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職業道德與質量控制
第一部分 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
考情分析: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守則的內容是職業能力綜合測試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根據過去的考試情況來看,是每年必考的內容,且在(上)(下)兩張試卷中都考查了相關的內容。
在每年的復習中都必須要給予足夠高的重視。
第一節 職業道德基本原則
一、保密
1.會員與客戶的溝通,必須建立在為客戶信息保密的基礎上。這里所說的客戶信息,通常是指涉密信息。
2.保密原則要求會員應當對在職業活動中獲知的涉密信息予以保密,不得有下列行為:
(1)未經客戶授權或法律法規允許,向會計師事務所以外的第三方披露其所獲知的涉密信息;
(2)利用所獲知的涉密信息為自己或第三方謀取利益。
3.會員在社會交往中應當遵循保密原則。會員應當警惕無意泄密的可能性,特別是向主要近親屬和其他近親屬以及關系密切的人員無意泄密的可能性。
主要近親屬——配偶、父母、子女
其他近親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4.會員應當對擬接受的客戶或擬受雇的工作單位向其披露的涉密信息保密。
(1)在終止與客戶或工作單位的關系之后,會員仍然應當對在職業關系和商業關系中獲知的信息保密。
(2)如果變更工作單位或獲得新客戶,會員可以利用以前的經驗,但不應利用或披露以前職業活動中獲知的涉密信息。
5.會員在下列情況下可以披露客戶的涉密信息:
(1)法律法規允許披露,并且取得客戶或工作單位的授權;(可以做,需要授權)
(2)根據法律法規的要求,為法律訴訟、仲裁準備文件或提供證據,以及向有關監管機構報告發現的違法行為;(必須做,無需授權)
(3)法律法規允許的情況下, 在法律訴訟、仲裁中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4)接受注冊會計師協會或監管機構的執業質量檢查,答復其詢問和調查;
(5)法律法規、執業準則和職業道德規范規定的其他情形。
【教師補充】客戶信息的涉密判斷
(一)涉密的客戶信息
如果信息由客戶所有且不對外公開(即專屬信息),或并非廣為人知,則應被視為涉密信息。通常,該類信息僅限于那些有理由知悉它的人員使用,如審計項目組成員。項目合伙人有責任確保未經客戶的許可不在會計師事務所以外共享該信息或在所內廣泛共享該信息。
在項目組外不得共享、高度涉密的客戶信息
信息類型 |
舉例 |
并購信息 |
正在進行中的合并 已識別的并購目標 交易條款 |
商業秘密 |
新產品開發 研發結果 產品成本 |
顧客或供應商信息 |
向某個顧客或供應商提供的價格條件 顧客或供應商清單 市場推廣計劃 |
敏感的員工信息 |
總裁的任期即將到期 員工的個人資料及薪酬 |
(二)非涉密的客戶信息
非涉密的客戶信息是指已公開的或廣為人知的信息,且泄露這類信息不會使第三方獲得優于客戶的優勢。
非涉密的客戶信息
信息類型 |
舉例 |
良好的商業管理 |
對小額的交貨要求貨到付款 對客戶進行信用評估 |
通用流程及設立理念 |
利用電子銷售點處理交易 利用數據交換(EDI)處理訂單 |
公開備案的信息 |
法院、股票交易所備案 |
二、客戶變更委托
如果應客戶要求或考慮以投標方式接替前任注冊會計師,注冊會計師應當從專業角度或其他方面確定應否承接該業務。
注冊會計師可能需要與前任注冊會計師直接溝通,核實與變更委托相關的事實和情況,以確定是否適宜承接該業務。
注冊會計師應當采取的防范措施包括:
1.當應邀投標時,在投標書中說明,在承接業務前需要與前任注冊會計師溝通,以了解是否存在不應接受委托的理由;
2.要求前任注冊會計師提供已知悉的相關事實或情況,即前任注冊會計師認為,后任注冊會計師在作出承接業務的決定前,需要了解的事實或情況;
3.從其他渠道獲取必要的信息。
注冊會計師可能應客戶要求在前任注冊會計師工作的基礎上提供進一步的服務。
注冊會計師應當評價不利影響的嚴重程度,并在必要時采取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將擬承擔的工作告知前任注冊會計師,提請其提供相關信息,以便恰當地完成該項工作。
【教師提示】請聯系前后任注冊會計師的溝通問題
三、利益沖突
(一)【教師補充】利益沖突的分類
利益沖突主要分為四類:交易沖突、關系沖突、過度推介沖突和互相競爭。
續表1
沖突類型 |
相關解讀 | |
交易 |
會計師事務所受邀為直接或間接參與同一交易的兩個或兩個以上客戶提供服務。 | |
關系 |
會計師事務所受邀為兩個或兩個以上客戶提供服務,相關客戶可能在與相關服務有關的事項中有利益沖突,或者某網絡事務所在與其任一客戶的事項中有潛在利益沖突。 | |
過度推 |
會計師事務所過度推介客戶的某中立場或意見,而這種立場或意見與該所的另一個客戶對立或不符合另一客戶的利益,或者會計師事務所向不同客戶過度推介不同立場或意見。 | |
相互 |
如果兩個客戶僅因處于同一行業而成為競爭對手,那么會計師事務所同時為兩者提供服務,不會產生利益沖突。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