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訂購熱線:010-62168566
第七章 成本核算
本章內容是新增加的,學習時要重點把握以下方面:一是生產成本的核算;二是生產成本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三是產品生產成本分析。雖然原來教材中對于收入、費用和利潤,費用的內容有一點這方面的內容,但是今年的教材把這部分內容細化了,學習時要注意第二節、第三節和第五節。成本核算主要是存貨的成本核算。
第一節 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
一、成本核算的要求
(一)嚴格執行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的成本計量要求
(二)正確劃分各種成本耗費的界限(注意這里看著其實很簡單,但是在做綜合題的時候保證不出錯也是很難得的。)
1、正確劃分存貨成本與期間費用的界限
購買材料、購買產品或提供勞務過程中形成了存貨的成本,存貨的成本由產品負擔的;但是期間費用是從收入中得到補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期間費用不應由產品或者勞務負擔,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2、正確劃分各期的成本界限
采用的權責發生制還要考慮到受益的原則,現在購買的材料并不一定都要計入本期的產品受益對象上去,可能要以后才計入產品成本。本期受益的才可以計入本期產品耗費,如果本期不受益以后期受益,那么,什么時候受益計入什么時候的當期的產品成本。
3、正確劃分各種產品的成本界限
在領用材料或耗費職工薪酬,沒有明確的區分,就應該采用適當的分配方法,合理地分配計入相關的產品成本。(后面講解的重點)
4、正確劃分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成本界限
本期耗費的料費、工費和其他費用以及期初的未完工產品整個耗費的成本,要在完工產品和未完工產品之間進行分配。(后面講解的重點)
假設期初沒有在產品,本期投入的料、工、費本期就全都完工了,本期的產品成本就應該等于本期的完工產品成本。假設期初沒有在產品,本期的產品成本就要在完工產品成本和月末未完工產品成本之間進行分配。一部分完工,一部分還沒有完工,分別計算完工產品成本和未完工產品成本。(這也是后面講解的重點)
如果期初有在產品,期初在產品成本加上本月的產品成本就要在完工產品和未完工產品之間進行分配。
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產品成本=本月完工產品成本+月末在產品成本
期末的=期初的+本期增加的-本期減少的
變形為:月末在產品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產品成本-本月完工產品成本
(三)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
(四)選擇適當的成本計算方法
成本計算方法的選擇,應同時考慮企業生產類型的特點和管理的要求兩個方面。成本計算方法一經選定,一般不能隨意變更。
(五)成本核算使用的主要會計科目
應當開設“生產成本”賬戶,在“生產成本”下面開設“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分別核算基本生產車間和輔助生產車間的生產成本。
此外,在成本核算中有一些不能明確受益對象的就是間接性的費用,要計入“制造費用”科目,注意:不是期間費用,不是不能由產品成本負擔的,它是由產品成本的但是不能明確受益對象。例如,生產車間管理人員的工資,車間主任的工資,應該由產品成本負擔的但是很難劃分由哪個產品來負擔,因此,先計入“制造費用”。又如機物料消耗。
必要時,還可以增設“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科目。(新準則已取消這兩個科目)
二、產品生產成本項目
(一)直接材料
(二)直接人工
(三)制造費用
包括生產車間管理人員的工資等職工薪酬、折舊費、辦公費、水電費、機物料消耗、勞動保護費、季節性和修理期間的停工損失。
一般來說,制造費用期末無余額,但是季節性企業也可能出現期末余額。
三、生產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一)區分應計入產品成本的成本和不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
(二)區分本期的產品成本和非本期的產品成本
(三)在不同產品之間歸集和分配
(四)將本期的產品成本和期初的產品成本在完工產品和期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
第二節 生產成本的核算
成本這塊是計算的重頭戲,所以最好的辦法是看一遍教材的例題并大量的做練習和模擬題。
生產成本的核算本質就是一個分配的內容,計算分配率的問題。
一、基本生產成本的核算
(一)直接材料成本的核算
領用的材料是由幾種產品共同耗用的,在一定的標準下就要進行分配。通常采用材料定額消耗量比例或者是材料定額成本比例來進行分配。
分配率=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材料數量(或成本)=該種產品的材料定額消耗量(或定額成本)×分配率。
請看教材276頁的【例7—1】
(二)直接人工成本的核算
直接人工成本的核算就是把職工薪酬,按照一定標準進行分配。
如果職工薪籌直接明確A產品生產工人的薪酬是多少,B產品生產工人的薪酬是多少,則會比較好處理。如果一個職工既生產A產品又生產B產品,則此時需要進行分配。分配時,按照待分配的費用除以分配標準計算出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再乘以各種產品的標準。
請看教材276頁的【例7—2】
二、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的核算
三、輔助生產成本的核算
由于很多企業既有基本生產車間又有輔助生產車間,輔助生產車間是為基本生產車間其他輔助生產車間和企業管理部門服務的生產車間。如,供水車間,供電車間,機修車間,運輸班等等。輔助生產車間形成的生產費用,要分配到各成本費用里面去。
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有兩種不同的方法,一種是直接法,一種是交互分配的方法。
1.直接分配法
直接分配法,是不考慮輔助生產車間內部相互提供的勞務量,也就是說,輔助生產車間只為基本生產車間技它的管理部門提供服務。
比如,機修車間和鍋爐車間,機修車間為鍋爐車間提供一萬小時的服務,鍋爐車間為機修車間提供一千立方米的勞務,此種勞務在直接分配法里是不考慮的。
對于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在直接分配法里,關鍵是計算分配率。
輔助生產成本,在機修車間的角度,其待分配成本是48萬元,提供機修服務16萬小時,為鍋爐車間提供機修服務1萬小時,但在直接分配法下,是不考慮這1萬小時的。只考慮機修車間為一車間,二車間提供的服務。為一車間提供服務8萬小時,為二車間提供服務7萬小時,共提供15萬小時。
分配率=480000/150000=3.2
為一車間提供機修服務=3.2*80000=256000元
為二車間提供機修服務=3.2*70000=224000元
在鍋爐車間的角度,處理方法同理。
借:制造費用——一車間 256000+25500=281500
——二車間 243500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 281500+243500=525000
2.交互分配法
交互分配法關鍵還是需要計算分配率,不同的是分配率需要計算兩次。第一次計算的分配率,是待分配的費用除以總的勞務量,是包含輔助生產車間之間提供的服務的,分完之后,可計算出輔助生產車間之間各提供的勞務量。此時,可以把輔助生產車間待分配的費用加上分來的費用減去分走的費用在除以總的勞務量減去輔助生產車間之間提供的勞務量,第二次計算出分配率,此項分配率是已經剔除輔助生產車間之間的相互提供勞務的。
請看教材276頁的【例7—4】
四、制造費用的核算
制造費用的核算,仍然需要計算一個分配率,不光是容易出現計算題,而且容易出現選擇性的題目。制造費用,是指企業生產產品,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比如,生產車間發生的機物料消耗費用,車間管理人員的工資、福利費用等職工薪酬,生產車間的折舊費、辦公費和水電費,和季節性停工的費用。這些費用都是需要由產品進行負擔的,因此需要先開設“制造費用”科目,在“制造費用”的借方進行歸集,然后在把制造費用分配到各產品制造費用受益對象中去。
計物料消耗費用:
借:制造費用
貸:原材料
計車間管理人員的工資費用:
借:制造費用
貸:應付職工薪酬
計車間固定資產折舊:
借:制造費用
貸:累計折舊
到期末進行分配,對于分配費用有不同種方法,如,按生產工人工時比例的方法,按生產工人工資比例的方法,機器工時比例法,耗用原材料數量法以及成本比例法等等。在教材P284頁,逐一列舉了公式,而這些公式的大致結構基本相同。
請看教材276頁的【例7—5】
2008年會計職稱考試遠程網絡輔導方案
輔導方案 教材訂購熱線:010-62168566
會計職稱輔導科目 |
精講班 |
沖刺班 |
串講班 |
報名 | |||||
課時 |
主講老師 |
試聽 |
課時 |
主講老師 |
試聽 |
課時 |
試聽 | ||
40 |
20 |
6 |
|||||||
22 |
6 |
||||||||
50 |
21 |
6 |
|||||||
21 |
6 |
||||||||
20 |
6 |
||||||||
會計證課程輔導方案 |
精講班 |
沖刺班 |
報名 | ||||||
主講老師 |
課時 |
試聽 |
主講老師 |
課時 |
試聽 | ||||
《會計基礎與實務》 |
60 |
20 |
|||||||
《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 |
40 |
||||||||
《初級會計電算化》 |
彭 云 |
|
|
|
更多信息請訪問:考試吧會計職稱欄目
希望與其他考生進行交流?點擊進入會計職稱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