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組織結構的構成要素 |
第 2 頁:縱向分工結構 |
第 3 頁:橫向分工結構 |
第 4 頁:橫向分工結構的基本協調機制 |
第 5 頁:組織結構與戰略的關系 |
第 6 頁:組織的戰略類型 |
組織結構與戰略的關系
【內容導航】:
1.戰略的前導性與結構的滯后性
2.企業發展階段與結構
【所屬章節】:
本知識點屬于《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科目第四章戰略實施第一節公司戰略與組織結構的內容。
【知識點】:組織結構與戰略的關系
組織結構的功能在于分工和協調,是保證戰略實施的必要手段。
在探索戰略與結構的關系方面,錢德勒在其經典著作《戰略和結構》中,首次提出組織結構服從戰略的理論。
錢德勒的組織結構服從戰略理論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
1.戰略的前導性與結構的滯后性
戰略與結構的關系基本上是受產業經濟發展制約的。從錢德勒對美國工業企業歷史發展的四個階段分析可以看出,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中,企業應有不同的戰略,企業的組織結構也相應做出了反應。企業最先對經濟發展做出反應的是戰略,而不是組織結構,即在反應的過程中存在著戰略的前導性和結構的滯后性現象。
(1)戰略前導性。這是指企業戰略的變化快于組織結構的變化。這是因為,企業一旦意識到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的變化提供了新的機會和需求時,首先會在戰略上做出反應,以此謀求經濟效益的增長。例如,經濟的繁榮與蕭條、技術革新的發展都會刺激企業發展或減少現有企業的產品或服務。而當企業自我積累了大量的資源以后,企業也會據此提出新的發展戰略。當然,一個新的戰略需要有一個新的組織結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調整原來的組織結構。如果組織結構不做出相應的變化,新戰略也不會使企業獲得更大的效益。
(2)結構滯后性。這是指企業組織結構的變化常常慢于戰略的變化速度。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兩種:一是新舊結構的交替需要一定的時間過程。當新的環境出現后,企業首先考慮的是戰略。新的戰略制定出來后,企業才能根據新戰略的要求來改組企業舊的組織結構,同時,舊的組織結構管理人員已經熟悉、習慣,且運用自如。
當新的戰略制定出來后,他們仍沿用舊有的職權和溝通渠道去管理新的經營活動,總認為原來有效的組織結構不需要改變;另一方面,當管理人員感到組織結構的變化會威脅到他們個人的地位、權利和心理的安全感時,往往會以各種方式抵制必要的改革。
從戰略的前導性和組織結構的滯后性可以看出:在環境變化、戰略轉變的過程中,總是有一個利用舊結構推行新戰略的階段,即交替時期。
因此,在經濟發展時,企業不可錯過時機,要制定出與發展相適應的經營戰略與發展戰略。一旦戰略制定出來以后,要正確認識組織結構有一定反應滯后性的特性,不可操之過急。但是,結構反應滯后時間過長將會影響戰略實施的效果,企業應努力縮短結構反應滯后的時間,使結構配合戰略的實施。
2.企業發展階段與結構
錢德勒有關結構跟隨戰略的理論是從對企業發展階段與結構的關系的研究入手的。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其規模、產品和市場都發生了變化。這時,企業會采用合適的戰略,并要求組織結構做出相應的反應。
關注"566注冊會計師"微信,第一時間獲取最新資訊、試題、內部資料等信息!
注冊會計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微信搜索"566注冊會計師"
注冊會計師QQ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