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存 貨
近年考情分析:
本章近年主要以客觀題出現:2011年3分;2010年0分;2009年6分。
重點難點歸納:
存貨的初始計量(不同的渠道取得的存貨如何計量);存貨的期末計量(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
第一節 存貨的確認和初始計量
一、存貨確認
(一)定義
存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
(二)確認條件
1.與該存貨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2.該存貨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二、存貨的初始計量
(一)原則
存貨應當按照取得成本進行初始計量。存貨成本包括采購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具體區分不同的情況:
商品流通企業:購進以備出售的商品,在商品尚未售出之前作為存貨,這部分存貨對于商業企業來說就不再發生加工成本。
制造業企業:采購成本、加工成本及其他成本。
(二)具體要求:
按照取得渠道確定其初始計量的金額。
1.外購的存貨
(1)購買價款;
(2)相關稅費:進口關稅;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稅。不包括一般納稅人的增值稅。
(3)運雜費:運輸費(運費的7%可抵扣)、裝卸費、搬運費、保險費、包裝費、中途的倉儲費。
★注意:不包括采購人員的差旅費,因為差旅費與采購的物資不一定是一一對應的,差旅費一般計入期間費用。
(4)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
◆具體合理損耗的標準由企業自行制定;
◆合理損耗不影響購入物資的總成本,只是提高了貨物的單位成本;
◆超額的損耗要從總成本中扣除,即不進成本。
(5)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
★注意:入庫后的倉儲費用不進成本,計入管理費用。
◆商品流通企業在采購商品過程中發生的運雜費、入庫前的整理費用、挑選費用、歸類費用等,應計入所購商品成本。但是,入庫以后發生的倉儲費、保管費等則不再計入采購商品的成本,而應計入期間費用。
商品流通企業采購商品的進貨費用金額較小的,可以在發生時直接計入當期期間費用。
2.加工取得的存貨
(1)采購成本;
(2)加工成本:直接人工;制造費用;
(3)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所發生的其他成本:專屬設計費用。
3.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貨
(1)投資者投入的存貨
按照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確定,但合同或協議約定價值不公允的除外。
(2)通過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和企業合并等方式取得的存貨的成本
分別按照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和企業合并準則的相關規定確定。
(3)盤盈的存貨
◆按其重置成本作為入賬價值;
◆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與國際會計準則規定趨同,在報表中不予列示)科目核算,無法確定盤盈原因的報經批準后,沖減當期管理費用。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