考試之前學習,記憶效果比較好。其原因在于記憶的目的明確,因為害怕記不住,直接影響學習成績。這種非記住不可的緊迫感,使得記憶的效果大大提高。
學習的實踐證明,記憶的任務明確,目的端正,就能發掘出各種潛力,從而取得較好的記憶效果。一般來說重要的事情遺忘的可能性比較小,就是這個道理。
不少學生總抱怨自己的記憶能力太差,其實根本原因在于學習的動機和目的不端正,學習缺乏強大的動力,不善于給自己提出具體的學習任務。因此在學習時,就沒有“一定要記住”的緊迫感,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使得記憶效果很差。可是自己又不從學習動機和學習目的上找原因,反而一味地怪自己的記憶力太差,再去學習時,又缺乏“一定能記住”的信心,結果就更加記不住了,形成惡性循環,使得學習成績越來越差。
有了“一定要記住”的認識,又有了“一定能記住”的信心,記憶的效果一定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