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復習方法 |
第 5 頁:考前注意事項 |
距離2014年注冊會計師考試還有不到一個月的復習時間,目前已進入最后的沖刺階段,為幫助大家在考前沖刺階段理清思路,注會頻道會陸續推出注會各門課程的考前沖刺建議,希望對考生們沖刺有所幫助。
考試吧提示:2014年注會考試將至,目前已進入沖刺階段,為幫助大家在考前沖刺階段理清思路,本人會陸續推出注會各門課程的考前沖刺建議,純屬個人學習心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本篇為《審計》篇。很多同學認為《審計》難,其實是難在語言的晦澀上。復習過程中既需要理解也需要記憶。下面我們來談談在沖刺階段如何復習注會《審計》這門課。下面從復習方法和考前注意事項兩大方面說說在沖刺階段我們需要做的那些事兒。
一、復習方法
審計的思路:注冊會計師通過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識別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然后將重大錯報風險高的項目認定作為審計目標,設計和實施審計程序,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得出合理的審計結論,發表恰當的審計意見,最后出具審計報告,當然這之中注冊會計師要遵守審計準則和職業道德守則了,事務所要進行質量控制,注冊會計師與管理層、治理層的溝通等等。
(一)審計基本原理
本部分是學好《審計》的基礎,其中第一章中認定會涉及到綜合題,第四章審計抽樣可能會出簡答題。
本部分包括第一章審計概述、第二章審計計劃、第三章審計證據、第四章審計抽樣、第五章信息技術對審計的影響和第六章審計工作底稿。注冊會計師審計是基于目標為導向的,為了實現目標我們就要做計劃,然后實施審計程序獲取審計證據,對審計證據進行歸總形成審計工作底稿,此過程利用審計抽樣和信息技術。其中審計抽樣是技術手段,信息技術則是注冊會計師必須面對并且要適應的工作環境。其實審計工作底稿也是一種審計證據。由此可以看出審計證據是審計基本原理的核心,這一點其實也很好理解,注冊會計師最后要發表審計意見憑借的就是審計證據,當然審計證據對于注冊會計師來說尤為重要。
1、審計概述
認定是主角,審計風險屈居亞軍。
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總體目標有兩個:一是對財務報表發表審計意見,二是出具審計報告,并與管理層和治理層溝通。財務報表總體審計目標對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工作具有導向作用,同時也界定了注冊會計師的責任范圍,注冊會計師既然是對財務報表審計,那么只關注與財務報表相關的就可以了,其他的不需要管。審計工作前提其實界定了各自的責任,管理層負責編制財務報表,治理層負責監督管理層編制財務報表,注冊會計師負責審計財務報表,各司其職,財務報表審計不能減輕被審計單位管理層和治理層的責任,這也是審計準則對注冊會計師的一種保護。審計業務的三方關系又重新回到教材了,本人預計怎么也會在第二節中出一道客觀題吧(不出的話歡迎拍磚~O(∩_∩)O~)。第三節認定肯定涉及到綜合題,請參考本篇第三部分。第四節的職業懷疑涉及到審計問題解答,今年必成熱點。第五節是2013年審計教材第六章第三節的有關內容,審計風險問題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大家弄清楚重大錯報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可接受的審計風險之間的關系,當然審計風險模型肯定是重中之重,雖然模型簡單,但屬高頻考點,必須予以重視。
2、審計計劃
重要性絕對是重中之重。
無論做什么都要做計劃,做審計工作更是如此。審計計劃是貫穿審計工作始終的,隨著審計工作的進展而不斷修改的。
(1)初步業務活動。主要掌握初步業務活動的目的和內容、導致被審計單位要求變更審計業務的原因、如果注冊會計師不同意變更審計業務應該如何處理等,以及審計前提條件與執行審計工作的前提地方區分。可出多選題。第一節要求精準記憶。
(2)總體審計策略和具體審計計劃
關于總體審計策略應包括哪些內容,大家不妨看看教材P34的附錄2-1,其中以重要性最愛考,一定要記住了重要性是在制定總體審計策略時確定的,而不是制定具體審計計劃時。制定具體審計計劃的目的、審計項目合伙人對項目組成員指導、監督和復核應考慮的因素等應精準掌握。
(3)審計重要性
重要性的含義的三句話一定要理解到位了,考試時經常考這塊的知識。重要性這節需要更多的理解,因為本節的重要性會影響到集團財報審計對重要性的考慮以及審計意見類型。當然有些該背的也要適當的背一背,比如注冊會計師使用整體重要性水平的目的、確定重要性的基準需要考慮的因素、特別類別交易賬戶余額或披露的重要性的事項、確定計劃的重要性水平和確定實際執行的重要性需要考慮的因素(一定要清楚的區分開,計劃的重要性只考慮本期的,實際執行的可考慮前期的)、審計過程中修改重要性的原因等可出客觀題。
關于重要性和明顯微小錯報:錯報重不重大看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錯報需不需要累積看明顯微小錯報。
3、審計證據
函證是老大。
(1)審計證據的充分性和適當性
①審計證據的充分性
審計證據的充分性說的是審計證據的數量問題,也就是審計抽樣中的樣本量。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越高,需要的審計證據,但是僅靠審計證據的數量不足以彌補質量上的缺陷。
②審計證據的適當性
審計證據的適當性說的是審計證據的質量。相關性和可靠性是審計證據的核心內容。如果想測試應付賬款的低估認定是否存在重大錯報風險,那么測試已記錄的應付賬款就是不相關的審計程序,因為低估的肯定不在賬上。銀行存款詢證函回函就要比銀行對賬單可靠。只有充分且適當的審計證據才是高質量的審計證據。確定審計證據相關性時應考慮的因素、確定審計證據可靠性考慮的原則、評價充分性與適當性時的特殊考慮要精準掌握。
(2)審計程序
審計程序遠看叫方法,細看叫程序。必須要求80%以上的得分率,分析程序是必考的。七大審計程序中函證、重新計算和分析程序只屬實質性程序;重新執行屬控制測試;其余三者,既可作實質性程序,又可作控制測試。
教材把函證和分析程序各自單列一節,足以說明這兩個的重要性。
①函證
每年必考簡答題,尤其今年涉及到審計問題解答。特別要注意跟函以及涉及到的舞弊跡象。做函證決策時應考慮哪幾個因素呢?這個得知道吧。對銀行存款和應收賬款函證的要求必須要掌握啊。尤其是銀行存款,考試中如果說被審計單位某銀行賬戶在本期注銷,注冊會計師擬不對該賬戶函證,那必須不行啊。函證程序選取的特殊的6個項目必須記住啊。被審計單位要求不實施函證時,我們要保持職業懷疑,你不讓實施函證是不是有問題啊,那3種情況要記住了。什么情況下才能考慮實施消極函證方式?必須得同時滿足那四種情況才行。函證實施的過程要加以控制,如果寄到被審計單位,然后注冊會計師直接從被審計單位獲取肯定不行。如果采用電子回函怎么辦,積極式函證未收到回函應該怎么處理,是不是所有不符事項都表明存在錯報等這些必須都要清楚。
②分析程序
綜合題一定會考到分析程序的。分析程序有財務分析和非財務分析。一般考試時題干中給出的被審計單位行業狀況等會涉及非財務分析。大部分在考試時進行風險評估用到的都是財務分析。比如趨勢分析、比例分析、比率分析等。
分析程序的目的一定要記住了。在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時和用作總體復核是必須用分析程序的,而作為實質性程序并非是必須的。至于如何運用分析程序解綜合題我在第(三)部分進行說明。
4、審計抽樣
雖然在2013年本章沒有涉及簡答題,但不排除今年還會出簡答題。由于PPS抽樣已經被刪的體無完膚了,所以不可能再考簡答題了,傳統變量也被刪掉了一部分,而且在2011和2012連續考了兩年傳統變量抽樣,所以本章如果考簡答題,最大的可能就是屬性抽樣和非傳統變量抽樣。抽樣流程都是一樣的,分為設計樣本階段、選取樣本階段和評價樣本階段。
(1)屬性抽樣
影響樣本規模的因素、偏差的界定、評價樣本結果要重點關注。比如考試中可能問某因素與樣本規模的關系(這就要對教材P63表4-1特別熟悉,此表也包括細節測試的)。關于偏差的界定,比如在對選取的樣本項目進行檢查時,注冊會計師發現其中一張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由被審計單位銀行存款出納代為編制,注冊會計師復核后發現該表編制正確,不將其視為控制偏差,那這肯定錯了。關于評價結論,首先計算總體偏差率上限,然后用總體偏差率上限(而不是總體偏差率的最佳點估計)與可容忍偏差率比較,比較結果。結論必須記住。
(2)非傳統變量抽樣
估計樣本規模的模型要記住,如果考到非傳統變量抽樣的簡答題,這個是必考的。然后注意用這個模型計算出來的樣本規模還要根據注冊會計師的職業判斷去調整,調整的幅度為10%~50%,如果題中給出的不在這個范圍,那就存在問題。P83的例題必須掌握。
再次提醒:今年要重點關注屬性抽樣和非傳統變量抽樣,要對書上的例子掌握的非常熟練,考試難度不會超過教材的難度。
5、信息技術對審計的影響
沒什么可考點。
6、審計工作底稿
本章的內容也非常愛考簡答題,但較為簡單。編制審計工作底稿的目的、在確定審計工作底稿的格式、要求和范圍時應考慮的因素、在記錄審計過程時應當特別注意的問題、重大事項包括的內容、針對重大事項如何處理不一致的情況、在歸檔期間對審計工作底稿做出的變動哪些屬于事務性的、審計工作底稿歸檔的期限等要準備多選題。關于審計工作底稿通常不包括的內容和識別特征以及審計工作底稿的保存期限既可以考核客觀題,也可以作為簡答題中的事項。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