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應用
一、若產品不減值,則原材料也不減值。即,如果產品不減值,則該原材料應按成本計量。
二、若產品減值,則原材料也必定減值。即,如果產品減值,則該原材料按可變現凈值計量。而且,材料減值的金額等于產品減值的金額。
結論的前提:計入產品成本的材料單位成本,與期末材料的單位成本相同。
用該結論分析這個例題和前述習題。做選擇題時,可以通過計算產品的減值,得到材料的減值。產品減值的計算要簡單得多,快得多,有助于節省考試時間。
(四)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方法
1.計提對象
一般應按單項計提;量多價低的可按類別計提;同一地區的類似存貨可以合并計提。
2.存貨減值的跡象
(1)持續下跌,無望回升;
(2)產品的成本大于售價;
(3)轉產產品的原材料,且本身減值;
(4)產品市價逐漸下跌;
(5)其他情形。
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方法
3.零值的情形
(1)已霉爛變質;
(2)已過期且無轉讓價值;
(3)不需要且已無價值;
(4)其他情形。
4.同一項存貨存在兩類估計售價,由此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不得相互抵消。
5.存貨跌價準備轉回的處理
存貨發生減值后價值又得到回升的,可以在原計提減值金額的范圍內轉回。
四、存貨盤盈或盤虧
(一)存貨盤盈的凈收益
存貨盤盈的凈收益沖減管理費用。
(二)存貨盤虧的凈損失
1.計入管理費用;
2.計入營業外支出。
注:管理不善造成的凈損失,增值稅應進項稅額轉出;非常原因造成的凈損失,無需進項稅額轉出。
與現金清查的會計處理進行比較。
存貨盤虧例題
甲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其A材料購買成本為10元/公斤,2008年末盤點A材料,發現短缺1000公斤,經查明,其中200公斤是被洪水沖毀,300公斤由于管理不善霉爛變質,另外500公斤是定額內正常損耗。
『正確答案』稅法規定,管理不善原因損失的材料,其增值稅進項稅額不得抵扣,應予以轉出;自然災害等損失的材料,進項稅額仍可抵扣,無需進項稅額轉出。
進項稅額轉出=300×10×17%=510(元)
(1)發現盤虧時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 10510
貸:原材料 1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510
(2)報經批準后
營業外支出=200×10=2000
管理費用=300×(1+17%)+500×10=8510
借:管理費用 8510
營業外支出 2000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 10510
本章小結1
本章重點有三個:
一是外購存貨的成本,包括買價、運雜費、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和其他稅費等5個項目,不包括增值稅進項稅額、采購人員的差旅費、入庫后的倉儲費等3個項目。尤其要注意運費增值稅進項稅額的扣除和途中損耗的處理。
二是委托加工物資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加工稅費和運雜費等3個項目。重點注意消費稅的處理,收回后用于連續生產的,支付的消費稅可以抵扣;收回后用于直接對外銷售的,支付的消費稅計入物資成本。同時還要注意受托方的會計處理。
本章小結2
三是期末計量。存貨分為用于出售的存貨和用于生產耗用的存貨。重點掌握用于生產耗用的存貨其減值的確定。材料的可變現凈值=產品的估計售價-將材料加工成產品尚需投入的成本-產品的銷售稅費 。存貨的估計售價,應按照按以下順序確定:第一,簽訂了銷售合同的部分,按合同價格;第二,未簽訂合同的部分,按市價計量。同一項存貨數量多于銷售合同的數量,應區分有銷售合同和沒有銷售合同等兩類存貨,分別確定其可變現凈值,分別確定存貨跌價準備。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